鐵氧體磁性納米材料(MFNPs)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較大應用潛力,如磁共振成像、靶向遞藥、磁熱治療、基因遞送等。MFNPs能夠在磁場作用下發生遷移運動,并靶向定位到目標細胞或組織。但是要將MFNPs應用到生物體內,需進一步在MFNPs表面進行修飾。本文對MFNPs常見的修飾方法進行了綜述,并總結了它在生物成像、醫學檢測以及生物治療等醫學領域中的應用,進一步展望了MFNPs的未來應用方向。
心傳導系統(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是一套能自發產生并傳導沖動的特化心肌通路,沖動經CCS傳導至整個心臟,引發心臟各部分的協調收縮。充分認識CCS在心臟中的解剖特點是研究心臟電生理及治療傳導相關疾病的基礎,同時也是心臟外科手術避免損傷CCS的關鍵。如何識別和定位CCS歷來都是研究熱點。本文回顧了CCS組織學顯像方法及其特異性分子靶點和歷來對于CCS定位及可視化的探索,并著重探討近年來出現的CCS非破壞性成像技術及手術實時定位方法的臨床應用前景及未來發展方向。
目的初探經主動脈順行性灌注熒光染料(Alexa Fluor 633)標記的超極化激活的環核苷酸門控陽離子電流通道蛋白4(HCN4)抗體和連接蛋白(connexin,Cx)抗體對大鼠心臟傳導系統(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熒光成像的可行性,以及探究熒光染料最佳用量、灌注時間和光化學穩定性。方法將33只雄性SPFSD大鼠建立離體大鼠心臟主動脈順行性灌注模型,依次順行性灌注一抗和二抗溶液,灌注達預定時間后觀察房-室交界區并記錄相應區域熒光強度。分別設置5組劑量梯度(每組3只大鼠),5組灌注時間梯度(每組3只大鼠),以及將3只大鼠在一定灌注劑量和時間下,設置10組LED連續光照時間梯度后觀察并記錄相應區域熒光強度。分別制作標準免疫熒光染色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進行組織學對比分析。結果房-室交界區可見一紅色熒光信號聚集區域,經HCN4/Cx43半定量熒光強度分析以及組織學對比驗證后,認為該結構為房室結(AVN)所在區域。隨抗體劑量的增加,AVN/背景熒光強度比值各組間變化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抗體灌注時間的增加,該比值增大。隨著暴露于光照時間的延長,該比值各組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主動脈順行性灌注抗體標記的熒光染料能成功對離體大鼠心臟CCS中的房室結進行成像;抗體劑量的增加,對房室結成像效果的影響并不顯著;抗體灌注時間越長,房室結的成像效果越好;該熒光染料在長時間(8 h)暴露于光照后,仍能維持一定的房室結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