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程生翠" 1條結果
      • 基于 Gabor 小波-傳遞熵的腦-肌電信號同步耦合分析

        人體運動中腦電(EEG)信號和肌電(EMG)信號間的同步特征能夠反映皮層肌肉間功能耦合 (FCMC) 的關系。本文將 Gabor 小波和傳遞熵 (TE) 結合,提出一種新的方法(Gabor-TE)用以定量分析不同恒定握力下 EEG-EMG 信號間的非線性同步耦合特征及方向特性。本研究首先選取 9 名健康受試者在 4 種不同恒定握力下的 EEG、EMG 信號,并以 Gabor 小波變換進行局部分解;然后計算頻帶 TE 值并定義單位傳遞面積指標 (ATE),分析恒定握力下 EEG-EMG 信號的局部頻段同步特征及方向特性;最后探究 EEG 信號和 EMG 信號功率譜對 Gabor-TE 方法分析結果的影響。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恒定握力下,β 頻段 EEG→EMG 方向 TE 值高于 EMG→EEG 方向,且隨握力水平增加 EEG→EMG 方向上 β 頻段 ATE 值降低;γ 頻段 TE 值在 EMG→EEG 和 EEG→EMG 方向上的差異隨握力增加而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EMG 功率譜與特征頻段 TE 結果強相關。本文試驗結果表明,Gabor-TE 方法能定性、定量描述 EEG-EMG 信號在局部頻帶和信息傳遞上的非線性同步耦合特征,今后或可為研究運動控制及患者康復評價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發表時間:2017-12-21 05: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