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蒯娟" 1條結果
      •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骨折及開顱手術Ⅰ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防控中的應用

        目的 探討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在骨折及開顱手術Ⅰ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防控中的應用方法及價值。方法 選擇成都市郫都區人民醫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 Ⅰ 類切口手術的骨折及開顱手術患者。根據是否采用基于 HFMEA 的風險管理,分為常規組及干預組。比較在 HFMEA 實施期間不同階段(干預后第 1 個月和干預后第 10 個月)的防控措施的依從率變化及風險項目的風險優先系數變化,并比較常規組及干預組 SSI 發生率的變化。結果 共納入患者 884 例次。其中,常規組 399 例次,干預組 485 例次;發生 SSI 16 例次;制定 7 項 SSI 防控措施。除手術規范著裝依從率外(P>0.05),其余 6 項 SSI 防控措施依從率變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第 10 個月的術前、術中、術后的風險優先系數均低于干預后第 1 個月(P<0.05)。除開顱手術 SSI 發生率(6.1% vs. 1.8%,P=0.375)外,常規組和干預組的總 SSI 發生率(3.3% vs. 0.6%)、骨折手術 SSI 發生率(2.7% vs. 0.5%)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 HFMEA 前瞻性識別、評估、分析、應對及追蹤骨折和開顱手術Ⅰ類切口 SSI 風險,可有效提高防控措施依從性,降低 SSI 發生率。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