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以下簡稱流行期)較無本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期(以下簡稱對照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發生率變化。方法 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選擇 2022 年 12 月 7 日—2023 年 2 月 23 日流行期與 2020 年 12 月 7 日—2021 年 2 月 23 日對照期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成年患者。觀察比較納入患者的血管穿刺部位感染(local access site infection, LASI)和血管通路相關血流感染(access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RBSI)的發生情況。結果 共納入患者 1 401 例。其中,流行期 737 例,對照期 664 例。不同時期和通路類型患者的年齡、性別、置管時長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流行期和對照期發生 LAS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00,P=1.180)。流行期和對照期發生 ARBSI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10,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 RR)=2.575,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3,6.298),P=0.032]。動靜脈瘺患者、帶隧道和滌綸套的透析導管(tunnel-cuffed catheters, TCC)患者在不同時期的 LASI、ARBSI 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隧道和滌綸套的透析導管(non cuffed catheters, NCC)患者在不同時期的 LASI[χ2=4.898,RR=3.832,95%CI(1.058,13.885),P=0.027]、ARBSI[χ2=7.150,RR=4.684,95%CI(1.333,16.460),P=0.005]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動靜脈瘺患者,TCC 患者在流行期可能發生 LASI(P<0.05),在對照期可能發生 ARBSI(P<0.05);中心靜脈導管患者和 NCC 患者在對照期均可能發生 LASI 和 ARBSI(P<0.05)。結論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感染防控措施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 NCC 患者發生血管通路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