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谷旺" 1條結果
      • Naton機器人輔助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假體型號選擇的準確性研究

        目的 通過比較術中實際使用假體型號與術前規劃差異,分析Naton機器人輔助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假體型號選擇的準確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7月行Naton機器人輔助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且符合選擇標準的100例(110膝)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37例(40膝),女63例(70膝);年齡59~71歲,平均65.4歲。左側47膝,右側63膝。身體質量指數22.2~28.6 kg/m2,平均25.4 kg/m2。病程1~8年,平均3.4年。術前均采用Naton機器人手術系統基于下肢CT數據進行手術方案規劃、確定假體型號,記錄術中截骨后最終使用假體型號并與術前規劃進行比較是否一致,以及型號不一致假體對應膝關節屈、伸間隙(<0.5 mm、>2.0 mm)情況。結果 術中5例(5膝)因機械臂故障、軟件障礙、截骨量明顯偏倚或參考架松動等原因改為傳統UKA,排除最終分析;余95例患者(105例膝)均順利接受機器人置換手術,均無相關并發癥出現。術中股骨側假體型號與術前規劃一致101膝(96.2%)、脛骨側一致100膝(95.2%)、股骨及脛骨側均一致97膝(92.4%);其中單獨股骨側假體型號不一致3膝(2.86%),單獨脛骨側不一致4膝(3.81%),股骨側與脛骨側型號均不一致1膝(0.95%)。假體型號不一致的膝關節中,屈、伸間隙均<0.5 mm 3膝,屈曲間隙<0.5 mm、伸直間隙>2.0 mm 3膝,屈曲間隙>2.0 mm、伸直間隙<0.5 mm 2膝。結論 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前采用Naton機器人輔助規劃假體型號準確性較高。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