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行擴張治療后再狹窄的影響因素。 方法回顧性分析解放軍第307醫院2002~2013年83例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1例、女22例,年齡58.9(41~81)歲;根據擴張后是否出現再狹窄對多種因素進行統計學檢驗和多自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在行食管擴張的83例術后食管吻合口狹窄患者中,35例(42.2%)在1年隨訪中出現再狹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食管癌術后3個月內出現狹窄(Wald值=23.3,P<0.001)、狹窄擴張時間間隔大于4周(Wald值=4.8,P=0.029)和擴張后狹窄直徑<12 mm(Wald值=5.8,P=0.016)是吻合口狹窄擴張后再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對于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患者,我們認為擴張時間間隔在4周內,狹窄處擴張直徑達12 mm以上,有利于減少再狹窄的發生。
目的分析主動脈腔內修復術后譫妄的影響因素,為臨床護理工作及預防此類疾病提供依據。 方法選取2018—2019年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接受主動脈腔內修復術的患者,對納入患者采用中文版護理篩查譫妄量表(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Nu-DESC)評估是否出現術后譫妄。Nu-DESC評分≥3分為譫妄組,選取譫妄患者術者相同及手術順序相鄰的非譫妄患者,按1∶4比例納入非譫妄組。對兩組間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對單因素分析中P<0.1和有臨床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手術后譫妄發生的影響因素。并根據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和腹主動脈腔內修復術(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repair,EVAR)進行分層分析。 結果 共納入213例患者,其中病例組46例、對照組167例。總體平均年齡(60.3±12.0)歲,其中183例(85.9%)為男性。單因素分析顯示:急診入院、術前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手術時間、插管時間和住ICU時間可能與術后譫妄有關。多因素分析顯示:手術時間和插管時間越長,患者更容易發生譫妄。分層分析中,TEVAR患者組的結果與總體一致,而EVAR患者組未發現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手術時間和氣管插管時間越長,行TEVAR手術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譫妄,行EVAR手術的患者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