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學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7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兒童眼弓蛔蟲病(OT)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特征。方法 回顧性臨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確診的OT患者61例61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45例45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男∶女=2.81∶1);年齡(6.93±2.50)歲。右眼、左眼分別為29、32只眼。患者雙眼均行二維超聲、CDFI檢查。采用二維超聲估測患眼及對側健康眼眼軸長度(AL),其中采用光學生物測量儀和(或)A型超聲測量AL者52例。超聲檢查后1周內行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應用二維超聲觀察玻璃體內混濁形態、與眼球壁相連情況、是否發生玻璃體后脫離及視網膜脫離。應用血流顯像功能觀察病理膜上是否存在血流信號,統計不同形態玻璃體混濁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的檢出率;分析眼內增生性病變所在位置。患眼與對側健康眼AL比較行配對t檢驗。對CDFI檢查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中所見增生性病變位置行Kappa一致性檢驗。結果 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玻璃體混濁。其中,混濁呈典型“圣誕樹樣”23只眼(37.7%,23/61);團狀及條狀回聲27只眼(44.3%,27/61);細弱點狀及條狀回聲9只眼(14.8%,9/61);大量致密點狀及條狀回聲2只眼(3.3%,2/61)。存在牽拉性視網膜脫離50只眼(82.0%,50/61),其中條帶狀回聲可探及血流信號46只眼(92.0%,46/50);未見明顯血流信號4只眼(8.0%,4/50)。CDFI、手術中可見眼內增生性病變分布于周邊部者分別為5(8.2%,5/61)、4(6.6%,4/61)只眼;后極部者分別為18(29.5%,18/61)、14(23.0%,14/61)只眼;周邊部及后極部均存在者分別為38(62.3%,38/61)、43(70.5%,43/61)只眼。CDFI、手術中對增生性病變位置檢出的一致性較好(κ=0.832,95%可信區間0.691~0.973,P<0.001)。二維超聲測量結果顯示,患眼AL小于對側健康眼者46例(75.4%,46/61)。行AL生物測量的52例,患眼AL較對側健康眼短(0.63±0.68)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738,P<0.05)。結論 CDFI可清晰顯示兒童OT的玻璃體混濁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各種眼內病變及眼球大小;玻璃體混濁多表現為“圣誕樹樣”或團狀、條狀。

引用本文: 陳偉, 楊文利, 劉敬花, 李棟軍, 王子楊, 趙琦, 李逸豐, 崔蕊, 沈琳, 劉倩. 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在兒童眼弓蛔蟲病診斷中的應用.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1): 39-43.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20602-0034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生命早期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水平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 下一篇

    優化診斷流程,實現葡萄膜炎精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