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學附屬醫院眼科 云南省眼科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云南省眼科醫院, 昆明 6500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分析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CSC)繼發黃斑囊樣變性(CMD)患眼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征。方法 回顧性臨床研究。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于云南大學附屬醫院眼科檢查確診的cCSC繼發CMD患者9例15只眼納入研究。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3.67±3.83)歲。雙眼、單眼發病分別為6、3例。患眼視力0.02~0.1,均不能矯正。視力下降、眼前陰影遮擋感持續時間>1年。行半劑量光動力療法(PDT)治療8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散瞳后眼底彩色照相、紅外眼底照相(IR)、眼底自發熒光(AF)、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斷層掃描(OCT)、多波長炫彩成像(MC)檢查。行半劑量PDT治療者隨訪觀察至治療后3個月;未行治療者隨訪觀察至首診后2年。結果 所有患眼黃斑區反光減弱或消失,其中可見黃斑區異常色素沉著12只眼。IR檢查,所有患眼均可見黃斑區彌漫性斑片樣弱熒光,周邊散在點狀強熒光。眼底AF檢查,黃斑區盤狀弱AF,中間及邊緣可見散在少量強AF,其中可見黃斑區向下分布的視網膜色素上皮(RPE)萎縮軌跡7只眼。MC檢查,所有患眼后極部黃斑區綠色信號不均勻呈斑駁樣改變。FFA檢查,15只眼中,未見明顯異常熒光素滲漏8只眼,表現為彌漫透見熒光所致強熒光;其內可見少量活動性熒光素滲漏7只眼。OCT檢查,所有患眼可見數個大小不一的囊腔,RPE不同程度萎縮,其中可見RPE細胞代償的隆起病灶及視網膜外層管狀結構6只眼;CMD與活動性熒光素滲漏并存的7只眼,可見神經上皮層下積液征。所有患眼均可見脈絡膜肥厚,大血管層擴張明顯,擠壓中血管層及毛細血管層。行半劑量PDT治療的8只眼中,治療后3個月時,治療無效6只眼;治療有效2只眼。未行半劑量PDT治療的7只眼,隨訪2年時,CMD結構無明顯改善;隨病程延長,視力呈下降趨勢。結論 CMD多見于病程較長的cCSC,其對視力影響顯著且預后不良;眼底彩色照相顯示后極部黃斑區反光減弱或消失,可合并黃斑異常色素沉著。IR、眼底AF檢查均可見黃斑區不均勻的強弱熒光。MC檢查可見黃斑區綠色信號不均勻。FFA檢查表現為彌漫透見熒光所致強熒光,合并活動性病灶可見熒光素滲漏。OCT檢查可見多個小囊腔或囊腔之間連接斷裂消失融合、RPE不同程度萎縮。

引用本文: 鄭志坤, 康文偉, 楊怡, 李娟娟. 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所致黃斑囊樣變性的臨床觀察.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3): 196-20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1023-0042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特發性視網膜前膜視網膜動脈夾角變化與視力、光相干斷層掃描分級的相關性研究
  • 下一篇

    青光眼黃斑區視網膜血流密度與血壓及視網膜厚度的相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