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眼病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眼科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 廣州 51006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人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C)、人胚胎干細胞(hESC)向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分化過程中差異表達基因(DEG)的情況,初步尋找可能參與調控分化的關鍵分子和信號通路。方法 選取hiPSC、hESC,以mTeSR培養基進行擴增培養。“兩步法”誘導hiPSC、hESC分化為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免疫熒光染色鑒定周細胞,流式細胞儀分離鑒定內皮細胞。分化過程中,分別提取分化0、4、7、10 d的總RNA樣本進行轉錄組測序,篩選持續顯著DEG。對篩選得到的DEG進行基因本體(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的信號通路富集分析。結果  hiPSC、hESC在誘導培養條件下均可成功分化為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轉錄組測序結果顯示,hiPSC、hESC隨分化時間延長,DEG顯著上調或下調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分化過程中,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標志性基因顯著上調。hiPSC、hESC共檢測到持續DEG 491個。其中,hiPSC 、hESC分別為164、335個;兩個細胞系同時表達8個。其中,SLC30A3LCKTNFRSF8PRDM14GLB1L3持續表達下調;CLEC18CCLEC18BF2RL2持續表達上調。GO富集分析結果顯示,持續上調表達的DEG主要富集在神經發生、分化、發育蛋白等條目中;持續下調表達的DEG主要富集在膜結構、磷脂代謝過程等條目中。KEGG通路分析結果顯示,上調表達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癌癥相關通路、干細胞全能性調節通路、Wnt信號通路、Hippo信號通路;下調表達的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謝相關通路。結論  hiPSC、hESC向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分化程中,有8個DEG存在持續特異性表達變化;其可能通過激活Wnt通路、Hippo通路,抑制代謝通路,解除對干細胞多能性的維持以及影響細胞周期、抑制細胞增殖等作用,促進血管周細胞與內皮細胞的分化。

引用本文: 李霽竹, 馬媛, 劉寶怡, 劉亞萍, 陳子葉, 李濤. 人誘導多能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分化為血管周細胞和內皮細胞過程中差異表達基因分析.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11): 869-877.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1011-0037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感染與視網膜血管阻塞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來自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證據
  • 下一篇

    透明質酸注射致模擬動眼神經麻痹的急性眼外肌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