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鄧欣, 李俊英, 余蓉, 李佩芳.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與睡眠質量現狀及相關性分析. 華西醫學, 2024, 39(1): 48-55. doi: 10.7507/1002-0179.20230501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近年來,全球癌癥患者數量不斷上升[1]。全球每年新增喉癌患者 15 萬人,中國喉癌粗發病率為 2.04/10 萬,粗死亡率為 1.06/10 萬[2]。據報道喉癌術后復發率為 30%~45%[3],復發導致治療失敗,復發患者的預后極差,發聲、呼吸、吞咽等功能受影響,且需長期佩戴氣管導管、胃管等,影響形象,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頸部僵硬、疼痛等問題,生活質量嚴重下降[2]。患者又常常無法預測疾病是否會進展或復發,極易出現對疾病進展的恐懼。恐懼疾病進展是與患者現實存在疾病相關的恐懼心理,即恐懼疾病進展帶來的生物、社會、心理后果或恐懼疾病再次復發[4]。張蕊等[5]報道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患病率約為 32%。恐懼疾病進展是癌癥患者最重要的心理痛苦和壓力源[6]。Stewart 等[7]報道,超過 30% 的癌癥患者每周為疾病進展而擔憂,嚴重情況下每日都沉浸在對疾病和未來的恐懼中,嚴重影響睡眠質量。而頭頸癌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又遠高于其他腫瘤患者[8]。目前研究主要探討其他腫瘤疾病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和睡眠質量[9-12],探討關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與睡眠質量相關性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睡眠質量現況及相關性,為緩解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提高睡眠質量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方向。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橫斷面調查研究,于 2021 年 3 月—2022 年 2 月采取便利抽樣法抽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住院的喉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年齡≥18 歲;② 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喉癌;③ 知曉病情并于本院接受治療;④ 意識清醒,具有漢語讀寫能力,能獨立或在研究者協助下完成問卷;⑤ 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 以往或現在患有精神疾病;② 以往或現在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已獲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22 年審(325)號]。
1.2 調查工具
1.2.1 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結合以往文獻并咨詢腫瘤、心理領域專家編制完成患者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治療方案 10 個項目。
1.2.2 中文版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
該量表是由德國學者 Mehnert 等[13]于 2006 年將疾病進展恐懼量表簡化而成,后由吳奇云等[14]引入中國并漢化。該量表共 12 個條目,包含生理健康和社會家庭 2 個維度,每個維度均有 6 個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評分,1~5 分分別表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及“總是”,由患者自評,總分范圍為 12~60 分,分數越高則患者對于疾病進展的恐懼程度越高,得分大于 34 分代表心理功能失調[13]。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系數為 0.883,生理健康和社會家庭 2 個維度的 Cronbach α 系數分別為 0.829 和 0.812[13],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及信效度,適用于廣大癌癥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研究。
1.2.3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
該量表系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 Buysse 等[15]于 1989 年編制,共 19 個自評條目和 5 個他評條目,其中參與計分的 18 個自評條目組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持續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礙、使用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共 7 個維度,每個條目按 0~3 分 4 級評定,累積各條目得分為 PSQI 總分。總分范圍為 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根據 PSQI 分級,將睡眠質量等級分為很好(0~5 分)、還行(6~10 分)、一般(11~15 分)、很差(16~21 分)4 個等級[15-16]。路桃影等[17]的研究顯示,該量表的總 Cronbach α 系數為 0.845,重測信度為 0.994,分半信度系數為 0.824,有較好的信效度和內部一致性。
1.3 調查方法
結合以往文獻并咨詢腫瘤、心理專家,經醫院審核通過后,嚴格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研究對象的篩查,由研究者于喉癌患者出院前 1 天對其發放問卷,首先向患者解釋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征得患者同意后簽訂知情同意書,再進行問卷填寫。“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等問題由研究者查閱患者電子病歷后填寫。在填寫過程中,采用一致性語言對患者疑問進行解釋。若患者填寫不方便,則由研究者按調查表內容逐條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詢問,并勾選條目選項。問卷由研究者發放,當場收回,檢查問卷是否填寫完整,若有缺漏及時詢問患者,將問卷答案補齊,并統一整理。
1.4 質量控制
在研究設計階段,通過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討論后經過專家論證,以確定課題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及臨床價值。研究正式開始前進行預調查,不斷完善問卷設計,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高效性。問卷發放前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嚴格按納入與排除標準篩查研究對象并取得知情同意。填寫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和一致性語言解釋疑問。患者填寫不方便時由研究者本人按調查表內容逐條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詢問,并勾選條目選項,防止家屬代填。所有問卷由研究者本人當場發放和收回,并進行逐一排查和整理。數據采用 SPSS 25.0 軟件由雙人錄入,確保準確性。錄入過程中如有條目缺失、條目選項多選或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則予以剔除。統計分析嚴格按照統計分析要求進行并咨詢統計專家予以指導。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IBM 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統計描述和統計分析。本研究中計量資料呈非正態分布,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或百分比描述。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與 PSQI 總分的相關性采用 Spearman 相關分析。對不同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特征對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的影響以及不同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特征和恐懼疾病進展對喉癌患者 PSQI 總分的影響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中,兩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 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的條件)。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及睡眠質量情況
共發放問卷 312 份,回收有效問卷 309 份,有效回收率為 99.0%。309 例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 22.00(16.00,30.00)分,其中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大于 34 分表現為心理功能失調的患者共有 48 例。生理健康維度得分為 12.00(8.00,17.00)分,社會家庭維度得分為 10.00(7.00,14.00)分,具體見表1;患者 PSQI 總分為 5.00(3.00,8.50)分。

2.2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與 PSQI 總分的相關性
喉癌患者 PSQI 總分與恐懼疾病進展中的生理健康維度得分呈正相關(rs=0.294,P<0.001),與社會家庭維度得分呈正相關(rs=0.234,P<0.001),與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呈正相關(rs=0.287,P<0.001)。
2.3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
不同居住地、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的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 多因素分析
結合臨床意義和文獻報告納入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及治療方案作為自變量(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以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條件),作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由表4 可知,疾病分期、職業、主要照顧者、治療方案與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有關(P<0.05)。


2.4 喉癌患者 PSQI 總分的影響因素分析
2.4.1 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的喉癌患者 PSQI 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4.2 多因素分析
結合臨床意義和文獻報告納入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治療方案(賦值情況同表3)及恐懼疾病進展總分(連續變量)作為自變量,以 PSQI 總分為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條件),作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由表6 可知,文化程度、治療方案、恐懼疾病進展總分與 PSQI 總分有關(P<0.05)。

3 討論
3.1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現狀、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
本研究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 22.00(16.00,30.00)分。張蕊等[5]在對喉癌患者采用相同問卷進行橫斷面調查的研究中報道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為(31.98±4.11)分,袁維等[18]對喉癌術后患者進行恐懼疾病進展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得分為(27.98±10.56)分,張艷萍等[19]在老年喉癌患者術后進行恐懼疾病進展調查研究結果為(39.53±5.22)分,上述研究均高于本研究結果。雖然本研究大部分喉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疾病進展,但只有少部分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大于 34 分,表現為心理功能失調[13]。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所享受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更優越,且本研究醫護人員對患者所行的健康教育更到位,使患者更了解疾病相關信息,對喉癌的診治更有信心。
本研究中疾病分期、職業、主要照顧者、治療方案與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有關。罹患喉癌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生理不適,越晚期的喉癌患者癥狀越多越明顯,會使患者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職業為農民的患者往往居住地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就醫不便,嚴重影響術后的隨訪和康復,增加了患者居家自我護理的難度。主要照顧者為子女的患者家庭支持水平更高,研究發現,子女作為主要照顧者的癌癥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會更低[20]。喉切除術后患者的喉功能受到影響,可能出現喉狹窄、吞咽困難等并發癥,甚至永久失去發音功能,此外,恢復期長時間佩戴氣管套管,患者氣道保護和過濾空氣的功能受到影響,氣道內腺體的分泌物增多,極易發生呼吸困難和氣道感染,夜間陣發性嗆咳還會導致患者出現睡眠紊亂[21],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接受放療的患者會經歷口腔干燥、黏膜潰爛、頸部皮膚紅腫、瘙癢等癥狀困擾[22]。這些因素均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擔心疾病是否復發,對未來的生存時間和壽命產生不確定感,增加了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程度。
本研究大多數喉癌患者存在恐懼疾病進展,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對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心理篩查,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特別是鼓勵那些晚期全喉切除、就醫不便的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及生理癥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術后康復技能,提高其自我照護和慢病管理能力,鼓勵患者親屬參與幫助患者尋找解決問題,緩解癥狀的方法,讓患者得到適當的情感支持。同時護士也可以將身邊坦然面對腫瘤,積極治療并取得很好療效的正面案例和故事與患者進行分享,有條件的可舉辦病友會,以幫助患者樹立短期康復目標,建立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戰勝病痛的勇氣,降低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
3.2 喉癌患者睡眠質量的現狀、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
雖然在應對癌癥這一強大應激事件時遭受著軀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但本研究多數喉癌患者睡眠質量受影響的程度較輕。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喉癌患者大多數為中老年,相對于中青年,中老年患者家庭、生活、工作壓力較小,對喉癌及其治療后果接受度更高[23]。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治療方式和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可能與喉癌患者睡眠質量有關。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喉癌患者對疾病、治療及預后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高,對自身負面情緒的感知能力和調控能力更強,相對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睡眠質量受影響程度更輕。實施部分喉切除+淋巴結清掃+放療治療方案的喉癌患者雖然治療方案復雜,但根治的可能性更高,且方案保留了患者部分喉功能,患者的心態更加積極,睡眠質量相對于支撐喉鏡二氧化碳激光喉癌切除的患者受到影響的程度更輕。張愛萍等[9]的研究發現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與睡眠質量之間存在聯系。Campbell 等[24]認為,30% 的喉癌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可逐步改善,但其心理問題逐漸凸顯,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懼、易怒、抑郁等,通常心理問題多由恐懼喉癌復發引起。這些情緒會使患者大腦中亢奮物質分泌增加[25],減少患者的慢波睡眠,使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動眼階段提前,并延遲患者入睡的能力,更容易出現睡眠中斷,從而降低睡眠質量[26-28]。
醫務人員應重視喉癌患者的心理狀況,在患者接受治療后定期對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心理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采取心理護理或心理輔導。針對存在恐懼疾病進展的患者,醫務人員還要對其定期進行睡眠質量評估,對睡眠質量差的患者應加強宣教,告知其在允許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加大日間活動量,協助患者做好作息規律的調整,提高夜間睡眠質量。針對常規方法難以改善睡眠的患者,應加強合理利用催眠藥物的宣教,告知患者短時間的合理用藥不會形成藥物成癮,還可改善睡眠,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切口感染,有利于傷口恢復。對于呼吸道分泌物多、夜間容易發生刺激性嗆咳的患者,術后應遵醫囑使用化痰藥物,盡量在睡前吸盡氣道分泌物,調整好病房溫濕度,并做好病室空氣凈化消毒,盡量減少夜間對患者呼吸道造成刺激的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未關注患者患病前的睡眠質量,且睡眠質量影響因素較多,個體差異較大,此外,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而非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主要來自住院患者,因此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綜上所述,恐懼疾病進展在喉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決,與睡眠質量可能存在一定關系。臨床護理工作中,注重評估、發現和幫助降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是醫護人員應關注的重點。醫護人員應加強篩查臨床上存在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的患者,并跟蹤評估其睡眠質量,根據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與睡眠質量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改善睡眠質量,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近年來,全球癌癥患者數量不斷上升[1]。全球每年新增喉癌患者 15 萬人,中國喉癌粗發病率為 2.04/10 萬,粗死亡率為 1.06/10 萬[2]。據報道喉癌術后復發率為 30%~45%[3],復發導致治療失敗,復發患者的預后極差,發聲、呼吸、吞咽等功能受影響,且需長期佩戴氣管導管、胃管等,影響形象,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頸部僵硬、疼痛等問題,生活質量嚴重下降[2]。患者又常常無法預測疾病是否會進展或復發,極易出現對疾病進展的恐懼。恐懼疾病進展是與患者現實存在疾病相關的恐懼心理,即恐懼疾病進展帶來的生物、社會、心理后果或恐懼疾病再次復發[4]。張蕊等[5]報道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患病率約為 32%。恐懼疾病進展是癌癥患者最重要的心理痛苦和壓力源[6]。Stewart 等[7]報道,超過 30% 的癌癥患者每周為疾病進展而擔憂,嚴重情況下每日都沉浸在對疾病和未來的恐懼中,嚴重影響睡眠質量。而頭頸癌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又遠高于其他腫瘤患者[8]。目前研究主要探討其他腫瘤疾病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和睡眠質量[9-12],探討關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與睡眠質量相關性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睡眠質量現況及相關性,為緩解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提高睡眠質量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方向。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橫斷面調查研究,于 2021 年 3 月—2022 年 2 月采取便利抽樣法抽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住院的喉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年齡≥18 歲;② 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喉癌;③ 知曉病情并于本院接受治療;④ 意識清醒,具有漢語讀寫能力,能獨立或在研究者協助下完成問卷;⑤ 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 以往或現在患有精神疾病;② 以往或現在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已獲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22 年審(325)號]。
1.2 調查工具
1.2.1 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結合以往文獻并咨詢腫瘤、心理領域專家編制完成患者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治療方案 10 個項目。
1.2.2 中文版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
該量表是由德國學者 Mehnert 等[13]于 2006 年將疾病進展恐懼量表簡化而成,后由吳奇云等[14]引入中國并漢化。該量表共 12 個條目,包含生理健康和社會家庭 2 個維度,每個維度均有 6 個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評分,1~5 分分別表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及“總是”,由患者自評,總分范圍為 12~60 分,分數越高則患者對于疾病進展的恐懼程度越高,得分大于 34 分代表心理功能失調[13]。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系數為 0.883,生理健康和社會家庭 2 個維度的 Cronbach α 系數分別為 0.829 和 0.812[13],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及信效度,適用于廣大癌癥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研究。
1.2.3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
該量表系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 Buysse 等[15]于 1989 年編制,共 19 個自評條目和 5 個他評條目,其中參與計分的 18 個自評條目組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持續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礙、使用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共 7 個維度,每個條目按 0~3 分 4 級評定,累積各條目得分為 PSQI 總分。總分范圍為 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根據 PSQI 分級,將睡眠質量等級分為很好(0~5 分)、還行(6~10 分)、一般(11~15 分)、很差(16~21 分)4 個等級[15-16]。路桃影等[17]的研究顯示,該量表的總 Cronbach α 系數為 0.845,重測信度為 0.994,分半信度系數為 0.824,有較好的信效度和內部一致性。
1.3 調查方法
結合以往文獻并咨詢腫瘤、心理專家,經醫院審核通過后,嚴格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研究對象的篩查,由研究者于喉癌患者出院前 1 天對其發放問卷,首先向患者解釋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征得患者同意后簽訂知情同意書,再進行問卷填寫。“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等問題由研究者查閱患者電子病歷后填寫。在填寫過程中,采用一致性語言對患者疑問進行解釋。若患者填寫不方便,則由研究者按調查表內容逐條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詢問,并勾選條目選項。問卷由研究者發放,當場收回,檢查問卷是否填寫完整,若有缺漏及時詢問患者,將問卷答案補齊,并統一整理。
1.4 質量控制
在研究設計階段,通過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討論后經過專家論證,以確定課題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及臨床價值。研究正式開始前進行預調查,不斷完善問卷設計,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高效性。問卷發放前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嚴格按納入與排除標準篩查研究對象并取得知情同意。填寫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和一致性語言解釋疑問。患者填寫不方便時由研究者本人按調查表內容逐條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詢問,并勾選條目選項,防止家屬代填。所有問卷由研究者本人當場發放和收回,并進行逐一排查和整理。數據采用 SPSS 25.0 軟件由雙人錄入,確保準確性。錄入過程中如有條目缺失、條目選項多選或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則予以剔除。統計分析嚴格按照統計分析要求進行并咨詢統計專家予以指導。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IBM 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統計描述和統計分析。本研究中計量資料呈非正態分布,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或百分比描述。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與 PSQI 總分的相關性采用 Spearman 相關分析。對不同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特征對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的影響以及不同社會人口學及疾病相關特征和恐懼疾病進展對喉癌患者 PSQI 總分的影響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中,兩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 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的條件)。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及睡眠質量情況
共發放問卷 312 份,回收有效問卷 309 份,有效回收率為 99.0%。309 例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 22.00(16.00,30.00)分,其中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大于 34 分表現為心理功能失調的患者共有 48 例。生理健康維度得分為 12.00(8.00,17.00)分,社會家庭維度得分為 10.00(7.00,14.00)分,具體見表1;患者 PSQI 總分為 5.00(3.00,8.50)分。

2.2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與 PSQI 總分的相關性
喉癌患者 PSQI 總分與恐懼疾病進展中的生理健康維度得分呈正相關(rs=0.294,P<0.001),與社會家庭維度得分呈正相關(rs=0.234,P<0.001),與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呈正相關(rs=0.287,P<0.001)。
2.3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
不同居住地、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的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 多因素分析
結合臨床意義和文獻報告納入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及治療方案作為自變量(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以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條件),作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由表4 可知,疾病分期、職業、主要照顧者、治療方案與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有關(P<0.05)。


2.4 喉癌患者 PSQI 總分的影響因素分析
2.4.1 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疾病分期、治療方案的喉癌患者 PSQI 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4.2 多因素分析
結合臨床意義和文獻報告納入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疾病分期、治療方案(賦值情況同表3)及恐懼疾病進展總分(連續變量)作為自變量,以 PSQI 總分為因變量(滿足殘差正態性條件),作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由表6 可知,文化程度、治療方案、恐懼疾病進展總分與 PSQI 總分有關(P<0.05)。

3 討論
3.1 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現狀、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
本研究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總分為 22.00(16.00,30.00)分。張蕊等[5]在對喉癌患者采用相同問卷進行橫斷面調查的研究中報道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為(31.98±4.11)分,袁維等[18]對喉癌術后患者進行恐懼疾病進展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得分為(27.98±10.56)分,張艷萍等[19]在老年喉癌患者術后進行恐懼疾病進展調查研究結果為(39.53±5.22)分,上述研究均高于本研究結果。雖然本研究大部分喉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疾病進展,但只有少部分患者恐懼疾病進展得分大于 34 分,表現為心理功能失調[13]。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所享受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更優越,且本研究醫護人員對患者所行的健康教育更到位,使患者更了解疾病相關信息,對喉癌的診治更有信心。
本研究中疾病分期、職業、主要照顧者、治療方案與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有關。罹患喉癌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生理不適,越晚期的喉癌患者癥狀越多越明顯,會使患者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職業為農民的患者往往居住地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就醫不便,嚴重影響術后的隨訪和康復,增加了患者居家自我護理的難度。主要照顧者為子女的患者家庭支持水平更高,研究發現,子女作為主要照顧者的癌癥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會更低[20]。喉切除術后患者的喉功能受到影響,可能出現喉狹窄、吞咽困難等并發癥,甚至永久失去發音功能,此外,恢復期長時間佩戴氣管套管,患者氣道保護和過濾空氣的功能受到影響,氣道內腺體的分泌物增多,極易發生呼吸困難和氣道感染,夜間陣發性嗆咳還會導致患者出現睡眠紊亂[21],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接受放療的患者會經歷口腔干燥、黏膜潰爛、頸部皮膚紅腫、瘙癢等癥狀困擾[22]。這些因素均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擔心疾病是否復發,對未來的生存時間和壽命產生不確定感,增加了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程度。
本研究大多數喉癌患者存在恐懼疾病進展,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對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的心理篩查,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特別是鼓勵那些晚期全喉切除、就醫不便的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及生理癥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術后康復技能,提高其自我照護和慢病管理能力,鼓勵患者親屬參與幫助患者尋找解決問題,緩解癥狀的方法,讓患者得到適當的情感支持。同時護士也可以將身邊坦然面對腫瘤,積極治療并取得很好療效的正面案例和故事與患者進行分享,有條件的可舉辦病友會,以幫助患者樹立短期康復目標,建立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戰勝病痛的勇氣,降低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
3.2 喉癌患者睡眠質量的現狀、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
雖然在應對癌癥這一強大應激事件時遭受著軀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但本研究多數喉癌患者睡眠質量受影響的程度較輕。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喉癌患者大多數為中老年,相對于中青年,中老年患者家庭、生活、工作壓力較小,對喉癌及其治療后果接受度更高[23]。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治療方式和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可能與喉癌患者睡眠質量有關。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喉癌患者對疾病、治療及預后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高,對自身負面情緒的感知能力和調控能力更強,相對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睡眠質量受影響程度更輕。實施部分喉切除+淋巴結清掃+放療治療方案的喉癌患者雖然治療方案復雜,但根治的可能性更高,且方案保留了患者部分喉功能,患者的心態更加積極,睡眠質量相對于支撐喉鏡二氧化碳激光喉癌切除的患者受到影響的程度更輕。張愛萍等[9]的研究發現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與睡眠質量之間存在聯系。Campbell 等[24]認為,30% 的喉癌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可逐步改善,但其心理問題逐漸凸顯,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懼、易怒、抑郁等,通常心理問題多由恐懼喉癌復發引起。這些情緒會使患者大腦中亢奮物質分泌增加[25],減少患者的慢波睡眠,使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動眼階段提前,并延遲患者入睡的能力,更容易出現睡眠中斷,從而降低睡眠質量[26-28]。
醫務人員應重視喉癌患者的心理狀況,在患者接受治療后定期對患者的恐懼疾病進展心理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采取心理護理或心理輔導。針對存在恐懼疾病進展的患者,醫務人員還要對其定期進行睡眠質量評估,對睡眠質量差的患者應加強宣教,告知其在允許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加大日間活動量,協助患者做好作息規律的調整,提高夜間睡眠質量。針對常規方法難以改善睡眠的患者,應加強合理利用催眠藥物的宣教,告知患者短時間的合理用藥不會形成藥物成癮,還可改善睡眠,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切口感染,有利于傷口恢復。對于呼吸道分泌物多、夜間容易發生刺激性嗆咳的患者,術后應遵醫囑使用化痰藥物,盡量在睡前吸盡氣道分泌物,調整好病房溫濕度,并做好病室空氣凈化消毒,盡量減少夜間對患者呼吸道造成刺激的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未關注患者患病前的睡眠質量,且睡眠質量影響因素較多,個體差異較大,此外,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而非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主要來自住院患者,因此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綜上所述,恐懼疾病進展在喉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決,與睡眠質量可能存在一定關系。臨床護理工作中,注重評估、發現和幫助降低喉癌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是醫護人員應關注的重點。醫護人員應加強篩查臨床上存在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的患者,并跟蹤評估其睡眠質量,根據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與睡眠質量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改善睡眠質量,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