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馬燕飛, 寧寧, 周宗科, 陳佳麗, 侯愛琳, 李佩芳, 胡蓉. 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跌倒預防的最佳證據總結. 華西醫學, 2024, 39(10): 1585-1591. doi: 10.7507/1002-0179.20230506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目前骨科成功開展的手術之一。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髖部疾病,通過 THA 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升生活質量[1]。跌倒指突發、不自主、非故意的體位改變,致使患者倒在地面上或比原有位置更低的平面上[2]。在我國,老年人被定義為年齡達到 60 周歲及以上的人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老年人為年齡達到 60 歲及以上的人群(發展中國家)或年齡達到 65 歲及以上的人群(發達國家)[3]。Ikutomo 等[4]對 THA 患者隨訪 5 年,發現在術后 1、2、5 年內至少發生 1 次跌倒的概率分別為 26.2%、23.1%、30.8%,5 年內跌倒和跌倒致損傷的風險持續增加,建議采取相關安全措施,以減少跌倒等意外傷害。老年人因身體機能、內在能力等下降,更易受環境、生活方式、社會行為和心理認知等多維度因素的影響[5],是跌倒的高危人群。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老年患者 THA 術后一年內跌倒的概率高達 40%以上,術后跌倒將給患者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6]。因此,如何預防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一直是值得重點關注的臨床問題。本研究以循證醫學和循證護理學為基礎,系統全面檢索并提取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相關證據,旨在為相關醫務人員及照護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問題構建
遵循 PIPOST 原則,構建本研究問題:P(population)為證據應用的目標人群,指老年 THA 患者;I(intervention)為干預措施,指預防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相關措施;P(professional)為應用證據的專業人員,包含醫生、物理治療師、護士、康復師、患者照護人員等;O(outcome)為結局指標,指跌倒發生率等;S(setting)為證據應用場所,包括醫院、家庭、康養所等;T(type of evidence)為證據的類型,包括臨床試驗、指南、專家共識、系統評價等。
1.1.2 納入標準
① 研究對象是年齡≥60 歲的老年 THA 患者;② 研究內容為 THA 患者跌倒預防相關策略;③ 語種為中文或英文。
1.1.3 排除標準
① 指南翻譯版或解讀版、內容缺失以及不能獲取全文的文獻;② 文獻質量評價低的文獻(如文獻質量評價等級為 C)。
1.2 檢索策略
以“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hip replacement/hip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hip fracture”“fall”“prevention/management/nurse/intervention”為英文檢索詞,以“全髖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成形術/髖關節假體植入術/股骨頸骨折/髖部骨折”“跌倒”“管理/干預/預防/護理”為中文檢索詞,根據“6S”證據模型,系統檢索 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證衛生保健中心數據庫、英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所指南庫網站、蘇格蘭校際指南網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國際骨科護士協作會網站、美國骨科醫師協會網站、歐洲創傷與急診外科學會網站、醫脈通、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等,檢索時間為建庫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以 PubMed 為例,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質量的評價標準
臨床指南研究與評價系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Ⅱ[7]包括 23 個條目共 6 個維度,每個條目計分為 1~7 分(7 分為完全同意,1 分為完全不同意),選用 AGREE Ⅱ對納入的指南進行質量評價(分為 A、B、C 三級)。選用 2016 版澳大利亞 JBI 循證衛生保健中心評價工具[8]對納入的專家共識、隊列研究進行質量評價。選用 Cochrane 協作網 2011 版針對干預性研究進行系統評價的工具[9]對納入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質量評價。
1.4 文獻質量的評價過程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經 2 名研究者獨立進行評價,當 2 名研究者評價意見不一致時,由第 3 名研究者共同決策,所有研究者均接受正規的循證護理學培訓并合格。
1.5 證據分級及推薦強度
本研究采用 JBI 2014 版證據預分級和證據推薦級別系統,分為 1~5 級;根據 JBI Fama 結構,結合證據的有效性、可行性、適宜性、臨床意義 4 個方面對證據進行綜合推薦,其中 A 級推薦代表強推薦,B 級推薦代表弱推薦[10]。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結果
本研究最終納入 12 篇文獻[11-22],其中指南 4 篇[11-14],隨機對照試驗 2 篇[15-16],隊列研究 2 篇[17-18],專家共識 4 篇[19-22],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納入文獻的一般特征見表1。

*具體包括:BMJ Best Practice(

2.2 文獻質量評價結果
2.2.1 指南
4 篇指南[11-14]中,對于“范圍和目的、參與人員、制定的嚴謹性、清晰性、適用性、獨立性”的評分標準化百分比,1 篇[11]為 100.00%、74.07%、69.44%、60.41%、54.16%、37.50%;1 篇[12]為 100.00%、88.89%、73.15%、72.92%、79.17%、83.33%;1 篇[13]為 100.00%、86.11%、75.93%、70.83%、62.50%、75.93%;1 篇[14]為 100.00%、80.55%、78.70%、72.91%、75.00%、62.5%,評價等級均為 A。
2.2.2 隨機對照試驗
2 篇隨機對照試驗[15-16]中,1 篇[15]的評價條目 4“測量偏倚”為“高風險”,其余條目均為“低分險”;1 篇[16]的評價條目 1“選擇偏倚”和評價條目 4“測量偏倚”為“不清楚”,其余條目均為“低風險”。
2.2.3 隊列研究
2.2.4 專家共識
4 篇專家共識[19-22]的評價條目 6“所提出的觀點與以往文獻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為“否”,其余條目均為“是”。
2.3 證據匯總及推薦強度
本研究最終匯總 18 條證據,其中 A 級推薦 13 條,B 級推薦 5 條,涵蓋識別危險因素、評估、多學科團隊保障、健康教育、用藥管理、安全環境和輔具六大主題,具體內容見表2。

3 討論
3.1 識別危險因素
步態異常是預測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有用指標,可由專業的醫務人員運用觀察步態異常量表(Observational Gait Abnormality Scale)進行評估,具體評分如下:0 分代表無異常;1 分代表輕微異常(輕微的骨盆運動異常);2 分代表中度異常(明顯的骨盆運動異常和/或輕微的身體和軀干側向晃動);3 分代表嚴重異常(明顯的身體和軀干側向晃動)。并由專業的醫務人員根據評估結果對其進行個體化、精準化的步態干預,而值得注意的是,老年 THA 患者本身在術后與術前相比存在一定的步態異常,應謹慎判斷,因此該條證據推薦為 B 級[17]。膝關節肌肉無力和視力差是 THA 患者跌倒的重要內在和可改變因素,在康復過程中應得到更多的關注[18]。有研究顯示,接受微創 THA 患者的站立姿勢穩定性受到足部放置位置和不適當姿勢的影響,建議建立標準化和定期的術后康復計劃,例如避免使手術關節和/或同側肢體暴露于危險的站立姿勢,以預防跌倒[23]。此外,跌倒史和術前服用的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藥物的數量以及使用助行器[6]、未糾正的高危環境和行為風險因素以及對跌倒預防針對性建議的依從性差也是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24],因此在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管理工作中,應早期識別相關因素,提供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方案。
3.2 評估
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評估包含評估內容、評估工具和評估時機。評估內容應盡量全面,應包含患者跌倒史、用藥史、體位性低血壓、多種藥物治療、轉移能力、步態、腿部/手臂肌肉無力、環境安全、知識缺陷、依從性、視力等[11-14, 20, 22]。而評估時機除了入院、增加或改變藥物劑量或種類時,還應包含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由臥床轉變為下床時、出院時等,進行動態全程跟蹤評估。在評估工具的選擇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評估工具。此外,居家環境安全評估有助于早期識別家庭內部場所的危險因素,降低術后居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不容忽視[23]。因此在患者由醫院轉移至家庭后,不光要動態追蹤患者情況,還需應用工具對家庭環境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環境的改造,建立適合老年 THA 患者生活的居家環境。
3.3 多學科團隊保障
多學科團隊診療可整合不同科室的醫務人員,落實以患者為中心[25],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和精準化的治療方案,提升患者就醫質量和就醫滿意度[26]。周洋洋等[27]研究發現,老年患者不僅存在機體功能的下降,且常并存多種慢性疾病,傳統的骨科+老年科會診模式并不足以把控疾病與手術風險,還需要重癥醫學科、麻醉科、康復科、營養科等多科聯合會診,提供全程、科學、安全的治療與護理。多學科團隊合作的醫療與護理模式可改善老年患者 THA 術后的生活質量,健康調查量表36 生理健康總分≤40 分的患者可能從跨學科和綜合護理中受益最多(包括預防跌倒)[15],同時該模式與營養管理、預防跌倒和抑郁癥管理的干預措施相結合,還可減少后 1 年內急診再入院率[16]。Loizzo 等[28]的研究顯示,實施多學科團隊診療模式,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前等待時長與住院時長。芮云峰等[29]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實施多學科團隊診療模式,不僅可以降低患者術前等待時長、手術時長、術后住院時長以及總住院時長外,還可降低患者重癥監護病房轉入率和會診率。在多學科團隊的保障下預防老年 THA 患者跌倒,是安全活動的前提,更是安全活動的目標。
3.4 健康教育
科學全面的健康宣教可協助患者了解及掌握疾病治療護理相關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情緒,緩解心理應激,從而提高后期參與康復鍛煉的依從性[30]。健康宣教需始終貫穿整個治療與護理過程,應積極完善健康教育內容清單,例如老年患者 THA 術后應保持正確的坐、臥、立位,在日常生活期間避免髖關節屈曲小于 90°,不坐矮板凳,不做下蹲、盤腿等動作,正確使用馬桶,挑選合適的鞋子,長期保護關節等多方面內容[19];同時應豐富健康教育形式,積極提升患者預防跌倒的意識[21],例如現場講解、知識問答、講座、視頻、知識小手冊等,亦可多形式相互結合互補,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可實現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31]。還應積極提升老年 THA 患者及家屬的安全認知水平,鼓勵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患者安全管理工作[32],共同做好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安全管理工作。
3.5 用藥管理
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作用過程。藥物的使用可引起患者多方面的改變,例如意識、精神狀態、視覺、步態或平衡等,藥物的不當使用與管理可導致老年患者跌倒風險增加[21]。由于老年人常因并發的基礎疾病而存在多種藥物合并使用的情況,因此,藥物的合理科學管理對降低老年 THA 患者跌倒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專業的醫務人員,首先應明確相關藥物導致跌倒的機制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時間環節,例如對于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降壓藥,應用后常導致低血壓、腦部血流灌注的減少及暈眩等,特別是在剛開始服藥時以及調整藥物種類及劑量時[21]。跌倒風險高的老年人每天至少需要補充維生素 D 800 U[20],此條證據缺乏高質量的試驗驗證其是否在老年 THA 患者中適用,因此推薦強度為 B 級。
3.6 安全環境和輔具
營造安全的環境包含安全的醫院環境與安全的居家環境。在院內可設置“防跌倒”“小心地滑”等警示標識,保持病房內寬敞明亮,地面可鋪設防滑墊,為方便老年 THA 患者入廁而設置扶手、馬桶、坐便器等設施[21],同時醫院應加強基礎設施及公共區域公用設施等安全薄弱環節的建設[33]。而安全的居家環境也應秉持一切方便老年 THA 患者為原則,家庭內也應配備助行器、扶手、馬桶等,座椅、沙發與床的高度與患者身高匹配,基礎設施設備也應定期檢查并維修。此外,還可應用跌倒檢測系統檢測老年 THA 患者的跌倒風險,實現動態追蹤,常見的有視頻式、環境式和穿戴式 3 種,是遠程醫療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對生理信號進行檢測后進行專業分析而實現[21]。
綜上,跌倒對老年人身體及心理損傷大,跌倒后導致的恐懼心理可對其活動能力和生活狀態造成不良影響[21],郭麗敏等[34]研究顯示,跌倒相關恐懼心理水平與患者術后關節的功能狀態恢復和患者的生活質量直接相關。患者安全是醫療及護理質量的基石[35],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預防管理是涉及多因素多方面的工作,應以多學科團隊合作為前提,從人、物、環境全面出發,實現院內與家庭的聯動,共同做好老年 THA 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在證據的具體應用時還應積極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與實際臨床場景。后續還需更高質量的文獻充分完善證據的相關細節,提升證據的實踐性與操作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目前骨科成功開展的手術之一。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髖部疾病,通過 THA 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升生活質量[1]。跌倒指突發、不自主、非故意的體位改變,致使患者倒在地面上或比原有位置更低的平面上[2]。在我國,老年人被定義為年齡達到 60 周歲及以上的人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老年人為年齡達到 60 歲及以上的人群(發展中國家)或年齡達到 65 歲及以上的人群(發達國家)[3]。Ikutomo 等[4]對 THA 患者隨訪 5 年,發現在術后 1、2、5 年內至少發生 1 次跌倒的概率分別為 26.2%、23.1%、30.8%,5 年內跌倒和跌倒致損傷的風險持續增加,建議采取相關安全措施,以減少跌倒等意外傷害。老年人因身體機能、內在能力等下降,更易受環境、生活方式、社會行為和心理認知等多維度因素的影響[5],是跌倒的高危人群。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老年患者 THA 術后一年內跌倒的概率高達 40%以上,術后跌倒將給患者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6]。因此,如何預防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一直是值得重點關注的臨床問題。本研究以循證醫學和循證護理學為基礎,系統全面檢索并提取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相關證據,旨在為相關醫務人員及照護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問題構建
遵循 PIPOST 原則,構建本研究問題:P(population)為證據應用的目標人群,指老年 THA 患者;I(intervention)為干預措施,指預防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相關措施;P(professional)為應用證據的專業人員,包含醫生、物理治療師、護士、康復師、患者照護人員等;O(outcome)為結局指標,指跌倒發生率等;S(setting)為證據應用場所,包括醫院、家庭、康養所等;T(type of evidence)為證據的類型,包括臨床試驗、指南、專家共識、系統評價等。
1.1.2 納入標準
① 研究對象是年齡≥60 歲的老年 THA 患者;② 研究內容為 THA 患者跌倒預防相關策略;③ 語種為中文或英文。
1.1.3 排除標準
① 指南翻譯版或解讀版、內容缺失以及不能獲取全文的文獻;② 文獻質量評價低的文獻(如文獻質量評價等級為 C)。
1.2 檢索策略
以“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hip replacement/hip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hip fracture”“fall”“prevention/management/nurse/intervention”為英文檢索詞,以“全髖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成形術/髖關節假體植入術/股骨頸骨折/髖部骨折”“跌倒”“管理/干預/預防/護理”為中文檢索詞,根據“6S”證據模型,系統檢索 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證衛生保健中心數據庫、英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所指南庫網站、蘇格蘭校際指南網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國際骨科護士協作會網站、美國骨科醫師協會網站、歐洲創傷與急診外科學會網站、醫脈通、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等,檢索時間為建庫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以 PubMed 為例,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質量的評價標準
臨床指南研究與評價系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Ⅱ[7]包括 23 個條目共 6 個維度,每個條目計分為 1~7 分(7 分為完全同意,1 分為完全不同意),選用 AGREE Ⅱ對納入的指南進行質量評價(分為 A、B、C 三級)。選用 2016 版澳大利亞 JBI 循證衛生保健中心評價工具[8]對納入的專家共識、隊列研究進行質量評價。選用 Cochrane 協作網 2011 版針對干預性研究進行系統評價的工具[9]對納入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質量評價。
1.4 文獻質量的評價過程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經 2 名研究者獨立進行評價,當 2 名研究者評價意見不一致時,由第 3 名研究者共同決策,所有研究者均接受正規的循證護理學培訓并合格。
1.5 證據分級及推薦強度
本研究采用 JBI 2014 版證據預分級和證據推薦級別系統,分為 1~5 級;根據 JBI Fama 結構,結合證據的有效性、可行性、適宜性、臨床意義 4 個方面對證據進行綜合推薦,其中 A 級推薦代表強推薦,B 級推薦代表弱推薦[10]。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結果
本研究最終納入 12 篇文獻[11-22],其中指南 4 篇[11-14],隨機對照試驗 2 篇[15-16],隊列研究 2 篇[17-18],專家共識 4 篇[19-22],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納入文獻的一般特征見表1。

*具體包括:BMJ Best Practice(

2.2 文獻質量評價結果
2.2.1 指南
4 篇指南[11-14]中,對于“范圍和目的、參與人員、制定的嚴謹性、清晰性、適用性、獨立性”的評分標準化百分比,1 篇[11]為 100.00%、74.07%、69.44%、60.41%、54.16%、37.50%;1 篇[12]為 100.00%、88.89%、73.15%、72.92%、79.17%、83.33%;1 篇[13]為 100.00%、86.11%、75.93%、70.83%、62.50%、75.93%;1 篇[14]為 100.00%、80.55%、78.70%、72.91%、75.00%、62.5%,評價等級均為 A。
2.2.2 隨機對照試驗
2 篇隨機對照試驗[15-16]中,1 篇[15]的評價條目 4“測量偏倚”為“高風險”,其余條目均為“低分險”;1 篇[16]的評價條目 1“選擇偏倚”和評價條目 4“測量偏倚”為“不清楚”,其余條目均為“低風險”。
2.2.3 隊列研究
2.2.4 專家共識
4 篇專家共識[19-22]的評價條目 6“所提出的觀點與以往文獻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為“否”,其余條目均為“是”。
2.3 證據匯總及推薦強度
本研究最終匯總 18 條證據,其中 A 級推薦 13 條,B 級推薦 5 條,涵蓋識別危險因素、評估、多學科團隊保障、健康教育、用藥管理、安全環境和輔具六大主題,具體內容見表2。

3 討論
3.1 識別危險因素
步態異常是預測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有用指標,可由專業的醫務人員運用觀察步態異常量表(Observational Gait Abnormality Scale)進行評估,具體評分如下:0 分代表無異常;1 分代表輕微異常(輕微的骨盆運動異常);2 分代表中度異常(明顯的骨盆運動異常和/或輕微的身體和軀干側向晃動);3 分代表嚴重異常(明顯的身體和軀干側向晃動)。并由專業的醫務人員根據評估結果對其進行個體化、精準化的步態干預,而值得注意的是,老年 THA 患者本身在術后與術前相比存在一定的步態異常,應謹慎判斷,因此該條證據推薦為 B 級[17]。膝關節肌肉無力和視力差是 THA 患者跌倒的重要內在和可改變因素,在康復過程中應得到更多的關注[18]。有研究顯示,接受微創 THA 患者的站立姿勢穩定性受到足部放置位置和不適當姿勢的影響,建議建立標準化和定期的術后康復計劃,例如避免使手術關節和/或同側肢體暴露于危險的站立姿勢,以預防跌倒[23]。此外,跌倒史和術前服用的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藥物的數量以及使用助行器[6]、未糾正的高危環境和行為風險因素以及對跌倒預防針對性建議的依從性差也是老年 THA 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24],因此在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管理工作中,應早期識別相關因素,提供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方案。
3.2 評估
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評估包含評估內容、評估工具和評估時機。評估內容應盡量全面,應包含患者跌倒史、用藥史、體位性低血壓、多種藥物治療、轉移能力、步態、腿部/手臂肌肉無力、環境安全、知識缺陷、依從性、視力等[11-14, 20, 22]。而評估時機除了入院、增加或改變藥物劑量或種類時,還應包含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由臥床轉變為下床時、出院時等,進行動態全程跟蹤評估。在評估工具的選擇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評估工具。此外,居家環境安全評估有助于早期識別家庭內部場所的危險因素,降低術后居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不容忽視[23]。因此在患者由醫院轉移至家庭后,不光要動態追蹤患者情況,還需應用工具對家庭環境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環境的改造,建立適合老年 THA 患者生活的居家環境。
3.3 多學科團隊保障
多學科團隊診療可整合不同科室的醫務人員,落實以患者為中心[25],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和精準化的治療方案,提升患者就醫質量和就醫滿意度[26]。周洋洋等[27]研究發現,老年患者不僅存在機體功能的下降,且常并存多種慢性疾病,傳統的骨科+老年科會診模式并不足以把控疾病與手術風險,還需要重癥醫學科、麻醉科、康復科、營養科等多科聯合會診,提供全程、科學、安全的治療與護理。多學科團隊合作的醫療與護理模式可改善老年患者 THA 術后的生活質量,健康調查量表36 生理健康總分≤40 分的患者可能從跨學科和綜合護理中受益最多(包括預防跌倒)[15],同時該模式與營養管理、預防跌倒和抑郁癥管理的干預措施相結合,還可減少后 1 年內急診再入院率[16]。Loizzo 等[28]的研究顯示,實施多學科團隊診療模式,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前等待時長與住院時長。芮云峰等[29]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實施多學科團隊診療模式,不僅可以降低患者術前等待時長、手術時長、術后住院時長以及總住院時長外,還可降低患者重癥監護病房轉入率和會診率。在多學科團隊的保障下預防老年 THA 患者跌倒,是安全活動的前提,更是安全活動的目標。
3.4 健康教育
科學全面的健康宣教可協助患者了解及掌握疾病治療護理相關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情緒,緩解心理應激,從而提高后期參與康復鍛煉的依從性[30]。健康宣教需始終貫穿整個治療與護理過程,應積極完善健康教育內容清單,例如老年患者 THA 術后應保持正確的坐、臥、立位,在日常生活期間避免髖關節屈曲小于 90°,不坐矮板凳,不做下蹲、盤腿等動作,正確使用馬桶,挑選合適的鞋子,長期保護關節等多方面內容[19];同時應豐富健康教育形式,積極提升患者預防跌倒的意識[21],例如現場講解、知識問答、講座、視頻、知識小手冊等,亦可多形式相互結合互補,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可實現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31]。還應積極提升老年 THA 患者及家屬的安全認知水平,鼓勵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患者安全管理工作[32],共同做好老年 THA 患者跌倒預防的安全管理工作。
3.5 用藥管理
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作用過程。藥物的使用可引起患者多方面的改變,例如意識、精神狀態、視覺、步態或平衡等,藥物的不當使用與管理可導致老年患者跌倒風險增加[21]。由于老年人常因并發的基礎疾病而存在多種藥物合并使用的情況,因此,藥物的合理科學管理對降低老年 THA 患者跌倒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專業的醫務人員,首先應明確相關藥物導致跌倒的機制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時間環節,例如對于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降壓藥,應用后常導致低血壓、腦部血流灌注的減少及暈眩等,特別是在剛開始服藥時以及調整藥物種類及劑量時[21]。跌倒風險高的老年人每天至少需要補充維生素 D 800 U[20],此條證據缺乏高質量的試驗驗證其是否在老年 THA 患者中適用,因此推薦強度為 B 級。
3.6 安全環境和輔具
營造安全的環境包含安全的醫院環境與安全的居家環境。在院內可設置“防跌倒”“小心地滑”等警示標識,保持病房內寬敞明亮,地面可鋪設防滑墊,為方便老年 THA 患者入廁而設置扶手、馬桶、坐便器等設施[21],同時醫院應加強基礎設施及公共區域公用設施等安全薄弱環節的建設[33]。而安全的居家環境也應秉持一切方便老年 THA 患者為原則,家庭內也應配備助行器、扶手、馬桶等,座椅、沙發與床的高度與患者身高匹配,基礎設施設備也應定期檢查并維修。此外,還可應用跌倒檢測系統檢測老年 THA 患者的跌倒風險,實現動態追蹤,常見的有視頻式、環境式和穿戴式 3 種,是遠程醫療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對生理信號進行檢測后進行專業分析而實現[21]。
綜上,跌倒對老年人身體及心理損傷大,跌倒后導致的恐懼心理可對其活動能力和生活狀態造成不良影響[21],郭麗敏等[34]研究顯示,跌倒相關恐懼心理水平與患者術后關節的功能狀態恢復和患者的生活質量直接相關。患者安全是醫療及護理質量的基石[35],老年患者 THA 術后跌倒預防管理是涉及多因素多方面的工作,應以多學科團隊合作為前提,從人、物、環境全面出發,實現院內與家庭的聯動,共同做好老年 THA 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在證據的具體應用時還應積極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與實際臨床場景。后續還需更高質量的文獻充分完善證據的相關細節,提升證據的實踐性與操作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