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旭 1,2,3 , 張蜀 3
  • 1. 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四川攀枝花 617000);
  • 2.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四川攀枝花 617000);
  • 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構建并驗證危重癥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患者早期預測模型。方法  選擇 2017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 日就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錦醫院急診科和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流感患者。根據 K 折交叉驗證法將 70%的患者隨機分配至模型建立組,30%的患者分配至模型驗證組。并將模型建立組和模型驗證組中的患者分別分為危重型組和非危重型組。基于修訂版本國家早期預警評分(modified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和簡化英國胸科協會改良肺炎評分(confusion, uremia, respiratory, BP, age 65 years, CRB-65),構建危重癥型流感早期預測模型,并評估該早期預測模型的準確度。結果  共納入患者 612 例。其中,模型建立組 427 例,模型驗證組 185 例。在模型建立組中,非危重癥型 304 例,危重癥型 123 例。在模型驗證組中,非危重型 152 例,危重型 33 例。二分類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高血壓、出現首發癥狀至急診就診間隔天數、意識狀態、血氧飽和度、白細胞計數、淋巴細胞絕對值是危重癥型流感的獨立危險因素。根據這 7 個危險因素建立危重癥型流感早期預測模型,該模型對非危重癥型及危重癥型患者預測的正確百分比分別為 95.4%及 77.2%,總體預測正確百分比為 90.2%。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分析結果顯示,危重癥型流感早期預測模型在預測危重癥患者中的靈敏度為 0.909,特異度為 0.921,曲線下面積及其 95%置信區間為 0.931(0.860,0.999);危重癥型流感早期預測模型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曲線下面積(0.935、0.865、0.942)高于 MEWS(0.642、0.595、0.536)和 CRB-65(0.628、0.862、0.703)。結論  年齡、高血壓、出現首發癥狀至急診就診間隔天數、意識狀態、血氧飽和度、白細胞計數、淋巴細胞絕對值是預測危重癥流感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危重癥型流感早期預測模型在預測危重癥流感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且其預測價值和準確度優于 MEWS 和 CRB-65。

引用本文: 唐光旭, 張蜀. 急診危重癥型流行性感冒患者早期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華西醫學, 2024, 39(8): 1225-1231. doi: 10.7507/1002-0179.20230703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自主循環恢復后血小板減少與院內心臟驟停患者短期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 下一篇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臨床及劑量學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