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病房(成都 610041);
  • 2.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成都 6100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胸部放療后發生≥2 級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相關臨床和劑量學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 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接受胸部放療的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的臨床因素和劑量學參數,對與發生≥2 級 RP 相關的潛在因素進行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共納入 104 例患者,≥2 級 RP 的發生率為 19.2%。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心臟接受 20 Gy 以上劑量照射體積百分比(V20)[比值比(odds ratio, OR)=1.068,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137),P=0.036]、肺平均照射劑量(mean dose, Dmean)[OR=1.003,95%CI(1.000,1.006),P=0.031]和上腔靜脈 DmeanOR=1.001,95%CI(1.000,1.001),P=0.041]與≥2 級 RP 相關。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聯合心臟 V20、肺 Dmean 和上腔靜脈 Dmean 預測≥2 級 RP 的曲線下面積為 0.839[95%CI(0.752,0.926)]。此外,預測≥2 級 RP 的心臟 V20、肺 Dmean 和上腔靜脈 Dmean 的最佳臨界值分別為 20%、13 Gy 和 38 Gy。結論  心臟 V20、肺 Dmean 和上腔靜脈 Dmean 與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胸部放療后≥2 級 RP 的發生相關。若將心臟 V20<20%、肺 Dmean<13 Gy 和上腔靜脈 Dmean<38 Gy 作為正常器官劑量限量,或能降低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胸部放療后發生≥2 級 RP 的風險。

引用本文: 尹建瓊, 鄧義飛, 周來燕, 薛建新.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臨床及劑量學因素分析. 華西醫學, 2024, 39(8): 1232-1237. doi: 10.7507/1002-0179.20240215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急診危重癥型流行性感冒患者早期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 下一篇

    肺纖維化與鐵死亡的相關性分析與機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