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梁振, 岳文靜, 王珍玉, 李永杰, 王柱, 馮常武. 不同抗阻訓練方案對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胰島素抵抗作用的網狀 Meta 分析. 華西醫學, 2024, 39(2): 259-267. doi: 10.7507/1002-0179.20230716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與心血管疾病一同被認為是造成全球發病率、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1-2]。研究表明,2017 年 20~79 歲成人糖尿病全球患病率約為 9.3%(4.63 億),預計到 2045 年將增加至 10.9%(7 億)[3]。T2DM 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 90%,胰島素抵抗是 T2DM 的主要標志[4]。運動對 T2DM 患者的綜合管理有著重要意義,長期規律運動能有效降低 T2DM 患者的死亡風險[5]。研究表明,抗阻運動能夠有效改善 T2DM 患者糖脂代謝水平,而且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的干預效果無差異[6-7]。因此,對于那些不愿或不能進行有氧運動的患者來說,抗阻訓練可能會成為他們的首選。運動的強度和頻率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然而何種運動強度及頻率的抗阻訓練對 T2DM 患者血脂及胰島素代謝影響效果最好尚存爭議,因此本研究通過網狀 Meta 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強度及頻率抗阻訓練對 T2DM 患者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以期找到最佳抗阻運動方案,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 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② 研究對象:明確診斷為 T2DM 的患者。③ 干預措施:根據抗阻運動強度[高強度:≥80%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即單次最大負重);中等強度:65%~80% 1RM;低強度:≤65% 1RM][8]和頻率(高頻:≥3 d/周;低頻:2 d/周)分級不同,運動干預組采用以下抗阻運動方案: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高頻-中強度抗阻運動、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低頻-中強度抗阻運動、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非運動干預組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干預。④ 結局指標:胰島素抵抗、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1.2 排除標準
① 會議論文;② 無法獲取全文或數據不完整;③ 文獻重復發表;④ 運動強度未提及或采用非 RM 的其他方式描述。
1.2 檢索策略
由 2 名研究人員根據計劃流程分別進行檢索。檢索數據庫包括 PubMed、ProQuest、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數據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 2023 年 5 月。中文檢索詞包括“2 型糖尿病”“抗阻運動”“阻力訓練”“舉重”“力量訓練”;英文檢索詞包括“type 2 diabetes”“T2DM”“resistance training”“weight lift”“strength training”“strength exercise”。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以 PubMed 為例,具體檢索式見框 1。同時輔以手工檢索。

1.3 文獻篩選及數據提取
對檢索文獻進行剔重后,由 2 名研究員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通過閱讀標題及摘要進行初篩,對可能文獻進行全篇閱讀,最終納入符合標準的文獻。若遇分歧,則請第三方人員協助判斷。使用 Excel 表對數據進行提取,提取數據內容包括作者、年份、國家、樣本量、年齡、干預計劃(組數、頻率、強度、周期)及結局指標。
1.4 偏倚風險評價
由 2 位評審員使用物理治療證據數據庫(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量表[9]對納入文獻進行偏倚風險評價,若遇分歧由第三方協助判斷。PEDro 量表評分共 11 個小項,其中納入標準是否明確不計入總分,總分 10 分,當分值≥6 分認為文章具有較低的偏倚風險。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 Excel 2016 軟件對所提取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將其轉換為干預后減去干預前差值的平均值及標準差的形式。采用 Stata 16.0 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網狀 Meta 分析。結局指標為計量資料,單位相同時采用加權均數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單位不同時采用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為效應統計指標,并計算 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首先繪制各干預強度-頻率組合之間直接比較的網絡證據圖,并對形成的閉合環進行不一致性檢驗,當環不一致性因子的 95%CI 包含 0 時,表明一致性較好。通過繪制累計排序概率曲線下面積(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SUCRA)判斷最佳運動強度和頻率的組合。通過比較-校正漏斗圖評估納入研究是否存在小樣本效應或發表偏倚。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文獻 1814 篇,經初篩后剩余 107 篇文獻,對余下文獻進行全篇閱讀后,最終納入 24 篇文獻[10-33]。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具體包括:PubMed(
2.2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共納入 24 篇文獻,均為英文文獻,受試者共 983 例。運動干預組包含 4 項高頻-高強度抗阻訓練[11, 20, 30, 33]、7 項高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12, 14, 16, 22-23, 31-32]、9 項高頻-低強度抗阻訓練[10, 13, 18-19, 24-26, 29-30]、1 項低頻-高強度抗阻訓練[28]、3 項低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17, 21, 27]和 1 項低頻-低強度抗阻訓練[15]。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2.3 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納入研究的 PEDro 評分為 4~8 分,中位數為 6 分,24 項研究中 14 項[10-11, 14-15, 19-20, 23-26, 29-30, 32-33]評分達到預定分值(≥6 分)。詳細結果見表2。

2.4 網狀 Meta 分析結果
2.4.1 網狀結構圖
網狀結構圖(圖2)顯示,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與非運動干預組的樣本量較多,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與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納入的樣本量較少,僅有指標胰島素抵抗中有 1 項研究涉及高頻-低強度與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間的直接比較,缺乏其他運動干預方案間的直接比較。

CT:非運動干預;3LI: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2LI: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3MI: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2MI:低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3HI: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2HI: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
2.4.2 不一致性檢驗
胰島素抵抗的不一致性因子介于 0~14.75,且 95%CI 包含 0,表明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之間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2.4.3 網狀 Meta 分析結果
各指標網狀 Meta 分析結果見圖3。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為列方案
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非運動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干預方案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各干預方式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低頻-中等強度、高頻-高強度、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和非運動干預均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干預方式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總膽固醇水平方面,低頻-高強度、高頻-高強度、低頻-中等強度和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和非運動干預,非運動干預和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胰島素抵抗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非運動干預和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4 累計概率排序結果
高頻-中強度抗阻運動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島素抵抗中的 SUCRA 值均最高,分別為 80.1%、68.4%、78.8%、94.2%,而在總膽固醇含量方面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的 SUCRA 值最高,為 90.2%。見表3。

2.4.5 發表偏倚
各指標分布大部分的點分布于漏斗圖內,但并非十分對稱地分布于漏斗圖兩側,表明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風險。見圖4。

①: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
2.4.6 敏感性分析
采用逐篇剔除文獻法進行敏感性分析后,發現各指標結果無變化,說明本次分析結果相對穩定。
3 討論
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異常是導致 T2DM 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34-35]。盡管糖尿病指南中建議糖尿病患者采用抗阻訓練,但并未給出詳細的抗阻運動方案[36],本研究通過網狀 Meta 分析比較不同抗阻運動方案干預 T2DM 的效果差異,以期為 T2DM 患者運動療法選擇提供較可靠的證據。
胰島素抵抗是 T2DM 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4]。葡萄糖運載體 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的表達異常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運動可通過刺激肌肉收縮,提高鈣調節蛋白激酶活性,從而調節 GLUT4 基因表達和轉導[37-38]。Holten 等[39] 發現,抗阻訓練能有效提高 T2DM 患者肌肉中 GLUT4 含量,從而加強葡萄糖的轉運能力,提高葡萄糖代謝。本研究通過組合抗阻運動強度(高、中、低)和運動頻率(高頻和低頻)探討最佳抗阻運動方案。結果發現,高頻-中等強度的抗阻訓練對改善 T2DM 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水平最具優勢,這與李穎等[40]、Fan 等[41]的研究結果相似。此外,森林圖兩兩比較發現,在進行高頻抗阻時,中等強度抗阻在降低胰島素抵抗的效果上顯著優于高等強度。這可能是因為高強度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增加,促進了血糖水平的升高,從而抵消了運動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使降血糖的作用不能完全展現[40]。另一個原因可能與高強度運動增加了游離脂肪酸和兒茶酚胺的含量,造成氧化應激損傷,從而對 GLUT4 表達產生了負面作用[42]。
血脂代謝異常是誘發 T2DM 及其并發癥的重要原因。關于血脂代謝異常,研究發現炎癥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與 T2DM 患者的血脂代謝異常密切相關[43]。白細胞介素 6(interleukin-6, IL-6)和腫瘤壞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被認為是 T2DM 發生和發展的重要促炎性因子,能夠通過降低 GLUT-4 的表達以及 β 細胞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血脂的升高[44]。Miller 等[45]發現,抗阻運動能夠有效改善 T2DM 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降低脂肪含量,認為其機制可能與炎癥水平降低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能夠改善 T2DM 患者的血脂代謝,與 Wang[46]的研究結果相似。Shultz 等[47]發現 16 周的高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60%~85% 1RM,3 次/周)后肥胖青年的 IL-6 和 TNF-α 水平顯著降低,炎癥反應降低,脂肪含量減少。而 Fan 等[41]的研究表明,高強度抗阻運動在改善 T2DM 患者血脂水平方面優于中低等強度抗阻運動,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其分組標準不同有關(高強度:≥75% 1RM;中低強度:<75% 1RM)。因此,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可能對改善 T2DM 患者血脂水平的效果更加顯著,其機制可能是運動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的表達,減輕肝臟的炎癥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并通過激活骨骼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 α 和 γ mRNA 的表達,促進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改善肝臟脂代謝水平[48]。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方面效果不及非運動干預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與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僅納入 1 項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
本研究的局限:① 本研究僅納入 24 篇原始文獻,缺乏不同抗阻方案間的直接比較,從而導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② 納入部分研究質量較低,可能對結果造成偏倚;③ 納入文獻均為英文文獻,可能會因語言的偏差造成一定偏倚。
綜上所述,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可能是改善 T2DM 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脂代謝的最佳運動組合。對于運動方案的制定,除了強度和頻率外,還應對干預周期、組數及次數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因此,還需更多的研究對本實驗結果加以驗證,并對其他運動參數進行研究,為臨床 T2DM 的防治提供更加可靠的建議。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與心血管疾病一同被認為是造成全球發病率、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1-2]。研究表明,2017 年 20~79 歲成人糖尿病全球患病率約為 9.3%(4.63 億),預計到 2045 年將增加至 10.9%(7 億)[3]。T2DM 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 90%,胰島素抵抗是 T2DM 的主要標志[4]。運動對 T2DM 患者的綜合管理有著重要意義,長期規律運動能有效降低 T2DM 患者的死亡風險[5]。研究表明,抗阻運動能夠有效改善 T2DM 患者糖脂代謝水平,而且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的干預效果無差異[6-7]。因此,對于那些不愿或不能進行有氧運動的患者來說,抗阻訓練可能會成為他們的首選。運動的強度和頻率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然而何種運動強度及頻率的抗阻訓練對 T2DM 患者血脂及胰島素代謝影響效果最好尚存爭議,因此本研究通過網狀 Meta 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強度及頻率抗阻訓練對 T2DM 患者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以期找到最佳抗阻運動方案,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① 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② 研究對象:明確診斷為 T2DM 的患者。③ 干預措施:根據抗阻運動強度[高強度:≥80%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即單次最大負重);中等強度:65%~80% 1RM;低強度:≤65% 1RM][8]和頻率(高頻:≥3 d/周;低頻:2 d/周)分級不同,運動干預組采用以下抗阻運動方案: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高頻-中強度抗阻運動、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低頻-中強度抗阻運動、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非運動干預組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干預。④ 結局指標:胰島素抵抗、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1.2 排除標準
① 會議論文;② 無法獲取全文或數據不完整;③ 文獻重復發表;④ 運動強度未提及或采用非 RM 的其他方式描述。
1.2 檢索策略
由 2 名研究人員根據計劃流程分別進行檢索。檢索數據庫包括 PubMed、ProQuest、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數據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 2023 年 5 月。中文檢索詞包括“2 型糖尿病”“抗阻運動”“阻力訓練”“舉重”“力量訓練”;英文檢索詞包括“type 2 diabetes”“T2DM”“resistance training”“weight lift”“strength training”“strength exercise”。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以 PubMed 為例,具體檢索式見框 1。同時輔以手工檢索。

1.3 文獻篩選及數據提取
對檢索文獻進行剔重后,由 2 名研究員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通過閱讀標題及摘要進行初篩,對可能文獻進行全篇閱讀,最終納入符合標準的文獻。若遇分歧,則請第三方人員協助判斷。使用 Excel 表對數據進行提取,提取數據內容包括作者、年份、國家、樣本量、年齡、干預計劃(組數、頻率、強度、周期)及結局指標。
1.4 偏倚風險評價
由 2 位評審員使用物理治療證據數據庫(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量表[9]對納入文獻進行偏倚風險評價,若遇分歧由第三方協助判斷。PEDro 量表評分共 11 個小項,其中納入標準是否明確不計入總分,總分 10 分,當分值≥6 分認為文章具有較低的偏倚風險。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 Excel 2016 軟件對所提取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將其轉換為干預后減去干預前差值的平均值及標準差的形式。采用 Stata 16.0 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網狀 Meta 分析。結局指標為計量資料,單位相同時采用加權均數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單位不同時采用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為效應統計指標,并計算 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首先繪制各干預強度-頻率組合之間直接比較的網絡證據圖,并對形成的閉合環進行不一致性檢驗,當環不一致性因子的 95%CI 包含 0 時,表明一致性較好。通過繪制累計排序概率曲線下面積(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SUCRA)判斷最佳運動強度和頻率的組合。通過比較-校正漏斗圖評估納入研究是否存在小樣本效應或發表偏倚。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文獻 1814 篇,經初篩后剩余 107 篇文獻,對余下文獻進行全篇閱讀后,最終納入 24 篇文獻[10-33]。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具體包括:PubMed(
2.2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共納入 24 篇文獻,均為英文文獻,受試者共 983 例。運動干預組包含 4 項高頻-高強度抗阻訓練[11, 20, 30, 33]、7 項高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12, 14, 16, 22-23, 31-32]、9 項高頻-低強度抗阻訓練[10, 13, 18-19, 24-26, 29-30]、1 項低頻-高強度抗阻訓練[28]、3 項低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17, 21, 27]和 1 項低頻-低強度抗阻訓練[15]。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2.3 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納入研究的 PEDro 評分為 4~8 分,中位數為 6 分,24 項研究中 14 項[10-11, 14-15, 19-20, 23-26, 29-30, 32-33]評分達到預定分值(≥6 分)。詳細結果見表2。

2.4 網狀 Meta 分析結果
2.4.1 網狀結構圖
網狀結構圖(圖2)顯示,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與非運動干預組的樣本量較多,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與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納入的樣本量較少,僅有指標胰島素抵抗中有 1 項研究涉及高頻-低強度與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間的直接比較,缺乏其他運動干預方案間的直接比較。

CT:非運動干預;3LI: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2LI: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3MI: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2MI:低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3HI: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2HI: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
2.4.2 不一致性檢驗
胰島素抵抗的不一致性因子介于 0~14.75,且 95%CI 包含 0,表明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之間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2.4.3 網狀 Meta 分析結果
各指標網狀 Meta 分析結果見圖3。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為列方案
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非運動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干預方案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各干預方式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低頻-中等強度、高頻-高強度、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和非運動干預均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干預方式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總膽固醇水平方面,低頻-高強度、高頻-高強度、低頻-中等強度和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和非運動干預,非運動干預和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優于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降低胰島素抵抗水平方面,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優于非運動干預和高頻-高強度抗阻運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4 累計概率排序結果
高頻-中強度抗阻運動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島素抵抗中的 SUCRA 值均最高,分別為 80.1%、68.4%、78.8%、94.2%,而在總膽固醇含量方面低頻-高強度抗阻運動的 SUCRA 值最高,為 90.2%。見表3。

2.4.5 發表偏倚
各指標分布大部分的點分布于漏斗圖內,但并非十分對稱地分布于漏斗圖兩側,表明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風險。見圖4。

①:高頻-低強度抗阻運動
2.4.6 敏感性分析
采用逐篇剔除文獻法進行敏感性分析后,發現各指標結果無變化,說明本次分析結果相對穩定。
3 討論
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異常是導致 T2DM 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34-35]。盡管糖尿病指南中建議糖尿病患者采用抗阻訓練,但并未給出詳細的抗阻運動方案[36],本研究通過網狀 Meta 分析比較不同抗阻運動方案干預 T2DM 的效果差異,以期為 T2DM 患者運動療法選擇提供較可靠的證據。
胰島素抵抗是 T2DM 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4]。葡萄糖運載體 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的表達異常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運動可通過刺激肌肉收縮,提高鈣調節蛋白激酶活性,從而調節 GLUT4 基因表達和轉導[37-38]。Holten 等[39] 發現,抗阻訓練能有效提高 T2DM 患者肌肉中 GLUT4 含量,從而加強葡萄糖的轉運能力,提高葡萄糖代謝。本研究通過組合抗阻運動強度(高、中、低)和運動頻率(高頻和低頻)探討最佳抗阻運動方案。結果發現,高頻-中等強度的抗阻訓練對改善 T2DM 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水平最具優勢,這與李穎等[40]、Fan 等[41]的研究結果相似。此外,森林圖兩兩比較發現,在進行高頻抗阻時,中等強度抗阻在降低胰島素抵抗的效果上顯著優于高等強度。這可能是因為高強度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增加,促進了血糖水平的升高,從而抵消了運動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使降血糖的作用不能完全展現[40]。另一個原因可能與高強度運動增加了游離脂肪酸和兒茶酚胺的含量,造成氧化應激損傷,從而對 GLUT4 表達產生了負面作用[42]。
血脂代謝異常是誘發 T2DM 及其并發癥的重要原因。關于血脂代謝異常,研究發現炎癥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與 T2DM 患者的血脂代謝異常密切相關[43]。白細胞介素 6(interleukin-6, IL-6)和腫瘤壞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被認為是 T2DM 發生和發展的重要促炎性因子,能夠通過降低 GLUT-4 的表達以及 β 細胞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血脂的升高[44]。Miller 等[45]發現,抗阻運動能夠有效改善 T2DM 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降低脂肪含量,認為其機制可能與炎癥水平降低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能夠改善 T2DM 患者的血脂代謝,與 Wang[46]的研究結果相似。Shultz 等[47]發現 16 周的高頻-中等強度抗阻訓練(60%~85% 1RM,3 次/周)后肥胖青年的 IL-6 和 TNF-α 水平顯著降低,炎癥反應降低,脂肪含量減少。而 Fan 等[41]的研究表明,高強度抗阻運動在改善 T2DM 患者血脂水平方面優于中低等強度抗阻運動,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其分組標準不同有關(高強度:≥75% 1RM;中低強度:<75% 1RM)。因此,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可能對改善 T2DM 患者血脂水平的效果更加顯著,其機制可能是運動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的表達,減輕肝臟的炎癥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并通過激活骨骼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 α 和 γ mRNA 的表達,促進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改善肝臟脂代謝水平[48]。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方面效果不及非運動干預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與低頻-低強度抗阻運動僅納入 1 項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
本研究的局限:① 本研究僅納入 24 篇原始文獻,缺乏不同抗阻方案間的直接比較,從而導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② 納入部分研究質量較低,可能對結果造成偏倚;③ 納入文獻均為英文文獻,可能會因語言的偏差造成一定偏倚。
綜上所述,高頻-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可能是改善 T2DM 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脂代謝的最佳運動組合。對于運動方案的制定,除了強度和頻率外,還應對干預周期、組數及次數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因此,還需更多的研究對本實驗結果加以驗證,并對其他運動參數進行研究,為臨床 T2DM 的防治提供更加可靠的建議。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