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是為臨床輸送合格醫生的途徑,其教學更側重于臨床,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在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針對目前傳統教育存在的問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將新媒體引入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中。新媒體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更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該文結合實踐經驗闡述新媒體的優點、教學效果、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應用新媒體教學。
引用本文: 劉一人, 佟鑄, 谷涌泉, 郭連瑞, 曾國軍. 新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華西醫學, 2024, 39(5): 798-801. doi: 10.7507/1002-0179.20231027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相比臨床醫學本科生教育,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更側重于臨床實踐,如何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至關重要[1-2]。我國醫學師資帶教能力參差不齊,嚴重影響教學質量[3]。如何避免這一問題,科學的教學方法是醫學教育的關鍵環節。研究表明,教學方法的改進可以彌補師資能力的差異[4]。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近年來新媒體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5],其在醫學教育中同樣有廣泛的應用,微信、騰訊、抖音等都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6-7]。新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方法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更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可以把復雜難懂的醫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出來。新媒體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零散時間學習醫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以下簡稱“我科”)將新媒體引入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科的新媒體輔助教學經驗,深入探討了新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面臨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應用新媒體輔助教學。
1 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
臨床醫學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已經接受了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本科階段的學習以傳統教學法為主,在進入研究生階段以后,其學習內容發生了變化。在研究生階段,學生需要將枯燥的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新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方法有多種教學模式[8],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方式更好地呈現知識。
1.1 新媒體輔助基于問題的教學
基于問題的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討論的形式完成課堂學習,在教師的輔助下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9]。在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通過新媒體查閱之后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查閱知識及文獻的能力。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為2~3個組,與學生共同討論與學科密切相關的臨床問題,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針對該問題可以借助新媒體進行資料或文獻查找。課堂上還可以針對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課后再利用新媒體(如微信群、騰訊會議或QQ群)再次對難點問題進行學習。新媒體輔助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新媒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0],培養學生查閱知識和解決臨床實踐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1.2 新媒體輔助基于案例的教學
基于案例的教學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案例,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小組討論,從而強化知識點的學習,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這種教學方式需要融入臨床案例,充分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非常適合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學。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幾個典型臨床病例,根據病例設計臨床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選擇1個臨床病例進行組內討論,討論后總結問題并進行匯報。課堂上可以利用新媒體查找資料補充學習,課后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群)對疑難點進一步討論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以臨床問題為根本,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提出臨床問題,學生利用新媒體輔助解決臨床問題,將枯燥的臨床問題變得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1]。
1.3 新媒體輔助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通過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前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材料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新媒體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而課堂時間則用于深化理解和解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增強了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12]。教師可以提前1~2周在微信群或QQ群推送課前學習資料,包括文獻、課件或新媒體視頻等,學生利用教師推送的資料、新媒體資源等進行學習,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課后學生完成學習報告[13]。翻轉課堂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2 我科將新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嘗試
鑒于新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優勢,2023年1月-12月我科將在本科室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20名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新媒體教學組(10名)和傳統教學組(10名),每組均為9名男生和1名女生。兩組由同一老師進行授課,并采用同一教學內容即對下肢動脈的辨識作為考核指標。傳統教學組采用常規的理論授課模式,新媒體教學組采用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新型模式組年齡為25~32歲,平均(26.82±1.65)歲,傳統模式組年齡為24~30歲,平均(26.49±1.80)歲。兩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教師采用人體解剖學作為講解教材,充分講解下肢動脈的解剖結構。對傳統教學組的學生,教師采用常規的理論教授方式教學,授課時間為1學時,學生自學1學時。對新媒體教學組的學生,教師同樣理論授課1學時結合新媒體自學1學時(抖音搜索下肢動脈的3D解剖圖譜)。
完成教學后,兩組學生分別進行考試,并評估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具體考試內容為兩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對下肢血管造影圖像進行識別,以百分制對識別情況進行打分,結果顯示,新媒體教學組得分高于傳統教學組[(95.00±0.96)vs.(75.00±0.48)分,P<0.05],提示新媒體教學組學生對下肢血管的解剖知識理解更加深刻、準確。最后老師組織討論,并收集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意見。結果顯示,學生對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表示肯定,且認為該教學模式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幫助;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模式不好的原因包括知識較死板、講授較枯燥等。課程結束后,由學生填寫關于教學方式的反饋表,按照Likert 5級評分法評估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1~5分分別表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新媒體教學組滿意度得分優于傳統教學組[(4.70±0.48)vs.(2.50±0.53)分,P<0.05]。
3 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優點
3.1 應用廣泛、獲取容易
新媒體是依托新的技術支撐體系出現的媒體形態[14],其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新媒體不僅來源廣泛而且獲取途徑容易,可以隨時隨地獲得信息,并且具有形象化的特點,可以很好地獲取知識。各個行業都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學習及發布合法消息。對醫學生而言,常用的醫學類新媒體有抖音、QQ、微信公眾號和小紅書等。醫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查閱相關知識,作為在學習工作中知識體系的補充。
3.2 可提高學習興趣
新媒體可以將復雜難懂的知識點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關于新媒體短視頻的教學研究顯示,通過新媒體的輔助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5]。另一項研究也顯示,新媒體對教學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16]。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提高成績的同時,要能給學生帶來樂趣,帶著樂趣去學習才能獲得持續性[17]。
3.3 知識更新快
醫學是知識更新、技術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終身學習在醫學領域中尤為重要[18]。特別是對于臨床醫學知識,特別需要及時更新。通過閱讀書籍等方式獲得新知識的時效性差,可導致知識更新延遲。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在醫學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十分明顯。
總之,醫學類新媒體教學受眾率高、普及面廣、認可度高[19]。醫學生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醫學類新媒體閱讀[10]。醫學生未來需獨立自主學習,新媒體可使醫學生多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并獲益終身。醫學中有很多學科涉及多個專業的知識,這些學科是在臨床學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其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對醫生知識儲備的廣度與深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新媒體具有跨越時空限制的優勢,為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普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和機遇,在臨床上遇到相關問題是時也可以直接通過自媒體進行學習,方便迅速[20]。因此,有必要在醫學教育中引入新媒體教學。
4 新媒體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辦法
4.1 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是一個完全公開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傳播發布信息,因此新媒體包含著海量信息[21],需要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可用于學習的有用信息,大部分新媒體都具有搜索功能,可以根據需要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找到需要學習的內容。然而,新媒體雖包含海量信息但其信息內容碎片化,缺乏完整性、系統性。因此,在醫學教學中不能完全依靠新媒體,可將其作為輔助性教學工具,在遇到復雜難懂的醫學知識時以新媒體作為輔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除了信息量大、知識碎片化外,新媒體的一個更大問題是知識的準確性。很多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缺乏準確性,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信息。這不僅不會為學習帶來幫助,可能還會誤導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辨別出正確的消息,再給學生講授。此外,我科的教學實踐顯示,新媒體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難免會瀏覽一些娛樂類節目,可能會浪費學習時間,在學習中應該避免該類事情的發生,加強監管。
4.2 可能的解決辦法
將新媒體引入醫學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其優點,避免其缺點,這也是新媒體教學應該把握的整體方向。教師可以備課時充分了解知識的難點及復雜程度,對于不易理解的難點知識,可以借助新媒體將知識形象化、簡單化地呈現出來。教師應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需要的知識,在課堂上呈現給醫學生,輔助新媒體教學可以發揮雙方面的優點,同時也可以避免新媒體知識碎片化的問題。教師在時間及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針對新媒體上的錯誤知識,除了教師課前篩查外,還應該加強監管,剔除錯誤知識,同時醫學院校也可以發展自己的新媒體,形成針對醫學的自媒體課程。為了避免學生上課期間瀏覽其他網頁,教師還可以將相關知識下載后統一播放。
5 結語
醫學知識體量大且晦澀難懂,醫學生在掌握大量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還需要掌握前沿醫學知識,新媒體可以將復雜知識形象化、系統化地呈現出來。應在利用新媒體優點的情況下避免其缺點,為醫學教育服務。我科嘗試將新媒體教學引入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發現其不僅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一定幫助作用,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然,該教學法的一些弊端還有待在未來的實踐中發現、改正并完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相比臨床醫學本科生教育,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更側重于臨床實踐,如何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至關重要[1-2]。我國醫學師資帶教能力參差不齊,嚴重影響教學質量[3]。如何避免這一問題,科學的教學方法是醫學教育的關鍵環節。研究表明,教學方法的改進可以彌補師資能力的差異[4]。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近年來新媒體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5],其在醫學教育中同樣有廣泛的應用,微信、騰訊、抖音等都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6-7]。新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方法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更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可以把復雜難懂的醫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出來。新媒體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零散時間學習醫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以下簡稱“我科”)將新媒體引入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科的新媒體輔助教學經驗,深入探討了新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面臨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應用新媒體輔助教學。
1 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
臨床醫學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已經接受了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本科階段的學習以傳統教學法為主,在進入研究生階段以后,其學習內容發生了變化。在研究生階段,學生需要將枯燥的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新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方法有多種教學模式[8],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方式更好地呈現知識。
1.1 新媒體輔助基于問題的教學
基于問題的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討論的形式完成課堂學習,在教師的輔助下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9]。在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通過新媒體查閱之后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查閱知識及文獻的能力。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為2~3個組,與學生共同討論與學科密切相關的臨床問題,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針對該問題可以借助新媒體進行資料或文獻查找。課堂上還可以針對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課后再利用新媒體(如微信群、騰訊會議或QQ群)再次對難點問題進行學習。新媒體輔助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新媒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0],培養學生查閱知識和解決臨床實踐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1.2 新媒體輔助基于案例的教學
基于案例的教學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案例,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小組討論,從而強化知識點的學習,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這種教學方式需要融入臨床案例,充分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非常適合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學。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幾個典型臨床病例,根據病例設計臨床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選擇1個臨床病例進行組內討論,討論后總結問題并進行匯報。課堂上可以利用新媒體查找資料補充學習,課后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群)對疑難點進一步討論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以臨床問題為根本,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提出臨床問題,學生利用新媒體輔助解決臨床問題,將枯燥的臨床問題變得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1]。
1.3 新媒體輔助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通過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前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材料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新媒體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而課堂時間則用于深化理解和解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增強了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12]。教師可以提前1~2周在微信群或QQ群推送課前學習資料,包括文獻、課件或新媒體視頻等,學生利用教師推送的資料、新媒體資源等進行學習,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課后學生完成學習報告[13]。翻轉課堂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2 我科將新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嘗試
鑒于新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優勢,2023年1月-12月我科將在本科室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20名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新媒體教學組(10名)和傳統教學組(10名),每組均為9名男生和1名女生。兩組由同一老師進行授課,并采用同一教學內容即對下肢動脈的辨識作為考核指標。傳統教學組采用常規的理論授課模式,新媒體教學組采用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新型模式組年齡為25~32歲,平均(26.82±1.65)歲,傳統模式組年齡為24~30歲,平均(26.49±1.80)歲。兩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教師采用人體解剖學作為講解教材,充分講解下肢動脈的解剖結構。對傳統教學組的學生,教師采用常規的理論教授方式教學,授課時間為1學時,學生自學1學時。對新媒體教學組的學生,教師同樣理論授課1學時結合新媒體自學1學時(抖音搜索下肢動脈的3D解剖圖譜)。
完成教學后,兩組學生分別進行考試,并評估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具體考試內容為兩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對下肢血管造影圖像進行識別,以百分制對識別情況進行打分,結果顯示,新媒體教學組得分高于傳統教學組[(95.00±0.96)vs.(75.00±0.48)分,P<0.05],提示新媒體教學組學生對下肢血管的解剖知識理解更加深刻、準確。最后老師組織討論,并收集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意見。結果顯示,學生對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表示肯定,且認為該教學模式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幫助;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模式不好的原因包括知識較死板、講授較枯燥等。課程結束后,由學生填寫關于教學方式的反饋表,按照Likert 5級評分法評估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1~5分分別表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新媒體教學組滿意度得分優于傳統教學組[(4.70±0.48)vs.(2.50±0.53)分,P<0.05]。
3 新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優點
3.1 應用廣泛、獲取容易
新媒體是依托新的技術支撐體系出現的媒體形態[14],其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新媒體不僅來源廣泛而且獲取途徑容易,可以隨時隨地獲得信息,并且具有形象化的特點,可以很好地獲取知識。各個行業都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學習及發布合法消息。對醫學生而言,常用的醫學類新媒體有抖音、QQ、微信公眾號和小紅書等。醫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查閱相關知識,作為在學習工作中知識體系的補充。
3.2 可提高學習興趣
新媒體可以將復雜難懂的知識點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關于新媒體短視頻的教學研究顯示,通過新媒體的輔助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5]。另一項研究也顯示,新媒體對教學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16]。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提高成績的同時,要能給學生帶來樂趣,帶著樂趣去學習才能獲得持續性[17]。
3.3 知識更新快
醫學是知識更新、技術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終身學習在醫學領域中尤為重要[18]。特別是對于臨床醫學知識,特別需要及時更新。通過閱讀書籍等方式獲得新知識的時效性差,可導致知識更新延遲。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在醫學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十分明顯。
總之,醫學類新媒體教學受眾率高、普及面廣、認可度高[19]。醫學生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醫學類新媒體閱讀[10]。醫學生未來需獨立自主學習,新媒體可使醫學生多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并獲益終身。醫學中有很多學科涉及多個專業的知識,這些學科是在臨床學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其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對醫生知識儲備的廣度與深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新媒體具有跨越時空限制的優勢,為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普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和機遇,在臨床上遇到相關問題是時也可以直接通過自媒體進行學習,方便迅速[20]。因此,有必要在醫學教育中引入新媒體教學。
4 新媒體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辦法
4.1 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是一個完全公開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傳播發布信息,因此新媒體包含著海量信息[21],需要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可用于學習的有用信息,大部分新媒體都具有搜索功能,可以根據需要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找到需要學習的內容。然而,新媒體雖包含海量信息但其信息內容碎片化,缺乏完整性、系統性。因此,在醫學教學中不能完全依靠新媒體,可將其作為輔助性教學工具,在遇到復雜難懂的醫學知識時以新媒體作為輔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除了信息量大、知識碎片化外,新媒體的一個更大問題是知識的準確性。很多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缺乏準確性,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信息。這不僅不會為學習帶來幫助,可能還會誤導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辨別出正確的消息,再給學生講授。此外,我科的教學實踐顯示,新媒體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難免會瀏覽一些娛樂類節目,可能會浪費學習時間,在學習中應該避免該類事情的發生,加強監管。
4.2 可能的解決辦法
將新媒體引入醫學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其優點,避免其缺點,這也是新媒體教學應該把握的整體方向。教師可以備課時充分了解知識的難點及復雜程度,對于不易理解的難點知識,可以借助新媒體將知識形象化、簡單化地呈現出來。教師應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需要的知識,在課堂上呈現給醫學生,輔助新媒體教學可以發揮雙方面的優點,同時也可以避免新媒體知識碎片化的問題。教師在時間及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針對新媒體上的錯誤知識,除了教師課前篩查外,還應該加強監管,剔除錯誤知識,同時醫學院校也可以發展自己的新媒體,形成針對醫學的自媒體課程。為了避免學生上課期間瀏覽其他網頁,教師還可以將相關知識下載后統一播放。
5 結語
醫學知識體量大且晦澀難懂,醫學生在掌握大量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還需要掌握前沿醫學知識,新媒體可以將復雜知識形象化、系統化地呈現出來。應在利用新媒體優點的情況下避免其缺點,為醫學教育服務。我科嘗試將新媒體教學引入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發現其不僅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一定幫助作用,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然,該教學法的一些弊端還有待在未來的實踐中發現、改正并完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