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楊玉佳, 張陽, 周沐科.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的非工作時間效應:一項基于高級卒中中心的回顧性研究. 華西醫學, 2024, 39(5): 692-698. doi: 10.7507/1002-0179.20231223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的第一致死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最常見的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 80% 以上,約有 75% 的 AIS 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疾病負擔沉重[1-2]。血管內治療(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是大血管閉塞型 AIS 的常用治療方法,與單獨的靜脈溶栓治療相比,EVT 可改善患者功能預后,也是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3-5]。能接受 EVT 的 AIS 患者的治療時間窗窄,具有高度的時間依賴性,及時有效的 EVT 可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結局,而及時有效的 EVT 基于緊密有序的診治流程。既往研究顯示,非工作時間入院的患者死亡率更高,預后更差,這種現象被稱為“非工作時間效應”,這意味著患者獲得的及時治療可能因非工作時間入院而受到影響,從而給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臨床結局帶來負面效應[6-11]。然而,也有研究顯示非工作時間效應不存在于急性突發的疾病中[12-14]。但目前我國開展的 AIS 患者 EVT 流程相關非工作時間效應的研究非常有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中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癥診療的國家級中心,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在 AIS 患者 EVT 急救診治流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我院急診就診的 AIS 患者的 EVT 流程是否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3 年 8 月于我院腦卒中綠色通道入院擬接受 EVT 的 AIS 患者。納入標準:① 確診 AIS且影像學證實大血管閉塞;② 評估可行 EVT。排除標準:① 信息缺失;② 未行 EVT 的 AIS 患者。本研究已通過我院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2023 年審(619)號]。
1.2 評估指標
主要評估指標為到院至行股動脈穿刺時間(door-to-puncture time, DPT),次要評估指標包括到院至行頭頸部影像學檢查時間(door-to-head/neck imaging time, DIT)以及到院至行血液學檢查時間(door-to-blood test time, DBT)[15-17]。
1.3 信息收集
本研究提取的數據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腦卒中相關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2 型糖尿病、心臟疾病、血脂異常、吸煙史、惡性腫瘤史等)、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發病至到院時間(onset-to-door time, ODT),其中心臟疾病包括心房顫動、2 周內心肌梗死病史、心臟瓣膜疾病以及其他心律失常疾病[18]。
1.4 時間分組
根據患者到院時間進行分組。工作時間定義為工作日早上 8 點至 17 點;非工作時間定義為周末、法定節假日和工作日 17 點至次日早上 8 點。夜間入院定義為晚上 22 點至次日早上 8 點[7]。
2018 年版 AIS 相關 EVT 中國指南對于患者同時符合靜脈溶栓與動脈取栓的條件時,建議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橋接治療模式,不推薦越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EVT[15]。2022 版 AIS 相關 EVT 中國指南對于院內流程管理進行了更新,推薦對于發病 4.5~24 h 的大血管閉塞型卒中,經過充分評估后,可直接進行 EVT,推薦在能夠快速啟動 EVT 的卒中中心,經過充分評估的病例,越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 EVT 是可行的,并推薦 DPT 的質控時間為 90 min[17]。根據此版指南更新時間,本研究進行亞組分析,分為指南更新前(2019 年 9 月—2022 年 2 月)和指南更新后(2022 年 3 月—2023 年 8 月)。
此外,本研究將 2020 年 1 月 20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的時間起點,將 2023 年 2 月 23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本輪新冠疫情已基本結束作為新冠疫情的時間終點[19-20],分為新冠疫情時期與非新冠疫情時期 2 個亞組進行分析。
1.5 我院綠色通道 EVT 術前評估流程
我院的 AIS 綠色通道團隊由全天 24 h 待命、可隨時啟動急診工作的神經介入治療小組組成,由急診救援協調中心負責通知神經科醫生以及神經放射科醫生開展急診急救工作。我院 AIS 綠色通道團隊根據指南推薦,盡快縮短患者入院到完成影像學評估的時間、入院至完成血液檢查的時間以及入院至穿刺的時間[17]。當高度懷疑 AIS 時,對患者進行 NIHSS 評分評估病情的同時,積極進行影像學以及實驗室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部 CT 平掃、CT 灌注、CT 血管造影,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生化檢查。確診為大血管閉塞型 AIS 后,即對患者進行 EVT。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 R 4.3.2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納入患者的臨床信息與 EVT 流程時間信息
最終納入 586 例患者,其中于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220 例(37.5%),非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366 例(62.5%)。納入患者平均年齡(67.06±14.55)歲,其中 226 例(38.6%)為女性患者,入院時 NIHSS 評分中位數為 13(8,17)分,其中 59 例(10.1%)在 EVT 前進行靜脈溶栓治療。360 例(61.4%)患者有高血壓,155 例(26.5%)患者有糖尿病,85 例(14.5%)患者有血脂異常,237 例(40.4%)患者有心臟疾病,38 例(6.5%)患者有惡性腫瘤,68 例(11.6%)患者有腦卒中既往史,189 例(32.3%)患者有吸煙史。全部納入患者的 DPT 中位時間為 111(80,142)min,DPT≤90 min 的有 184 人(31.4%),DBT 中位時間為 36(26,51)min,DIT 中位數為 30(20,44)min。
2.2 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比較
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亞組分析
2.3.1 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
非工作時間組中,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非工作時間組中,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3.2 指南更新前與指南更新后
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6。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8。




2.3.3 新冠疫情時期與非新冠疫情時期
新冠疫情時期和非新冠疫情時期,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9、10。新冠疫情時期和非新冠疫情時期,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12。




3 討論
本研究比較了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的大血管閉塞型 AIS 患者在行急診 EVT 時的流程時間,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與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在高級卒中中心急診就診的大血管閉塞型 AIS 患者到院后 EVT 流程時間中不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
對于非工作時間的急救操作,部分綠色通道相關工作人員通常需從常住地通勤至醫院,這可能會導致流程時間延長。在非工作時間內,DPT、DIT 以及 DBT 可能會增加,這可能與非工作時間工作人員對 EVT 程序不太熟悉或兼有其他工作職責有關。此外,醫生或工作人員在深夜手術中的疲勞可能會有影響判斷或延長操作時間的風險。因此,推測非工作時間到院對 EVT 流程時間具有潛在有害影響。然而,本研究并未觀察到非工作時間效應,主要原因是本研究在設施設備完善、流程管理不斷更新完善、人員準備充分的教學醫院開展,卒中中心綠色通道人員隨時在崗,急救流程安排緊湊。德國一家教學醫院也開展過類似研究,結果表明 AIS 患者到院至血管再通的中位時間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72),提示該研究未在 EVT 流程時間中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但該研究的時間指標為到院至血管再通時間,其中包含了 EVT 手術時間,而 EVT 手術時間可能受到 AIS 患者血管狀態、閉塞部位、手術醫生技術水平的影響[8]。后來在美國開展的多個卒中中心的聯合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與非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在發病至穿刺平均時間方面的組間差異無統計意義(P=0.655),提示在 AIS 患者從發病到接受 EVT 治療穿刺的流程時間方面也未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21]。與該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探討的是到院后至接受 EVT 穿刺的流程時間,而該研究所探討的流程時間包含了 ODT,ODT 為 AIS 患者的院前轉運流程時間,影響院前轉運時間的混雜因素較多,但其研究結果對本研究結果仍具有一定的支撐性。然而,法國開展的一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夜間到院的患者 DPT 中位數明顯長于白天入院的患者(P=0.001),提示 AIS 患者入院后的 EVT 流程可能存在夜間效應[22]。然而,本研究關于夜間入院與非夜間入院的亞組分析并未發現差異,這可能與各個國家地區間不同的急診接診制度相關。
本研究具有較大的時間跨度,EVT 被大型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證實安全有效后,我國 EVT 經歷了指南的更新,EVT 的適應證人群及院內流程管理有了動態變化。本研究在指南更新前和更新后也均未觀測到非工作時間效應。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很多醫院的急診接診制度有所調整,因此本研究也根據是否處于新冠疫情期間進行亞組分析,但仍未觀測到非工作時間效應。
綜上所述,本研究并未在高級卒中中心急診就診的 AIS 患者到院后 EVT 流程中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我院的腦卒中綠色通道醫生團隊與神經介入團隊隨時待命,可以提供 7×24 h 的急性腦卒中診療服務。但在未建立完善綠色通道的醫院或沒有條件進行急診 EVT 的醫院,非工作時間效應可能依然存在,研究結果的外推性受到限制。第二,本研究未能探討接診醫生作出 EVT 決策時是否受非工作時間效應的影響,因為本研究的數據資料沒有登記接診醫生評定患者最終不進行 EVT 的原因。第三,本研究僅著重探討非工作時間效應對患者到院后 EVT 程序時間的影響,而無法得知非工作時間效應對 AIS 患者短期或長期預后的影響。因此,未來需要各級卒中中心和更多的相關研究來更全面地闡明上述問題。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的第一致死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最常見的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 80% 以上,約有 75% 的 AIS 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疾病負擔沉重[1-2]。血管內治療(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是大血管閉塞型 AIS 的常用治療方法,與單獨的靜脈溶栓治療相比,EVT 可改善患者功能預后,也是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3-5]。能接受 EVT 的 AIS 患者的治療時間窗窄,具有高度的時間依賴性,及時有效的 EVT 可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結局,而及時有效的 EVT 基于緊密有序的診治流程。既往研究顯示,非工作時間入院的患者死亡率更高,預后更差,這種現象被稱為“非工作時間效應”,這意味著患者獲得的及時治療可能因非工作時間入院而受到影響,從而給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臨床結局帶來負面效應[6-11]。然而,也有研究顯示非工作時間效應不存在于急性突發的疾病中[12-14]。但目前我國開展的 AIS 患者 EVT 流程相關非工作時間效應的研究非常有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中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癥診療的國家級中心,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在 AIS 患者 EVT 急救診治流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我院急診就診的 AIS 患者的 EVT 流程是否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3 年 8 月于我院腦卒中綠色通道入院擬接受 EVT 的 AIS 患者。納入標準:① 確診 AIS且影像學證實大血管閉塞;② 評估可行 EVT。排除標準:① 信息缺失;② 未行 EVT 的 AIS 患者。本研究已通過我院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2023 年審(619)號]。
1.2 評估指標
主要評估指標為到院至行股動脈穿刺時間(door-to-puncture time, DPT),次要評估指標包括到院至行頭頸部影像學檢查時間(door-to-head/neck imaging time, DIT)以及到院至行血液學檢查時間(door-to-blood test time, DBT)[15-17]。
1.3 信息收集
本研究提取的數據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腦卒中相關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2 型糖尿病、心臟疾病、血脂異常、吸煙史、惡性腫瘤史等)、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發病至到院時間(onset-to-door time, ODT),其中心臟疾病包括心房顫動、2 周內心肌梗死病史、心臟瓣膜疾病以及其他心律失常疾病[18]。
1.4 時間分組
根據患者到院時間進行分組。工作時間定義為工作日早上 8 點至 17 點;非工作時間定義為周末、法定節假日和工作日 17 點至次日早上 8 點。夜間入院定義為晚上 22 點至次日早上 8 點[7]。
2018 年版 AIS 相關 EVT 中國指南對于患者同時符合靜脈溶栓與動脈取栓的條件時,建議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橋接治療模式,不推薦越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EVT[15]。2022 版 AIS 相關 EVT 中國指南對于院內流程管理進行了更新,推薦對于發病 4.5~24 h 的大血管閉塞型卒中,經過充分評估后,可直接進行 EVT,推薦在能夠快速啟動 EVT 的卒中中心,經過充分評估的病例,越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 EVT 是可行的,并推薦 DPT 的質控時間為 90 min[17]。根據此版指南更新時間,本研究進行亞組分析,分為指南更新前(2019 年 9 月—2022 年 2 月)和指南更新后(2022 年 3 月—2023 年 8 月)。
此外,本研究將 2020 年 1 月 20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的時間起點,將 2023 年 2 月 23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本輪新冠疫情已基本結束作為新冠疫情的時間終點[19-20],分為新冠疫情時期與非新冠疫情時期 2 個亞組進行分析。
1.5 我院綠色通道 EVT 術前評估流程
我院的 AIS 綠色通道團隊由全天 24 h 待命、可隨時啟動急診工作的神經介入治療小組組成,由急診救援協調中心負責通知神經科醫生以及神經放射科醫生開展急診急救工作。我院 AIS 綠色通道團隊根據指南推薦,盡快縮短患者入院到完成影像學評估的時間、入院至完成血液檢查的時間以及入院至穿刺的時間[17]。當高度懷疑 AIS 時,對患者進行 NIHSS 評分評估病情的同時,積極進行影像學以及實驗室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部 CT 平掃、CT 灌注、CT 血管造影,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生化檢查。確診為大血管閉塞型 AIS 后,即對患者進行 EVT。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 R 4.3.2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納入患者的臨床信息與 EVT 流程時間信息
最終納入 586 例患者,其中于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220 例(37.5%),非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366 例(62.5%)。納入患者平均年齡(67.06±14.55)歲,其中 226 例(38.6%)為女性患者,入院時 NIHSS 評分中位數為 13(8,17)分,其中 59 例(10.1%)在 EVT 前進行靜脈溶栓治療。360 例(61.4%)患者有高血壓,155 例(26.5%)患者有糖尿病,85 例(14.5%)患者有血脂異常,237 例(40.4%)患者有心臟疾病,38 例(6.5%)患者有惡性腫瘤,68 例(11.6%)患者有腦卒中既往史,189 例(32.3%)患者有吸煙史。全部納入患者的 DPT 中位時間為 111(80,142)min,DPT≤90 min 的有 184 人(31.4%),DBT 中位時間為 36(26,51)min,DIT 中位數為 30(20,44)min。
2.2 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比較
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亞組分析
2.3.1 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
非工作時間組中,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非工作時間組中,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3.2 指南更新前與指南更新后
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6。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8。




2.3.3 新冠疫情時期與非新冠疫情時期
新冠疫情時期和非新冠疫情時期,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9、10。新冠疫情時期和非新冠疫情時期,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12。




3 討論
本研究比較了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的大血管閉塞型 AIS 患者在行急診 EVT 時的流程時間,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與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在高級卒中中心急診就診的大血管閉塞型 AIS 患者到院后 EVT 流程時間中不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
對于非工作時間的急救操作,部分綠色通道相關工作人員通常需從常住地通勤至醫院,這可能會導致流程時間延長。在非工作時間內,DPT、DIT 以及 DBT 可能會增加,這可能與非工作時間工作人員對 EVT 程序不太熟悉或兼有其他工作職責有關。此外,醫生或工作人員在深夜手術中的疲勞可能會有影響判斷或延長操作時間的風險。因此,推測非工作時間到院對 EVT 流程時間具有潛在有害影響。然而,本研究并未觀察到非工作時間效應,主要原因是本研究在設施設備完善、流程管理不斷更新完善、人員準備充分的教學醫院開展,卒中中心綠色通道人員隨時在崗,急救流程安排緊湊。德國一家教學醫院也開展過類似研究,結果表明 AIS 患者到院至血管再通的中位時間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72),提示該研究未在 EVT 流程時間中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但該研究的時間指標為到院至血管再通時間,其中包含了 EVT 手術時間,而 EVT 手術時間可能受到 AIS 患者血管狀態、閉塞部位、手術醫生技術水平的影響[8]。后來在美國開展的多個卒中中心的聯合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與非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在發病至穿刺平均時間方面的組間差異無統計意義(P=0.655),提示在 AIS 患者從發病到接受 EVT 治療穿刺的流程時間方面也未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21]。與該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探討的是到院后至接受 EVT 穿刺的流程時間,而該研究所探討的流程時間包含了 ODT,ODT 為 AIS 患者的院前轉運流程時間,影響院前轉運時間的混雜因素較多,但其研究結果對本研究結果仍具有一定的支撐性。然而,法國開展的一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夜間到院的患者 DPT 中位數明顯長于白天入院的患者(P=0.001),提示 AIS 患者入院后的 EVT 流程可能存在夜間效應[22]。然而,本研究關于夜間入院與非夜間入院的亞組分析并未發現差異,這可能與各個國家地區間不同的急診接診制度相關。
本研究具有較大的時間跨度,EVT 被大型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證實安全有效后,我國 EVT 經歷了指南的更新,EVT 的適應證人群及院內流程管理有了動態變化。本研究在指南更新前和更新后也均未觀測到非工作時間效應。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很多醫院的急診接診制度有所調整,因此本研究也根據是否處于新冠疫情期間進行亞組分析,但仍未觀測到非工作時間效應。
綜上所述,本研究并未在高級卒中中心急診就診的 AIS 患者到院后 EVT 流程中發現非工作時間效應。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我院的腦卒中綠色通道醫生團隊與神經介入團隊隨時待命,可以提供 7×24 h 的急性腦卒中診療服務。但在未建立完善綠色通道的醫院或沒有條件進行急診 EVT 的醫院,非工作時間效應可能依然存在,研究結果的外推性受到限制。第二,本研究未能探討接診醫生作出 EVT 決策時是否受非工作時間效應的影響,因為本研究的數據資料沒有登記接診醫生評定患者最終不進行 EVT 的原因。第三,本研究僅著重探討非工作時間效應對患者到院后 EVT 程序時間的影響,而無法得知非工作時間效應對 AIS 患者短期或長期預后的影響。因此,未來需要各級卒中中心和更多的相關研究來更全面地闡明上述問題。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