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韓松濤, 徐艷, 楊廷秀, 陳黎媛, 陳文婷, 李敬, 杜貴琴, 鄒毅, 何旻, 王黎明, 安文洪, 景照峰, 趙慶陽, 吳琴, 牟霞. 貴州省市縣兩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現狀調查分析. 華西醫學, 2024, 39(3): 434-439. doi: 10.7507/1002-0179.20240111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近年來,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發生,醫院感染(院感)管理作為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越來越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各級院感管理質量控制(質控)中心的建立對推動我國院感防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新時期,為應對醫療新技術、新診療模式的發展應用而帶來的院感管理質控新挑戰與新要求,國家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制定了《國家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規劃(2023-2025年)》,以進一步提升規范全國院感管理水平[3]。貴州省(以下簡稱“我省”)為落實規劃關于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建設的相關要求,亟需了解全省院感質控中心管理現狀,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為我省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劃各級院感質控中心工作目標提供依據。2023年9月我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新確定了貴州省人民醫院為省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隨即貴州省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對全省9所市級院感質控中心和64所縣級院感質控中心開展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我省市級、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
1.2 調查方法
我中心組織相關專家通過查閱文件、規范、行業標準、文獻等資料,結合我省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依托感控工作間手機APP,請市縣兩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在線填寫《貴州省市、縣級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調研問卷》,了解其機構設置、人員基本情況、工作開展情況和建議。調查內容主要為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基本情況,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學歷和職稱分布,工作經費支持情況,掛靠單位信息化水平,管理制度、質控指標、質控工作開展形式以及上級質控中心對工作開展的指導和幫扶需求等。本次調查于2023年9月26日-10月9日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及發布,參與調查的質控中心提交問卷的截止時間為2023年10月12日。問卷調查截止后,由我中心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對數據進行核查。若存在疑問或邏輯錯誤,及時與相應質控中心負責人聯系核實并更正。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或百分比表示。
2 結果
2.1 我省市縣兩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設置
共收到75份問卷,經篩查核實,剔除2份非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填寫問卷,最終有73份問卷納入調查分析。對問卷的分析結果顯示,我省9個地級市/自治州均成立了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且各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掛靠在三級綜合醫院。除貴陽、銅仁和遵義地區下轄縣區未成立或僅有部分縣區成立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以外,全省各市州下轄縣區均成立了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其中三穗縣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由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組成的三穗縣醫療共同體來承擔并履行相應的職能,遵義市紅花崗區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在紅花崗區婦幼保健院,其余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有50個掛靠在二級綜合醫院,12個掛靠在三級綜合醫院。
2.2 中心成立時間和成立方式
我省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在2014年-2018年成立,其中6個(66.7%)成立于2016年前;中心成立方式上,5個(55.6%)為單位申請,2個(22.2%)為上級指派。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主要集中于2019年(29個,45.30%)和2020年(17個,26.50%)成立;中心成立方式上,主要為上級指派(38個,59.4%),其次為單位申請(19個,29.7%)。
2.3 中心人才隊伍結構
我省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員共有88人,各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大多在9人左右,其中安順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少(7人),銅仁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多(14人)。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員共有269人,各縣級質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以3~4人居多(57.8%),其中興義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多(9人)。市級和縣級質控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均以護理專業居多,分別占比36.4%和58.4%;職稱構成方面,市級質控中心以高級和中級職稱為主,分別占40.9%和39.8%;縣級質控中心則以中級職稱為主(37.6%);學歷方面,市級和縣級質控中心人才隊伍均以本科為主,分別占70.5%和83.3%。見表1。

2.4 中心信息化水平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均配置了院感信息化監測系統,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中,仍有6家單位無信息化監測系統(9.4%)。各市縣級質控中心均未建立本區域內的院感管理信息化質控平臺。
2.5 中心工作經費來源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7個中心有專項工作經費支持(年均專項經費額度在5萬元以內),其中1個中心每年均有政府常規經費撥付,1個中心從2016年成立至今僅有1年政府一次性經費支持及每年掛靠單位的配套經費,5個中心僅有掛靠單位專項配套經費,其余2個中心無專項工作經費。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大多數單位無專項經費(87.5%),僅有8個中心有專項工作經費支持(其中7個中心的年均專項經費額度在5萬元以內),其中2個中心每年均有政府專項經費撥付,6個中心僅有掛靠單位專項配套經費,此外,1個中心為剛成立,經費問題還未明確。
2.6 中心專家委員會成立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6家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復成立了專家委員會;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7家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復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其中市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專業背景主要為臨床和預防,且均為高級職稱;縣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則主要為護理和臨床專業,職稱大多為高級。市縣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從事院感管理的工作年限多不超過10年,部分由掛靠單位分管院長兼任的主任委員的院感工作年限則更短,多為近2年才擔任相關職務,見表2。

2.7 中心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建立了工作例會制度,其中6個建立了考核評價制度,此外,1個中心還建立了督查制度、信息數據收集與上報制度、資料保管制度和質控分析評價制度。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8個(75.0%)建立了內部管理相關制度。由于質控中心剛剛批復成立或中心工作均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臨時安排開展等原因,目前仍有16個(25.0%)縣級質控中心未建立工作及管理的相關制度,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州、畢節、黔南州、六盤水等地區。
2.8 中心管理質控指標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制定了院感管理質控指標的有7個,其中6個(66.7%)中心近3年將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13項院感管理質控指標(2015年版)均納入質控監測,另有1個質控中心將抗菌藥物相關指標除外的其他10項質控指標納入了質控監測。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9個制定了院感管理質控指標,其中34個(53.1%)中心近3年將13項國家質控指標均納入了質控監測,此外,1個中心僅將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納入質控監測。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未制定除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13項院感管理質控指標以外的其他院感管理相關質控指標。
2.9 中心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個(44.4%)制定了本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其中3個中心的工作改進目標為提高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1個中心為規范質控數據的上報。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僅有16個制定了本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這些中心的改進目標主要集中在完善中心管理制度體系,加強區域內醫療機構院感質控工作及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3個方面。
2.10 中心質控工作形式
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在本區域內均開展了院感管理相關培訓及質控督導檢查工作,縣級質控中心中則有48個(75.0%)中心開展了本區域內的院感管理相關培訓工作。多數市級質控中心會在本地區召開質控會議,而縣級質控中心則半數以上還未召開過質控會議。對于其他質控工作,如組織培訓、現場檢查和指導評價,市縣級質控中心也主要為不定期或必要時才會開展。此外,對于制定質控工作方案或標準(39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質控工作通報(48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以及年度質控報告發布(53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等工作,絕大多數縣級質控中心也未開展。
2.11 中心期望得到的指導幫助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希望在政策制度的解讀方面得到幫助以及希望得到上級質控中心的現場指導。60%以上的市縣級中心對于質控指標內涵與解讀、質控工具的使用、質控方法、措施制定與落實、質控工作經驗及信息化質控等方面的指導交流同樣有需求。另有中心希望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能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經費支持。
2.12 對質控工作開展的建議
本次調研中,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對質控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總體和具體的建議,其中市級質控中心建議完善省市縣三級質控網絡,同質化開展院感質控工作,加強對市級質控中心的指導、幫助和支持,工作指導分層分級,落實落地,加強與衛生監督部門的溝通協作,指導建立良好的工作及管理模式;也有中心建議制定全省院感質控標準、制度并指導下級質控中心落實執行,以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名義下發質控檢查相關文件,便于下級質控中心開展工作,以及促進信息化建設。除了上述建議外,縣級質控中心還提出在培訓方面,建議省市級院感管理知識培訓費用適當下調,并且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轉發培訓通知給醫療機構,上級質控中心無償進行重點部門環節的院感管理知識培訓;政策支持方面,希望加強上級質控中心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政策及經費支持,增加并固定基層醫療機構院感管理專職人員,明確質控中心應設置專職負責人,按照轄區內醫療機構數量配備專職人員。
3 討論
質控中心是指縣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為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和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安全同質化,實現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根據管理工作需要組建、委托或者指定的醫療質控組織[4]。在當前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院感管理質控也逐步轉變為以目標管理為導向開展工作[5]。與之相比,目前我省院感質控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院感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成熟規范。
3.1 院感管理質控網絡基本建立,制度建設待完善
目前,我省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已基本形成了以國家質控中心為龍頭,省、地市和縣區三級地方質控中心為主干,醫療機構為終端的質控工作組織體系。但院感質控網絡仍未完全覆蓋縣區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這可能與我省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支持不足有關。制度是保障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有效開展質控工作的基礎。然而,當前部分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且部分縣級質控中心未建立或僅有工作例會和考核評價制度。缺乏針對院感管理質控的詳細規定和標準操作流程,導致實際工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制度更新不及時,無法適應新的院感管理要求和標準。
3.2 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配備仍有不足
當前我省各級院感質控中心工作主要依托掛靠醫院來開展,現有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均為醫院在職工作人員,而影響院感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員配備不足[6]。本次調研顯示,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大多在9人左右,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則以3~4人居多。工作人員專業構成方面雖仍以護理人數最多,特別是縣級質控中心護理人員占比達58.36%,與甘肅省和廣東省調查結果相似[7-8],與我省2015年院感管理專職人員配置也基本一致[9],但相較于陳亞男等[10]報道的連云港市和高姍等[11]報道的河南省院感專職人員的專業比例更加均衡,已由較單一的護理專業,向預防醫學、臨床、檢驗、藥學等多學科構成發展。縣級質控中心的中級職稱和本科學歷以上工作人員占比略低于市級質控中心,但中級職稱及本科學歷以上人員仍超過70%,這可能與各級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均由衛生行政部門擇優選定、醫院整體實力較強、人才隊伍經驗豐富有關。由于絕大多數中心工作人員需要兼顧掛靠單位院感管理本職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現有人力對于中心開展質控工作仍顯緊張,因此,聘請專職人員負責日常行政等秘書工作或可改善質控中心工作人員不足的現狀[12]。
3.3 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政策支持及工作經費不足
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目標是通過制定質控指標和計劃、質控技術指導和評估、開展培訓交流等方式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來促進各級醫療機構規范化、標準化和同質化地進行院感管理[13]。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支持。但我省市級質控中心多數只有掛靠醫院的少量配套經費,而沒有專項工作經費的縣級質控中心則占到了80%以上。質控中心不但有技術質控工作,還有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僅由質控中心掛靠醫院承擔的話,壓力較大,加之市縣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缺位不足,嚴重影響了質控中心工作的開展及成效。此外,在調研中有許多縣級質控中心反映質控工作開展難度大,掛靠醫院分管領導重視度不夠,支持不足;轄區被質控醫療機構配合度不夠,督查問題整改難以落實,需要衛生執法部門協同配合才可能順利開展質控工作。質控中心主要是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管理和質控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不同層級質控中心之間有業務指導咨詢關系,并無直接行政隸屬和考核關系,為避免行政與業務管理關系出現越位矛盾,后續需要理清暢通工作機制,以避免質控中心獨舞的情況[14]。
3.4 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開展能力需提升
質控能力是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監測系統則是提升院感管理質控能力的重要工具[15-16],對于各級質控中心而言,區域性信息化監測平臺可實時有效掌握轄區內各級醫院的院感發生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干預和管理,提高質控效率[17]。然而,當前部分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質控能力尚顯不足。專職人員缺乏質控管理工具和管理專業知識及技能,對院感管理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和指導的能力有待提升。質控手段和方法落后,各中心開展院感管理質控工作的主要形式仍是組織培訓、現場檢查及指導評價,且多為不定期或必要時才會進行,缺乏信息化遠程監測轄區內院感管理工作的手段,質控形式相對單一且效率不高,無法滿足現代院感管理的要求。質控工作受限于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無法充分發揮作用。針對中心質控能力不足的現狀,不同層級質控中心均應在各級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并接受本級衛生行政部門考核,同時接受上級質控中心的指導,而培訓即是提升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質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當前,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培訓工作仍有不足,存在培訓計劃不系統、不全面,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內容及方式方法陳舊、單一,培訓頻次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各級質控中心對院感管理質控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省院感管理質控組織體系已實現了市域全覆蓋,并逐步實現縣域全覆蓋。縣級質控中心大多還未有實質性的工作推進,對于質控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均存在困惑。因此,各級質控中心迫切需要統一監測標準與質控規范,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質控能力,完善培訓體系,同時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可通過建立區域信息化院感管理監測平臺,提升質控效率,實現各級質控中心工作模式的標準化與規范化。要達到上述目標,離不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協調,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通過設定考核標準,構建考核評價體系,將質控中心工作納入目標考核[18],并以此調整政策和經費支持,激勵各質控中心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院感管理監管體系,以實現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主導下的各級醫療機構自治[19-20],在各方參與中穩步提升我省院感管理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近年來,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發生,醫院感染(院感)管理作為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越來越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各級院感管理質量控制(質控)中心的建立對推動我國院感防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新時期,為應對醫療新技術、新診療模式的發展應用而帶來的院感管理質控新挑戰與新要求,國家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制定了《國家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規劃(2023-2025年)》,以進一步提升規范全國院感管理水平[3]。貴州省(以下簡稱“我省”)為落實規劃關于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建設的相關要求,亟需了解全省院感質控中心管理現狀,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為我省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劃各級院感質控中心工作目標提供依據。2023年9月我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新確定了貴州省人民醫院為省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隨即貴州省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對全省9所市級院感質控中心和64所縣級院感質控中心開展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我省市級、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
1.2 調查方法
我中心組織相關專家通過查閱文件、規范、行業標準、文獻等資料,結合我省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依托感控工作間手機APP,請市縣兩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在線填寫《貴州省市、縣級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調研問卷》,了解其機構設置、人員基本情況、工作開展情況和建議。調查內容主要為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基本情況,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學歷和職稱分布,工作經費支持情況,掛靠單位信息化水平,管理制度、質控指標、質控工作開展形式以及上級質控中心對工作開展的指導和幫扶需求等。本次調查于2023年9月26日-10月9日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及發布,參與調查的質控中心提交問卷的截止時間為2023年10月12日。問卷調查截止后,由我中心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對數據進行核查。若存在疑問或邏輯錯誤,及時與相應質控中心負責人聯系核實并更正。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或百分比表示。
2 結果
2.1 我省市縣兩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設置
共收到75份問卷,經篩查核實,剔除2份非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填寫問卷,最終有73份問卷納入調查分析。對問卷的分析結果顯示,我省9個地級市/自治州均成立了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且各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掛靠在三級綜合醫院。除貴陽、銅仁和遵義地區下轄縣區未成立或僅有部分縣區成立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以外,全省各市州下轄縣區均成立了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其中三穗縣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由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組成的三穗縣醫療共同體來承擔并履行相應的職能,遵義市紅花崗區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在紅花崗區婦幼保健院,其余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有50個掛靠在二級綜合醫院,12個掛靠在三級綜合醫院。
2.2 中心成立時間和成立方式
我省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在2014年-2018年成立,其中6個(66.7%)成立于2016年前;中心成立方式上,5個(55.6%)為單位申請,2個(22.2%)為上級指派。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主要集中于2019年(29個,45.30%)和2020年(17個,26.50%)成立;中心成立方式上,主要為上級指派(38個,59.4%),其次為單位申請(19個,29.7%)。
2.3 中心人才隊伍結構
我省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員共有88人,各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大多在9人左右,其中安順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少(7人),銅仁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多(14人)。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員共有269人,各縣級質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以3~4人居多(57.8%),其中興義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多(9人)。市級和縣級質控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均以護理專業居多,分別占比36.4%和58.4%;職稱構成方面,市級質控中心以高級和中級職稱為主,分別占40.9%和39.8%;縣級質控中心則以中級職稱為主(37.6%);學歷方面,市級和縣級質控中心人才隊伍均以本科為主,分別占70.5%和83.3%。見表1。

2.4 中心信息化水平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均配置了院感信息化監測系統,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中,仍有6家單位無信息化監測系統(9.4%)。各市縣級質控中心均未建立本區域內的院感管理信息化質控平臺。
2.5 中心工作經費來源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7個中心有專項工作經費支持(年均專項經費額度在5萬元以內),其中1個中心每年均有政府常規經費撥付,1個中心從2016年成立至今僅有1年政府一次性經費支持及每年掛靠單位的配套經費,5個中心僅有掛靠單位專項配套經費,其余2個中心無專項工作經費。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大多數單位無專項經費(87.5%),僅有8個中心有專項工作經費支持(其中7個中心的年均專項經費額度在5萬元以內),其中2個中心每年均有政府專項經費撥付,6個中心僅有掛靠單位專項配套經費,此外,1個中心為剛成立,經費問題還未明確。
2.6 中心專家委員會成立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6家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復成立了專家委員會;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7家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復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其中市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專業背景主要為臨床和預防,且均為高級職稱;縣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則主要為護理和臨床專業,職稱大多為高級。市縣級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從事院感管理的工作年限多不超過10年,部分由掛靠單位分管院長兼任的主任委員的院感工作年限則更短,多為近2年才擔任相關職務,見表2。

2.7 中心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情況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建立了工作例會制度,其中6個建立了考核評價制度,此外,1個中心還建立了督查制度、信息數據收集與上報制度、資料保管制度和質控分析評價制度。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8個(75.0%)建立了內部管理相關制度。由于質控中心剛剛批復成立或中心工作均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臨時安排開展等原因,目前仍有16個(25.0%)縣級質控中心未建立工作及管理的相關制度,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州、畢節、黔南州、六盤水等地區。
2.8 中心管理質控指標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制定了院感管理質控指標的有7個,其中6個(66.7%)中心近3年將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13項院感管理質控指標(2015年版)均納入質控監測,另有1個質控中心將抗菌藥物相關指標除外的其他10項質控指標納入了質控監測。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9個制定了院感管理質控指標,其中34個(53.1%)中心近3年將13項國家質控指標均納入了質控監測,此外,1個中心僅將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納入質控監測。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未制定除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13項院感管理質控指標以外的其他院感管理相關質控指標。
2.9 中心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有4個(44.4%)制定了本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其中3個中心的工作改進目標為提高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1個中心為規范質控數據的上報。64個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中,僅有16個制定了本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這些中心的改進目標主要集中在完善中心管理制度體系,加強區域內醫療機構院感質控工作及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3個方面。
2.10 中心質控工作形式
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在本區域內均開展了院感管理相關培訓及質控督導檢查工作,縣級質控中心中則有48個(75.0%)中心開展了本區域內的院感管理相關培訓工作。多數市級質控中心會在本地區召開質控會議,而縣級質控中心則半數以上還未召開過質控會議。對于其他質控工作,如組織培訓、現場檢查和指導評價,市縣級質控中心也主要為不定期或必要時才會開展。此外,對于制定質控工作方案或標準(39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質控工作通報(48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以及年度質控報告發布(53個縣級質控中心未開展)等工作,絕大多數縣級質控中心也未開展。
2.11 中心期望得到的指導幫助
9個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均希望在政策制度的解讀方面得到幫助以及希望得到上級質控中心的現場指導。60%以上的市縣級中心對于質控指標內涵與解讀、質控工具的使用、質控方法、措施制定與落實、質控工作經驗及信息化質控等方面的指導交流同樣有需求。另有中心希望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能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經費支持。
2.12 對質控工作開展的建議
本次調研中,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對質控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總體和具體的建議,其中市級質控中心建議完善省市縣三級質控網絡,同質化開展院感質控工作,加強對市級質控中心的指導、幫助和支持,工作指導分層分級,落實落地,加強與衛生監督部門的溝通協作,指導建立良好的工作及管理模式;也有中心建議制定全省院感質控標準、制度并指導下級質控中心落實執行,以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名義下發質控檢查相關文件,便于下級質控中心開展工作,以及促進信息化建設。除了上述建議外,縣級質控中心還提出在培訓方面,建議省市級院感管理知識培訓費用適當下調,并且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轉發培訓通知給醫療機構,上級質控中心無償進行重點部門環節的院感管理知識培訓;政策支持方面,希望加強上級質控中心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政策及經費支持,增加并固定基層醫療機構院感管理專職人員,明確質控中心應設置專職負責人,按照轄區內醫療機構數量配備專職人員。
3 討論
質控中心是指縣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為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和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安全同質化,實現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根據管理工作需要組建、委托或者指定的醫療質控組織[4]。在當前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院感管理質控也逐步轉變為以目標管理為導向開展工作[5]。與之相比,目前我省院感質控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院感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成熟規范。
3.1 院感管理質控網絡基本建立,制度建設待完善
目前,我省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已基本形成了以國家質控中心為龍頭,省、地市和縣區三級地方質控中心為主干,醫療機構為終端的質控工作組織體系。但院感質控網絡仍未完全覆蓋縣區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這可能與我省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支持不足有關。制度是保障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有效開展質控工作的基礎。然而,當前部分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且部分縣級質控中心未建立或僅有工作例會和考核評價制度。缺乏針對院感管理質控的詳細規定和標準操作流程,導致實際工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制度更新不及時,無法適應新的院感管理要求和標準。
3.2 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配備仍有不足
當前我省各級院感質控中心工作主要依托掛靠醫院來開展,現有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均為醫院在職工作人員,而影響院感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員配備不足[6]。本次調研顯示,市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大多在9人左右,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則以3~4人居多。工作人員專業構成方面雖仍以護理人數最多,特別是縣級質控中心護理人員占比達58.36%,與甘肅省和廣東省調查結果相似[7-8],與我省2015年院感管理專職人員配置也基本一致[9],但相較于陳亞男等[10]報道的連云港市和高姍等[11]報道的河南省院感專職人員的專業比例更加均衡,已由較單一的護理專業,向預防醫學、臨床、檢驗、藥學等多學科構成發展。縣級質控中心的中級職稱和本科學歷以上工作人員占比略低于市級質控中心,但中級職稱及本科學歷以上人員仍超過70%,這可能與各級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均由衛生行政部門擇優選定、醫院整體實力較強、人才隊伍經驗豐富有關。由于絕大多數中心工作人員需要兼顧掛靠單位院感管理本職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現有人力對于中心開展質控工作仍顯緊張,因此,聘請專職人員負責日常行政等秘書工作或可改善質控中心工作人員不足的現狀[12]。
3.3 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政策支持及工作經費不足
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目標是通過制定質控指標和計劃、質控技術指導和評估、開展培訓交流等方式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來促進各級醫療機構規范化、標準化和同質化地進行院感管理[13]。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支持。但我省市級質控中心多數只有掛靠醫院的少量配套經費,而沒有專項工作經費的縣級質控中心則占到了80%以上。質控中心不但有技術質控工作,還有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僅由質控中心掛靠醫院承擔的話,壓力較大,加之市縣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缺位不足,嚴重影響了質控中心工作的開展及成效。此外,在調研中有許多縣級質控中心反映質控工作開展難度大,掛靠醫院分管領導重視度不夠,支持不足;轄區被質控醫療機構配合度不夠,督查問題整改難以落實,需要衛生執法部門協同配合才可能順利開展質控工作。質控中心主要是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管理和質控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不同層級質控中心之間有業務指導咨詢關系,并無直接行政隸屬和考核關系,為避免行政與業務管理關系出現越位矛盾,后續需要理清暢通工作機制,以避免質控中心獨舞的情況[14]。
3.4 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工作開展能力需提升
質控能力是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監測系統則是提升院感管理質控能力的重要工具[15-16],對于各級質控中心而言,區域性信息化監測平臺可實時有效掌握轄區內各級醫院的院感發生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干預和管理,提高質控效率[17]。然而,當前部分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質控能力尚顯不足。專職人員缺乏質控管理工具和管理專業知識及技能,對院感管理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和指導的能力有待提升。質控手段和方法落后,各中心開展院感管理質控工作的主要形式仍是組織培訓、現場檢查及指導評價,且多為不定期或必要時才會進行,缺乏信息化遠程監測轄區內院感管理工作的手段,質控形式相對單一且效率不高,無法滿足現代院感管理的要求。質控工作受限于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無法充分發揮作用。針對中心質控能力不足的現狀,不同層級質控中心均應在各級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并接受本級衛生行政部門考核,同時接受上級質控中心的指導,而培訓即是提升各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質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當前,市縣級院感管理質控中心的培訓工作仍有不足,存在培訓計劃不系統、不全面,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內容及方式方法陳舊、單一,培訓頻次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各級質控中心對院感管理質控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省院感管理質控組織體系已實現了市域全覆蓋,并逐步實現縣域全覆蓋。縣級質控中心大多還未有實質性的工作推進,對于質控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均存在困惑。因此,各級質控中心迫切需要統一監測標準與質控規范,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質控能力,完善培訓體系,同時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可通過建立區域信息化院感管理監測平臺,提升質控效率,實現各級質控中心工作模式的標準化與規范化。要達到上述目標,離不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協調,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通過設定考核標準,構建考核評價體系,將質控中心工作納入目標考核[18],并以此調整政策和經費支持,激勵各質控中心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院感管理監管體系,以實現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主導下的各級醫療機構自治[19-20],在各方參與中穩步提升我省院感管理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