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申鑫, 劉淑賢, 倪如暘. 基于聚類分析的眼科日間手術患者護理需求特點及對策研究. 華西醫學, 2024, 39(10): 1631-1635. doi: 10.7507/1002-0179.20240203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醫療模式的深刻轉變,日間手術患者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多[1]。這種現象不僅體現了現代醫療的高效和便捷,同時也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這種背景下,日間手術患者護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逐漸成為醫療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3]。又因日間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短、病情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同患者群體的護理需求多種多樣,差異性大[4],也給護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對日間手術患者護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護理模式、護理質量評價等方面,而對患者護理需求特點分類及對策研究相對較少。聚類分析作為一種有效的數據挖掘方法,能夠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有助于揭示患者護理需求的內在結構。本研究采用可同時處理多類型變量的二階聚類算法,建立患者護理需求信息模型[5],通過聚類分析對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分類,并探討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更清晰、更有針對性的框架,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醫療護理需求[6],從而推動護理領域的進步和創新。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日間病房患者。納入標準:① 于 2023 年 1 月 1 日—9 月 30 日在眼科日間病房進行手術;② 病案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因各種原因無法查閱病案資料。本研究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查編號:TREC2024-KY002。
1.2 方法
查閱眼科日間病房已歸檔的電子病歷,主要通過查閱病案首頁、短期醫囑單來收集所需資料信息。其中相關資料信息包括患者人口學基本資料、所有明確診斷、住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項目,如遇疑問項目,進一步查閱護理記錄確認。所有護理服務項目均為客觀記錄,涵蓋了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的共 21 項護理服務,按照操作類型分為 3 類:① 基礎護理:測血壓、測血糖;② 專科護理:點眼藥、查視力、球后注射、結膜下注射、眼壓測量、淚道沖洗、沖洗結膜囊、備皮;③ 治療相關護理:心電圖檢查、心電監護、吸氧、動脈采血、肌內注射、靜脈采血、靜脈輸液、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導尿。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 Excel 2021 軟件進行數據收集。使用 SPSS 2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描述:定性資料采用例數和/或百分比表示;定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數據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患者住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項目采用對數似然距離度量兩個類別之間的距離,運用二階聚類貝葉斯信息準則對患者進行聚類分析,其可自動確定最佳簇數量,排除異常值對聚類結果的干擾[7]。輸出結果時保存聚類成員的類別號。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共納入

2.2 患者對 21 項護理操作的需求

2.3 患者護理需求聚類分析
以患者合并癥數量、所需護理項目總量以及年齡為聚類變量,將

3 討論
3.1 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特點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眼科日間手術患者具有以下特點:① 專業組多。眼科日間病房同時收治白內障等 9 個專業組的手術患者,疾病種類繁多,具有多樣性,不同疾病種類具有不同的病理特點和臨床表現,也具有不同的護理特點和護理需求[8],對身體的影響和恢復過程也不相同。② 年齡差異大。眼科日間病房收治的患者同時包括兒童、成人和老年人,其中最小年齡為 0 歲,最大年齡為 98 歲,不同年齡段的患者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同,有學者指出,不同年齡層的護理對象對于護理的需求與風險亦存在差異性[9]。③ 合并癥多。本研究
3.2 眼科日間手術患者護理對策探討
本研究共涉及 21 項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操作項目,按操作類型可分為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治療相關護理 3 類,每項操作最少有 3 例(0.01%)患者接受(導尿),最多有
聚類分析作為一種普遍的數據挖掘統計技術,二階聚類分析是其中一種廣泛應用的方法。它以客觀性、科學性和易操作性為特點,已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分類研究中得到了應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尚未分類的研究對象通過數理方法進行系統分類,從而獲得最合適的分類結果[11]。本研究以患者合并癥數量、所需護理項目總量以及年齡為聚類變量,將
針對低護理需求患者,在工作中應落實基礎護理,加強護理人員眼科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學習和更新眼科專業知識,掌握各種眼科專業技能和護理操作方法,以滿足不同疾病種類的護理需求;規范眼科日間病房管理模式[12],優化、完善護理流程[13],涵蓋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康復指導等各個環節,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享受到標準化、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此外,護理團隊應緊密合作,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和反饋機制,定期評估并持續改進護理服務;通過收集患者和家屬的反饋,了解護理服務中的不足和問題,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對于中護理需求患者,患者病情相對復雜,可能存在一些潛在風險,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加強病房巡視,注意使用警示標識,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除了優化工作流程和專業技能外,護士還應利用多媒體、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方式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不斷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對于高護理需求患者,護理工作者除了掌握本專業必備的護理知識外,還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及綜合護理能力,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具體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① 需依據護理對象年齡提供差別化、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對疾病的理解認知程度不同,護理需求也存在差異。護士需要針對患者的年齡特點,加強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采用適當的個性化方式進行護理操作和疾病健康教育。例如,對于兒童患者,護士可以通過圖畫、道具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和輔助完成護理操作;對于青年患者,護士可以采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進行解釋;對于老年患者,護士可以更加耐心細致地為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介紹,從而幫助其更好地了解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和滿意度。② 需加強護理風險評估,嚴格落實準入標準[14]。護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定期巡視病房,加強病情觀察,重點關注病情復雜、合并癥多、年齡大等危險因素的患者;合理使用標準化的風險評估工具,如跌倒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風險評估,根據患者風險等級,合理分配護理資源,確保高風險患者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護理,并對其實施更頻繁的監測和護理,確保他們的安全和舒適;制定明確的日間手術患者準入標準,包括年齡、健康狀況、合并癥、手術類型等因素。③ 需提高綜合護理技能。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護理知識和技能,例如掌握各種臨床操作技術、儀器使用、了解各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熟悉藥物的作用和用法等;熟知各系統疾病的護理常規及操作規范,尤其是各種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相關處理方法,如緊急搶救等突發狀況,建立緊急情況處理流程,臨床護士可以通過醫院、科室的規范、系統培訓,結合不斷積累的臨床經驗,全面掌握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此外,眼科日間病房的護理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15],如兒科、內科、外科、麻醉科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醫生、其他護士以及患者家屬的溝通與協作,建立良好的科室協作溝通機制,確保患者的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從而為眼科日間手術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細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此外,在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群體中,心理狀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尤為突出,加之患者年齡跨度大、合并癥情況各異,這些因素同樣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此,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不同的特征及護理需求,實施精準且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體驗和治療效果。具體措施包括:① 全面的心理評估: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刻開展細致的心理狀況評估,以便及時發現那些可能存在心理問題風險的患者,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關注和干預。② 專業的心理干預:對于那些心理狀況欠佳的患者,為其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邀請心理醫生進行會診,以確保患者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心理援助。③ 深入的健康教育: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深入了解手術過程及術后恢復的每一個環節。這有助于減少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情緒,使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手術。④ 強化的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堅實的情感支持,通過傾聽患者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幫助他們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
綜上所述,隨著日間病房的推廣和普及、日間手術量的不斷攀升,面對患者不同層次的健康需求,護理服務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6],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推動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確保日間手術安全,是當前我國醫務工作者面臨的首要任務[17]。本研究通過回顧性查閱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醫療模式的深刻轉變,日間手術患者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多[1]。這種現象不僅體現了現代醫療的高效和便捷,同時也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這種背景下,日間手術患者護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逐漸成為醫療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3]。又因日間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短、病情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同患者群體的護理需求多種多樣,差異性大[4],也給護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對日間手術患者護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護理模式、護理質量評價等方面,而對患者護理需求特點分類及對策研究相對較少。聚類分析作為一種有效的數據挖掘方法,能夠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有助于揭示患者護理需求的內在結構。本研究采用可同時處理多類型變量的二階聚類算法,建立患者護理需求信息模型[5],通過聚類分析對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分類,并探討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更清晰、更有針對性的框架,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醫療護理需求[6],從而推動護理領域的進步和創新。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日間病房患者。納入標準:① 于 2023 年 1 月 1 日—9 月 30 日在眼科日間病房進行手術;② 病案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因各種原因無法查閱病案資料。本研究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查編號:TREC2024-KY002。
1.2 方法
查閱眼科日間病房已歸檔的電子病歷,主要通過查閱病案首頁、短期醫囑單來收集所需資料信息。其中相關資料信息包括患者人口學基本資料、所有明確診斷、住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項目,如遇疑問項目,進一步查閱護理記錄確認。所有護理服務項目均為客觀記錄,涵蓋了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的共 21 項護理服務,按照操作類型分為 3 類:① 基礎護理:測血壓、測血糖;② 專科護理:點眼藥、查視力、球后注射、結膜下注射、眼壓測量、淚道沖洗、沖洗結膜囊、備皮;③ 治療相關護理:心電圖檢查、心電監護、吸氧、動脈采血、肌內注射、靜脈采血、靜脈輸液、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導尿。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 Excel 2021 軟件進行數據收集。使用 SPSS 2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描述:定性資料采用例數和/或百分比表示;定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數據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患者住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項目采用對數似然距離度量兩個類別之間的距離,運用二階聚類貝葉斯信息準則對患者進行聚類分析,其可自動確定最佳簇數量,排除異常值對聚類結果的干擾[7]。輸出結果時保存聚類成員的類別號。
2 結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共納入

2.2 患者對 21 項護理操作的需求

2.3 患者護理需求聚類分析
以患者合并癥數量、所需護理項目總量以及年齡為聚類變量,將

3 討論
3.1 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特點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眼科日間手術患者具有以下特點:① 專業組多。眼科日間病房同時收治白內障等 9 個專業組的手術患者,疾病種類繁多,具有多樣性,不同疾病種類具有不同的病理特點和臨床表現,也具有不同的護理特點和護理需求[8],對身體的影響和恢復過程也不相同。② 年齡差異大。眼科日間病房收治的患者同時包括兒童、成人和老年人,其中最小年齡為 0 歲,最大年齡為 98 歲,不同年齡段的患者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同,有學者指出,不同年齡層的護理對象對于護理的需求與風險亦存在差異性[9]。③ 合并癥多。本研究
3.2 眼科日間手術患者護理對策探討
本研究共涉及 21 項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操作項目,按操作類型可分為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治療相關護理 3 類,每項操作最少有 3 例(0.01%)患者接受(導尿),最多有
聚類分析作為一種普遍的數據挖掘統計技術,二階聚類分析是其中一種廣泛應用的方法。它以客觀性、科學性和易操作性為特點,已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分類研究中得到了應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尚未分類的研究對象通過數理方法進行系統分類,從而獲得最合適的分類結果[11]。本研究以患者合并癥數量、所需護理項目總量以及年齡為聚類變量,將
針對低護理需求患者,在工作中應落實基礎護理,加強護理人員眼科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學習和更新眼科專業知識,掌握各種眼科專業技能和護理操作方法,以滿足不同疾病種類的護理需求;規范眼科日間病房管理模式[12],優化、完善護理流程[13],涵蓋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康復指導等各個環節,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享受到標準化、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此外,護理團隊應緊密合作,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和反饋機制,定期評估并持續改進護理服務;通過收集患者和家屬的反饋,了解護理服務中的不足和問題,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對于中護理需求患者,患者病情相對復雜,可能存在一些潛在風險,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加強病房巡視,注意使用警示標識,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除了優化工作流程和專業技能外,護士還應利用多媒體、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方式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不斷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對于高護理需求患者,護理工作者除了掌握本專業必備的護理知識外,還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及綜合護理能力,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具體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① 需依據護理對象年齡提供差別化、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對疾病的理解認知程度不同,護理需求也存在差異。護士需要針對患者的年齡特點,加強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采用適當的個性化方式進行護理操作和疾病健康教育。例如,對于兒童患者,護士可以通過圖畫、道具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和輔助完成護理操作;對于青年患者,護士可以采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進行解釋;對于老年患者,護士可以更加耐心細致地為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介紹,從而幫助其更好地了解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和滿意度。② 需加強護理風險評估,嚴格落實準入標準[14]。護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定期巡視病房,加強病情觀察,重點關注病情復雜、合并癥多、年齡大等危險因素的患者;合理使用標準化的風險評估工具,如跌倒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風險評估,根據患者風險等級,合理分配護理資源,確保高風險患者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護理,并對其實施更頻繁的監測和護理,確保他們的安全和舒適;制定明確的日間手術患者準入標準,包括年齡、健康狀況、合并癥、手術類型等因素。③ 需提高綜合護理技能。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護理知識和技能,例如掌握各種臨床操作技術、儀器使用、了解各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熟悉藥物的作用和用法等;熟知各系統疾病的護理常規及操作規范,尤其是各種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相關處理方法,如緊急搶救等突發狀況,建立緊急情況處理流程,臨床護士可以通過醫院、科室的規范、系統培訓,結合不斷積累的臨床經驗,全面掌握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此外,眼科日間病房的護理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15],如兒科、內科、外科、麻醉科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醫生、其他護士以及患者家屬的溝通與協作,建立良好的科室協作溝通機制,確保患者的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從而為眼科日間手術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細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此外,在眼科日間手術患者群體中,心理狀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尤為突出,加之患者年齡跨度大、合并癥情況各異,這些因素同樣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此,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不同的特征及護理需求,實施精準且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體驗和治療效果。具體措施包括:① 全面的心理評估: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刻開展細致的心理狀況評估,以便及時發現那些可能存在心理問題風險的患者,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關注和干預。② 專業的心理干預:對于那些心理狀況欠佳的患者,為其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邀請心理醫生進行會診,以確保患者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心理援助。③ 深入的健康教育: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深入了解手術過程及術后恢復的每一個環節。這有助于減少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情緒,使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手術。④ 強化的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堅實的情感支持,通過傾聽患者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幫助他們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
綜上所述,隨著日間病房的推廣和普及、日間手術量的不斷攀升,面對患者不同層次的健康需求,護理服務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6],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推動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確保日間手術安全,是當前我國醫務工作者面臨的首要任務[17]。本研究通過回顧性查閱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