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蒙妍, 龔杰, 于鳳梅, 陳沐熙, 陳曉甜, 徐大鳳, 鄭麗華, 石磊, 饒志勇, 胡雯. 醫療機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化臨床路徑的探索與應用. 華西醫學, 2024, 39(12): 1905-1910. doi: 10.7507/1002-0179.20240308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FSMP)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1]。FSMP 產品進入臨床后能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關鍵在于臨床是否規范管理及合理使用。2022 年對全國 300 家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只有不足 30%的醫療機構設立了 FSMP 管理部門[2]。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在 FSMP 管理及臨床應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 FSMP 使用方法不當、過度使用、處方管理不規范、購買途徑混亂[3]。針對目前我國 FSMP 臨床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規范 FSMP 臨床使用及促進 FSMP 產業發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根據 FSMP 的長期臨床管理經驗,制定了一套適用于醫療機構的 FSMP 臨床路徑,取得良好反饋。之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委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本團隊”)負責組織研發適用于醫療機構的可推廣性強的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遂在中國東、中、西部分別選取 1 家醫院進行試點研究,以探究該標準化路徑在不同地區、不同管理環境下的可實施性及使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進行試點研究前,對選取的醫療機構進行現場調研及訪談,3 家醫療機構均同意參與本試點研究。連續性納入 2023 年 11 月 10 日—2023 年 11 月 30 日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并使用 FSMP 的患者(其中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病例數較少,該院病例納入時間延長 1 周至 2023 年 12 月 7 日)。 納入標準:① 住院期間使用 FSMP,包括可經口進食或管飼的患者(可合并使用補充性腸外營養);② 使用時長≥3 d。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審批號為 2021 年審 680 號)。
1.2 研究方法
本團隊參考國內外 FSMP 合理使用的文獻與政策法規[4-6]、前期構建的醫療機構合理使用 FSMP 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7]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臨床管理專家共識(2021 版)》[8]形成了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圖(圖1)。主要環節分為營養(風險)篩查、營養狀況評價、營養診斷、處方開具、配制、配送和隨訪。路徑主體分為有配制室和無配制室 2 條主線,如無 FSMP 配制室,則需通過院內原包裝購買。需設置 FSMP 專區專柜,并標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識。若出院后仍存在營養不良,則進入家庭營養管理。
1.3 評價指標
1.3.1 路徑可行性的流程評價指標
流程評價指標包括開具醫囑是否便捷、配送是否及時、儲存是否麻煩。“開具醫囑是否便捷”由負責開具醫囑的臨床醫師/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進行評價,“配送是否及時”和“儲存是否麻煩”由負責保管制劑的患者或護士進行評價。
1.3.2 路徑有效性的效果評價指標
效果評價指標包括耐受性、滿意度、依從性、是否提前暫停使用 FSMP、是否實現治療目標。其中耐受性包括胃腸道并發癥(腹脹、腹瀉、惡心、嘔吐、反流等)、代謝并發癥(脫水、高血糖、電解質紊亂等)及感染并發癥(腸道細菌移位、吸入性肺炎等),由主管患者的營養師進行監測,在患者整個住院過程中,在一類并發癥中出現 1 個及以上癥狀則記為有該類并發癥。FSMP 使用滿意度由患者、家屬、護士分別評價(總分為 1~10 分,其中 1 分為最不滿意,10 分為最滿意)。“依從性”“是否提前暫停使用 FSMP”和“是否實現治療目標”均由主管患者的營養師進行評價,均在患者出院時由相應人員進行回顧填寫。依從性得分(實際總用量÷處方總用量×100%)為 80%~120%計為依從性好,小于 80%或大于 120%計為依從性差。若提前暫停使用 FSMP,則收集暫停原因。營養治療目標實現即糾正患者的營養不良;若未實現,則收集原因。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 SPSS 24.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Fisher 確切概率法。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研究期間 3 家醫院共納入 99 例患者,其中男 64 例,女 35 例,年齡(60.8±19.0)歲。74 例患者僅采用口服營養支持,24 例患者僅采用管飼營養支持,1 例患者同時采用口服和管飼 2 種支持方式。臨床路徑試點中,開具 FSMP 處方的人員包括臨床醫師(57 例)和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42 例)。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只有臨床醫師可以開具 FSMP 處方(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負責處方審核);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只有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可以開具 FSMP 處方。見表1。

2.2 FSMP 臨床路徑試點的總體效果
開具醫囑便捷、配送及時和儲存不麻煩的比例均較高(>95%)。患者依從性得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 100%(90%,100%),依從性好的比例為 88.9%。實現治療目標的比例為 51.5%,未實現治療目標的原因主要包括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導致攝入不足、食欲差導致攝入量不足、疾病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受限、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絕繼續使用 FSMP 等。提前暫停使用 FSMP 的比例為 19.2%,主要原因包括價格因素、口感因素及并發癥等。患者的胃腸道并發癥、代謝并發癥、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低(<30%)。見表2。胃腸道并發癥中,腹瀉、嘔吐、腹脹、惡心、反流的發生率分別為 6.1%、4.0%、14.1%、4.0%、1.0%,且部分患者同時存在多種胃腸道并發癥;代謝并發癥中,脫水、高血糖、電解質紊亂的發生率分別為 3.0%、1.0%、3.0%;感染并發癥全部為腸道細菌移位。患者、家屬和護士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均為 9.0(8.0,10.0)分。

2.3 不同處方開具人員的 FSMP 臨床路徑試點效果
臨床醫師開具處方組開具醫囑便捷和儲存不麻煩的比例均為 98.2%(55/56),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開具處方組這2個比例均為 95.0%(38/40),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69)。臨床醫師開具處方組(56/56)與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開具處方組(42/42)配送及時的比例均為 100.0%。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171,P=0.864)。兩組家屬滿意度評分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202,P=0.229)。兩組護士滿意度評分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276,P=0.782)。
2.4 不同營養支持方式的 FSMP 臨床路徑試點效果
僅口服組開具醫囑便捷的比例為 95.9%(70/73),僅管飼組該比例為 100.0%(23/2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僅口服組(73/73)與僅管飼組(24/24)配送及時的比例均為 100.0%。僅口服組儲存不麻煩的比例為 97.2%(69/71),僅管飼組該比例為 95.8%(23/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僅口服組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 9.0(8.0,9.5)分,僅管飼組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670,P=0.095)。僅口服組的家屬滿意度評分為 9.0(8.0,9.5)分,僅管飼組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340,P=0.180)。僅口服組的護士滿意度評分為 9.0(8.0,10.0)分,僅管飼組為 10.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971,P=0.331)。
3 討論
目前醫療機構缺乏有效的 FSMP 監管體系,導致我國醫院在 FSMP 管理及臨床應用方面存在使用方法不當、不良反應高發、處方管理混亂等問題,影響 FSMP 在臨床的應用效果。在 2021 年之后,雖然相關法律規范陸續發布[9-10],但已發布的各省市法規條例多是整體框架性內容,缺乏可推廣的臨床路徑。因此形成可落地使用的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對提升醫院臨床營養治療質量及促進 FSMP 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試點研究中,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在醫囑便捷性、配送及時性、儲存方便性、依從性、滿意度方面均表現良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既往不良反應的監測數據(腹瀉發生率 35.14%、嘔吐發生率 22.30%、腹脹發生率 14.86%和惡心發生率 12.16%)[11],住院期間實現治療目標的比例(超過 50%)高于既往研究數據[12],患者、家屬、護士的滿意度較高(中位數均≥9 分),口服和管飼 2 種不同支持方式也均獲得較高滿意度,提示本路徑有效且安全。
本次試點研究中,患者提前暫停使用 FSMP 主要受價格、口感和并發癥的影響。目前 FSMP 多途徑銷售導致醫院價格優勢降低,價格問題是阻礙 FSMP 臨床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區和家庭的患者對 FSMP 需求大,這部分患者對比價格后常通過網絡渠道購買 FSMP[13]。在 FSMP 臨床應用過程中,處方的科學性與效果評價至關重要[14]。患者通過網絡途徑自行購買 FSMP 缺乏處方審核且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可能影響 FSMP 使用效果并存在安全隱患[15]。因此,建議逐步增加 FSMP 的報銷比例,并根據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將負擔較重的疾病優先納入醫保范圍[16],緩解患者自費的經濟壓力問題。有研究表明,盡管將 FSMP 納入醫保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但長期使用 FSMP 有助于緩解醫療負擔[17]。如歐盟使用 FSMP 的患者中,每 12 例可減少 1 例死亡,并且每年可減少 12%的醫療費用[18]。此外,我國 FSMP 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在產品制備技術、臨床應用效果、患者認知度等方面仍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內 90%的市場被跨國公司壟斷[19]。建議鼓勵結合我國居民體質特點、飲食習慣,研發營養針對性強、感官品質適合我國居民的 FSMP 產品;同時加強患者教育和科學普及,將 FSMP 和傳統保健食品進行對比和區分,使患者明確 FSMP 對臨床營養的重要性[20]。本次試點研究中,患者提前暫停使用 FSMP 的原因除價格和口感問題外,并發癥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建議加強處方開具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以提高其對 FSMP 的認知,將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減少因對 FSMP 認識不足而過早停止使用的情況。
本次試點研究中,臨床醫師和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均具有 FSMP 的處方開具權限,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其作為處方開具人員在 FSMP 臨床路徑效果上均表現良好,未見明顯差異。但在所試點的醫院中,臨床醫師開具的 FSMP 處方均需由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審核,單純臨床醫師完成處方開具及處方審核的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本研究初步驗證了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在醫療機構中的應用效果,其安全有效,具有推廣價值。但因本研究為試點研究,研究對象樣本量較小,可能存在檢驗效能不足,且受所調查的醫療單位的醫療水平影響(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可能無法全面代表其他地區醫院的情況,未來有待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以驗證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FSMP)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1]。FSMP 產品進入臨床后能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關鍵在于臨床是否規范管理及合理使用。2022 年對全國 300 家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只有不足 30%的醫療機構設立了 FSMP 管理部門[2]。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在 FSMP 管理及臨床應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 FSMP 使用方法不當、過度使用、處方管理不規范、購買途徑混亂[3]。針對目前我國 FSMP 臨床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規范 FSMP 臨床使用及促進 FSMP 產業發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根據 FSMP 的長期臨床管理經驗,制定了一套適用于醫療機構的 FSMP 臨床路徑,取得良好反饋。之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委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本團隊”)負責組織研發適用于醫療機構的可推廣性強的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遂在中國東、中、西部分別選取 1 家醫院進行試點研究,以探究該標準化路徑在不同地區、不同管理環境下的可實施性及使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進行試點研究前,對選取的醫療機構進行現場調研及訪談,3 家醫療機構均同意參與本試點研究。連續性納入 2023 年 11 月 10 日—2023 年 11 月 30 日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并使用 FSMP 的患者(其中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病例數較少,該院病例納入時間延長 1 周至 2023 年 12 月 7 日)。 納入標準:① 住院期間使用 FSMP,包括可經口進食或管飼的患者(可合并使用補充性腸外營養);② 使用時長≥3 d。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審批號為 2021 年審 680 號)。
1.2 研究方法
本團隊參考國內外 FSMP 合理使用的文獻與政策法規[4-6]、前期構建的醫療機構合理使用 FSMP 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7]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臨床管理專家共識(2021 版)》[8]形成了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圖(圖1)。主要環節分為營養(風險)篩查、營養狀況評價、營養診斷、處方開具、配制、配送和隨訪。路徑主體分為有配制室和無配制室 2 條主線,如無 FSMP 配制室,則需通過院內原包裝購買。需設置 FSMP 專區專柜,并標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識。若出院后仍存在營養不良,則進入家庭營養管理。
1.3 評價指標
1.3.1 路徑可行性的流程評價指標
流程評價指標包括開具醫囑是否便捷、配送是否及時、儲存是否麻煩。“開具醫囑是否便捷”由負責開具醫囑的臨床醫師/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進行評價,“配送是否及時”和“儲存是否麻煩”由負責保管制劑的患者或護士進行評價。
1.3.2 路徑有效性的效果評價指標
效果評價指標包括耐受性、滿意度、依從性、是否提前暫停使用 FSMP、是否實現治療目標。其中耐受性包括胃腸道并發癥(腹脹、腹瀉、惡心、嘔吐、反流等)、代謝并發癥(脫水、高血糖、電解質紊亂等)及感染并發癥(腸道細菌移位、吸入性肺炎等),由主管患者的營養師進行監測,在患者整個住院過程中,在一類并發癥中出現 1 個及以上癥狀則記為有該類并發癥。FSMP 使用滿意度由患者、家屬、護士分別評價(總分為 1~10 分,其中 1 分為最不滿意,10 分為最滿意)。“依從性”“是否提前暫停使用 FSMP”和“是否實現治療目標”均由主管患者的營養師進行評價,均在患者出院時由相應人員進行回顧填寫。依從性得分(實際總用量÷處方總用量×100%)為 80%~120%計為依從性好,小于 80%或大于 120%計為依從性差。若提前暫停使用 FSMP,則收集暫停原因。營養治療目標實現即糾正患者的營養不良;若未實現,則收集原因。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 SPSS 24.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Fisher 確切概率法。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研究期間 3 家醫院共納入 99 例患者,其中男 64 例,女 35 例,年齡(60.8±19.0)歲。74 例患者僅采用口服營養支持,24 例患者僅采用管飼營養支持,1 例患者同時采用口服和管飼 2 種支持方式。臨床路徑試點中,開具 FSMP 處方的人員包括臨床醫師(57 例)和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42 例)。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只有臨床醫師可以開具 FSMP 處方(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負責處方審核);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只有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可以開具 FSMP 處方。見表1。

2.2 FSMP 臨床路徑試點的總體效果
開具醫囑便捷、配送及時和儲存不麻煩的比例均較高(>95%)。患者依從性得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 100%(90%,100%),依從性好的比例為 88.9%。實現治療目標的比例為 51.5%,未實現治療目標的原因主要包括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導致攝入不足、食欲差導致攝入量不足、疾病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受限、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絕繼續使用 FSMP 等。提前暫停使用 FSMP 的比例為 19.2%,主要原因包括價格因素、口感因素及并發癥等。患者的胃腸道并發癥、代謝并發癥、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低(<30%)。見表2。胃腸道并發癥中,腹瀉、嘔吐、腹脹、惡心、反流的發生率分別為 6.1%、4.0%、14.1%、4.0%、1.0%,且部分患者同時存在多種胃腸道并發癥;代謝并發癥中,脫水、高血糖、電解質紊亂的發生率分別為 3.0%、1.0%、3.0%;感染并發癥全部為腸道細菌移位。患者、家屬和護士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均為 9.0(8.0,10.0)分。

2.3 不同處方開具人員的 FSMP 臨床路徑試點效果
臨床醫師開具處方組開具醫囑便捷和儲存不麻煩的比例均為 98.2%(55/56),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開具處方組這2個比例均為 95.0%(38/40),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69)。臨床醫師開具處方組(56/56)與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開具處方組(42/42)配送及時的比例均為 100.0%。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171,P=0.864)。兩組家屬滿意度評分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202,P=0.229)。兩組護士滿意度評分均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276,P=0.782)。
2.4 不同營養支持方式的 FSMP 臨床路徑試點效果
僅口服組開具醫囑便捷的比例為 95.9%(70/73),僅管飼組該比例為 100.0%(23/2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僅口服組(73/73)與僅管飼組(24/24)配送及時的比例均為 100.0%。僅口服組儲存不麻煩的比例為 97.2%(69/71),僅管飼組該比例為 95.8%(23/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僅口服組的患者滿意度評分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 9.0(8.0,9.5)分,僅管飼組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670,P=0.095)。僅口服組的家屬滿意度評分為 9.0(8.0,9.5)分,僅管飼組為 9.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340,P=0.180)。僅口服組的護士滿意度評分為 9.0(8.0,10.0)分,僅管飼組為 10.0(8.0,10.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971,P=0.331)。
3 討論
目前醫療機構缺乏有效的 FSMP 監管體系,導致我國醫院在 FSMP 管理及臨床應用方面存在使用方法不當、不良反應高發、處方管理混亂等問題,影響 FSMP 在臨床的應用效果。在 2021 年之后,雖然相關法律規范陸續發布[9-10],但已發布的各省市法規條例多是整體框架性內容,缺乏可推廣的臨床路徑。因此形成可落地使用的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對提升醫院臨床營養治療質量及促進 FSMP 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試點研究中,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在醫囑便捷性、配送及時性、儲存方便性、依從性、滿意度方面均表現良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既往不良反應的監測數據(腹瀉發生率 35.14%、嘔吐發生率 22.30%、腹脹發生率 14.86%和惡心發生率 12.16%)[11],住院期間實現治療目標的比例(超過 50%)高于既往研究數據[12],患者、家屬、護士的滿意度較高(中位數均≥9 分),口服和管飼 2 種不同支持方式也均獲得較高滿意度,提示本路徑有效且安全。
本次試點研究中,患者提前暫停使用 FSMP 主要受價格、口感和并發癥的影響。目前 FSMP 多途徑銷售導致醫院價格優勢降低,價格問題是阻礙 FSMP 臨床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區和家庭的患者對 FSMP 需求大,這部分患者對比價格后常通過網絡渠道購買 FSMP[13]。在 FSMP 臨床應用過程中,處方的科學性與效果評價至關重要[14]。患者通過網絡途徑自行購買 FSMP 缺乏處方審核且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可能影響 FSMP 使用效果并存在安全隱患[15]。因此,建議逐步增加 FSMP 的報銷比例,并根據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將負擔較重的疾病優先納入醫保范圍[16],緩解患者自費的經濟壓力問題。有研究表明,盡管將 FSMP 納入醫保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但長期使用 FSMP 有助于緩解醫療負擔[17]。如歐盟使用 FSMP 的患者中,每 12 例可減少 1 例死亡,并且每年可減少 12%的醫療費用[18]。此外,我國 FSMP 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在產品制備技術、臨床應用效果、患者認知度等方面仍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內 90%的市場被跨國公司壟斷[19]。建議鼓勵結合我國居民體質特點、飲食習慣,研發營養針對性強、感官品質適合我國居民的 FSMP 產品;同時加強患者教育和科學普及,將 FSMP 和傳統保健食品進行對比和區分,使患者明確 FSMP 對臨床營養的重要性[20]。本次試點研究中,患者提前暫停使用 FSMP 的原因除價格和口感問題外,并發癥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建議加強處方開具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以提高其對 FSMP 的認知,將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減少因對 FSMP 認識不足而過早停止使用的情況。
本次試點研究中,臨床醫師和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均具有 FSMP 的處方開具權限,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其作為處方開具人員在 FSMP 臨床路徑效果上均表現良好,未見明顯差異。但在所試點的醫院中,臨床醫師開具的 FSMP 處方均需由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審核,單純臨床醫師完成處方開具及處方審核的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本研究初步驗證了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在醫療機構中的應用效果,其安全有效,具有推廣價值。但因本研究為試點研究,研究對象樣本量較小,可能存在檢驗效能不足,且受所調查的醫療單位的醫療水平影響(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可能無法全面代表其他地區醫院的情況,未來有待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以驗證 FSMP 標準化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