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成都 610041);
  • 2.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拉薩 850000);
  • 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胰腺炎中心(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分泌的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對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小鼠肺組織損傷的效應及潛在機制。方法  選擇 24 只無特定病原體級雄性 C57BL/6 小鼠和小鼠原代肺微血管內皮細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MVEC)。將小鼠分為假手術組、SAP 組、BMSC 組,每組 8 只。將小鼠原代 PMVEC 分為模型組[牛磺膽酸鈉(sodium taurocholate, NaTC)組]、BMSC-EV 組、對照組。提取并鑒定健康小鼠 BMSC 及 BMSC-EV,建立 SAP 小鼠模型,將 BMSC-EV 尾靜脈注射到 SAP 小鼠體內或體外干預小鼠原代 PMVEC,觀察胰腺和肺組織病理損傷,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等變化,肺組織和 PMVEC 炎癥因子、內皮細胞屏障相關蛋白[鈣黏蛋白E(E-cadherin)、緊密連接蛋白 ZO-1、細胞間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等表達,以及 PMVEC 間緊密連接情況,以探索 BMSC-EV 對 SAP 小鼠胰腺、肺組織和體外 PMVEC 的影響。結果  BMSC 具有成骨、成軟骨、成脂分化的潛能,其衍生的 EV 具有典型的杯狀結構,直徑在 60~100 nm,BMSC-EV 表達 EV 陽性蛋白 TSG101 和 CD63,不表達陰性蛋白 Calnexin。與假手術組比較,SAP 組胰腺發生病理損傷(P<0.05),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水平均上調(P<0.05);而 BMSC-EV 改善 SAP 小鼠胰腺組織損傷(P<0.05),下調外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水平(P<0.05),并上調 IL-10 水平(P<0.05)。除此之外,SAP 小鼠還表現肺組織病理損傷(P<0.05),較高水平的炎癥因子 TGF-β、IL-6(P<0.05),較多的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P<0.05),表達較低水平的 E-cadherin、ZO-1(P<0.05)和較高水平的 ICAM-1(P<0.05);BMSC-EV 改善了 SAP 小鼠肺組織病理損傷、炎細胞浸潤、炎癥因子水平和屏障蛋白表達(P<0.05),并抑制 ICAM-1 表達(P<0.05)。在體外 PMVEC 實驗中,發現 NaTC 組細胞間緊密連接斷裂,TNF-α、IL-6 水平上調(P<0.05)、E-cadherin、ZO-1 蛋白表達下調(P<0.05)、ICAM-1 表達上調(P<0.05),BMSC-EV 改善 NaTC 組細胞間緊密連接,并抑制 TNF-α、IL-6 分泌(P<0.05)、上調 E-cadherin、ZO-1 表達和下調 ICAM-1 的表達(P<0.05)。結論  BMSC 衍生的 EV 通過恢復肺內皮細胞屏障、抑制炎細胞浸潤進而改善 SAP 小鼠肺組織損傷。

引用本文: 索朗玉珍, 胡倩, 楊月, 康鴻鑫, 張蜀, 萬美華.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改善重癥急性胰腺炎小鼠肺組織損傷. 華西醫學, 2024, 39(11): 1718-1727. doi: 10.7507/1002-0179.20240309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創傷性十二指腸損傷患者的外科診療分析
  • 下一篇

    基于網絡藥理學與分子對接的大柴胡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潛在作用機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