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診最常見的中毒性疾病之一,臨床表現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并發癥多樣,合并癥隱匿,醫療風險高,不良事件時有發生,占用急診醫療資源較多。該文對急性酒精中毒臨床風險評估的必要性、依據及現有方法進行了總結,旨在為臨床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和優化急診醫療資源提供參考。
引用本文: 鄭艾宜, 姚蓉.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臨床風險評估研究現狀. 華西醫學, 2024, 39(6): 976-979. doi: 10.7507/1002-0179.20240506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短時間內攝入大量乙醇或含乙醇飲料后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狀態[1],是急診科最常見的中毒性疾病之一[2-5],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2, 5-7]。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僅表現為一過性行為和意識異常,預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現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臟器功能損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危及生命。根據 2019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酒精中毒是傷殘調整生命年的第九大危險因素[8]。因此,早期進行臨床風險評估,對合理有效管理急診醫療資源和規避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急性酒精中毒臨床風險評估相關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旨在為臨床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和優化急診醫療資源提供參考。
1 急性酒精中毒臨床風險評估的必要性
由于急性酒精中毒往往發生于夜間或節假日,且臨床表現以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為主,需要花費更多的溝通、護理時間,可能加重原本存在的急診資源不足。2012 年—2015 年,昆明市 120 急救中心共接到
目前隨著急性酒精中毒發病率的增加,急診的資源應用也逐年增加,但是對于資源應用是否合理并無明確評估標準。考慮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預后良好,卻需要醫護人員長時間的嚴密觀察,極大增加了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占用了原本緊缺的急診醫療資源,也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同時,酒精中毒可能有較多合并癥,低估病情可能會造成不良事件發生,延誤患者治療。現有研究發現,建立醒酒中心可優化急性酒精中毒急診科就診的成本效益[14]。基于病情評估實施個體化分級護理也有助于合理分配醫療資源[15-16]。因此,有必要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進行臨床風險評估,以優化急診醫療資源應用管理。
2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依據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分級和預后危險因素 2 個方面。
2.1 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分級
急性酒精中毒的診斷通常基于病史、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但是,醉酒所致的神經系統急性改變可能導致病史缺失、體格檢查不配合,因此,常需要依賴從患者親屬或共同進食者處獲取信息,以協助明確診斷及判斷中毒程度[17],如病史獲取不完整,可能影響診斷及病情評估準確性。
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包括興奮、躁狂、記憶缺失、共濟失調、昏睡昏迷,甚至腦干抑制呼吸循環不穩定。此外,還應注意有無酒精中毒相關并發癥的表現,包括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橫紋肌溶解、雙硫侖樣反應等[18-20]。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可掩蓋其他疾病或中毒的癥狀,如腦血管意外、隱匿性顱腦外傷、代謝性疾病、鎮靜劑過量、一氧化碳中毒、違禁藥攝入等[21],因此,若酒精中毒合并或繼發以上疾病,則診治更為困難。
急性酒精中毒的確診及中毒程度的客觀評估依賴于患者呼吸或血液中乙醇濃度的測量。根據乙醇濃度可將急性酒精中毒分為興奮期(>50 mg/dL)、共濟失調期(50~150 mg/dL)、昏迷期(>250 mg/dL)[22]。但是,乙醇濃度受中毒至就診時間影響,種族、年齡、性別、體重和乙醇耐受性等個體因素也均可能會影響乙醇代謝,尤其是對于長期飲酒者[23-24],慢性飲酒者的乙醇清除率高達 36 mg/(dL·h),但一般的急診患者其乙醇清除率僅約 4.320 mg/(dL·h)[1]。Sauter 等[25]對 2012 年 6 月 1 日—2017 年 1 月 31 日期間因急性酒精中毒就診于瑞士急診科的
現有的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分級以臨床表現為主,依據意識障礙的程度及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損傷程度,分為輕度(單純性醉酒)、中度、重度[1]。但此種分級方法并不完全可靠,Klein 等[18]的研究發現,最初判斷為輕度中毒的患者,1% 最終使用了重癥監護資源,因此,需要繼續研發更為準確的指標或工具對酒精中毒患者進行病情分級。
2.2 急性酒精中毒的預后危險因素
急性酒精中毒專家共識指出,合并臟器損傷(心、肺、肝、腎),昏迷時長 10 h 以上,或血中乙醇濃度大于 400 mg/dL 者,預后較差[1]。同時,一些指標被發現與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預后相關。劉天榮等[29]對 72 例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紅細胞分布寬度與酒精中毒嚴重程度相關,提出紅細胞分布寬度可以作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預后的臨床輔助指標。Conzelmann 等[30]對因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收入重癥監護室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年齡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與發生誤吸風險具有相關性。de Veld 等[31]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酒精中毒的青少年中,心電圖 QT 間期延長的患者可能更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白細胞水平、平均紅細胞體積、血小板數量、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顯著增加可能與嚴重酗酒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易感性相關[32]。
意大利 Sant’Orsola-Malpighi 醫院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2005 年—2017 年共
因此,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不僅涉及乙醇本身導致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還需要考慮到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合并癥,如創傷、心腦血管事件、神經系統病變等。這些共同作用,加劇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
3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方法
目前針對中毒性疾病患者,臨床廣泛使用的中毒風險評分包括歐洲中毒中心和毒理學家協會提出的中毒嚴重度評分表(Poisoning Security Score)和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提出的國家毒物數據系統(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此 2 項評分工具均主要基于中毒后患者的癥狀及體征進行評估,未考慮不同毒物的特性及其特定靶器官損害[36]。Hack 等[37-38]提出了一種酒精中毒特異性評分——Hack 損傷指數評分(Hack’s Impairment Index Score, HII),該評分包含 5 項內容:言語和思維能力、平穩站立和行走的能力、眼震的存在、目標追蹤(手指-鼻子-手指)的準確性以及精細運動(用筆畫曲線的能力),每個項目按完成程度評分,最高 4 分,最低 0 分,每項滿分為 20 分,最終的 HII 評分是將每項實際分值除以每項滿分的總和,最終得分介于 0 和 1 分之間。該評分可用于床旁動態評估酒精中毒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但此評分局限于神經系統損傷程度的評估,無法全面反映患者整體病情,且準確性受到患者自身基礎疾病、其他合并癥(如復合中毒、精神異常等)影響。Benoit 等[39]對比了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標準化現場清醒測試(Standardized Field Sobriety Testing)、HII 評分及視覺模擬評分等測量酒精中毒程度的工具,發現上述評分均需要患者本人配合,而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往往伴隨意識水平下降,故在急診科的適用性受限。Volz 等[40]提出基于行為的酒精中毒量表(Alcohol Intoxication Scale),用于評估患者轉運安全,同樣依賴患者自主配合。現有臨床風險評估方法優缺點對比見表1。因此,需要繼續研發更為準確的指標或工具對酒精中毒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早期識別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進行分層并予精準醫療。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急性酒精中毒為急診常見疾病,占用較多急診醫療資源。合理的醫療資源應用依賴于準確的臨床風險評估,而目前的評估方法欠缺特異性,不能全面、客觀評估病情。國內外尚缺乏針對本病的大樣本臨床數據分析,也缺少普遍適用的風險預測模型。應進一步研發早期病情評估及資源應用評估的工具,以便盡早識別高風險患者并合理分配急診醫療資源,提高診療效率,減輕急診負擔,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短時間內攝入大量乙醇或含乙醇飲料后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狀態[1],是急診科最常見的中毒性疾病之一[2-5],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2, 5-7]。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僅表現為一過性行為和意識異常,預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現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臟器功能損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危及生命。根據 2019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酒精中毒是傷殘調整生命年的第九大危險因素[8]。因此,早期進行臨床風險評估,對合理有效管理急診醫療資源和規避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急性酒精中毒臨床風險評估相關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旨在為臨床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和優化急診醫療資源提供參考。
1 急性酒精中毒臨床風險評估的必要性
由于急性酒精中毒往往發生于夜間或節假日,且臨床表現以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為主,需要花費更多的溝通、護理時間,可能加重原本存在的急診資源不足。2012 年—2015 年,昆明市 120 急救中心共接到
目前隨著急性酒精中毒發病率的增加,急診的資源應用也逐年增加,但是對于資源應用是否合理并無明確評估標準。考慮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預后良好,卻需要醫護人員長時間的嚴密觀察,極大增加了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占用了原本緊缺的急診醫療資源,也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同時,酒精中毒可能有較多合并癥,低估病情可能會造成不良事件發生,延誤患者治療。現有研究發現,建立醒酒中心可優化急性酒精中毒急診科就診的成本效益[14]。基于病情評估實施個體化分級護理也有助于合理分配醫療資源[15-16]。因此,有必要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進行臨床風險評估,以優化急診醫療資源應用管理。
2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依據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分級和預后危險因素 2 個方面。
2.1 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分級
急性酒精中毒的診斷通常基于病史、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但是,醉酒所致的神經系統急性改變可能導致病史缺失、體格檢查不配合,因此,常需要依賴從患者親屬或共同進食者處獲取信息,以協助明確診斷及判斷中毒程度[17],如病史獲取不完整,可能影響診斷及病情評估準確性。
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包括興奮、躁狂、記憶缺失、共濟失調、昏睡昏迷,甚至腦干抑制呼吸循環不穩定。此外,還應注意有無酒精中毒相關并發癥的表現,包括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橫紋肌溶解、雙硫侖樣反應等[18-20]。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可掩蓋其他疾病或中毒的癥狀,如腦血管意外、隱匿性顱腦外傷、代謝性疾病、鎮靜劑過量、一氧化碳中毒、違禁藥攝入等[21],因此,若酒精中毒合并或繼發以上疾病,則診治更為困難。
急性酒精中毒的確診及中毒程度的客觀評估依賴于患者呼吸或血液中乙醇濃度的測量。根據乙醇濃度可將急性酒精中毒分為興奮期(>50 mg/dL)、共濟失調期(50~150 mg/dL)、昏迷期(>250 mg/dL)[22]。但是,乙醇濃度受中毒至就診時間影響,種族、年齡、性別、體重和乙醇耐受性等個體因素也均可能會影響乙醇代謝,尤其是對于長期飲酒者[23-24],慢性飲酒者的乙醇清除率高達 36 mg/(dL·h),但一般的急診患者其乙醇清除率僅約 4.320 mg/(dL·h)[1]。Sauter 等[25]對 2012 年 6 月 1 日—2017 年 1 月 31 日期間因急性酒精中毒就診于瑞士急診科的
現有的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分級以臨床表現為主,依據意識障礙的程度及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損傷程度,分為輕度(單純性醉酒)、中度、重度[1]。但此種分級方法并不完全可靠,Klein 等[18]的研究發現,最初判斷為輕度中毒的患者,1% 最終使用了重癥監護資源,因此,需要繼續研發更為準確的指標或工具對酒精中毒患者進行病情分級。
2.2 急性酒精中毒的預后危險因素
急性酒精中毒專家共識指出,合并臟器損傷(心、肺、肝、腎),昏迷時長 10 h 以上,或血中乙醇濃度大于 400 mg/dL 者,預后較差[1]。同時,一些指標被發現與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預后相關。劉天榮等[29]對 72 例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紅細胞分布寬度與酒精中毒嚴重程度相關,提出紅細胞分布寬度可以作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預后的臨床輔助指標。Conzelmann 等[30]對因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收入重癥監護室的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年齡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與發生誤吸風險具有相關性。de Veld 等[31]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酒精中毒的青少年中,心電圖 QT 間期延長的患者可能更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白細胞水平、平均紅細胞體積、血小板數量、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顯著增加可能與嚴重酗酒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易感性相關[32]。
意大利 Sant’Orsola-Malpighi 醫院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2005 年—2017 年共
因此,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不僅涉及乙醇本身導致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還需要考慮到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合并癥,如創傷、心腦血管事件、神經系統病變等。這些共同作用,加劇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
3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風險評估方法
目前針對中毒性疾病患者,臨床廣泛使用的中毒風險評分包括歐洲中毒中心和毒理學家協會提出的中毒嚴重度評分表(Poisoning Security Score)和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提出的國家毒物數據系統(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此 2 項評分工具均主要基于中毒后患者的癥狀及體征進行評估,未考慮不同毒物的特性及其特定靶器官損害[36]。Hack 等[37-38]提出了一種酒精中毒特異性評分——Hack 損傷指數評分(Hack’s Impairment Index Score, HII),該評分包含 5 項內容:言語和思維能力、平穩站立和行走的能力、眼震的存在、目標追蹤(手指-鼻子-手指)的準確性以及精細運動(用筆畫曲線的能力),每個項目按完成程度評分,最高 4 分,最低 0 分,每項滿分為 20 分,最終的 HII 評分是將每項實際分值除以每項滿分的總和,最終得分介于 0 和 1 分之間。該評分可用于床旁動態評估酒精中毒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但此評分局限于神經系統損傷程度的評估,無法全面反映患者整體病情,且準確性受到患者自身基礎疾病、其他合并癥(如復合中毒、精神異常等)影響。Benoit 等[39]對比了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標準化現場清醒測試(Standardized Field Sobriety Testing)、HII 評分及視覺模擬評分等測量酒精中毒程度的工具,發現上述評分均需要患者本人配合,而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往往伴隨意識水平下降,故在急診科的適用性受限。Volz 等[40]提出基于行為的酒精中毒量表(Alcohol Intoxication Scale),用于評估患者轉運安全,同樣依賴患者自主配合。現有臨床風險評估方法優缺點對比見表1。因此,需要繼續研發更為準確的指標或工具對酒精中毒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早期識別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進行分層并予精準醫療。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急性酒精中毒為急診常見疾病,占用較多急診醫療資源。合理的醫療資源應用依賴于準確的臨床風險評估,而目前的評估方法欠缺特異性,不能全面、客觀評估病情。國內外尚缺乏針對本病的大樣本臨床數據分析,也缺少普遍適用的風險預測模型。應進一步研發早期病情評估及資源應用評估的工具,以便盡早識別高風險患者并合理分配急診醫療資源,提高診療效率,減輕急診負擔,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