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蔭 1 , 邢彥 1,2 , 趙晉 1 , 柏明 1 , 趙麗娟 1 , 于艷 1 , 周美蘭 1 , 孫世仁 1
  • 1.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內科(西安 710032);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 95026 部隊醫院門診所(廣東佛山 528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識別經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橫紋肌溶解致急性腎損傷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開發臨床預測模型并驗證其效能。方法  從 MIMIC-IV 2.2 數據庫中提取 2008 年—2019 年橫紋肌溶解致急性腎損傷且經 CRRT 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及預后信息。將入組患者按照 7∶3 分為訓練集及測試集,在訓練集中通過 LASSO 回歸、隨機森林及極端梯度提升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識別影響患者 28 d 死亡的危險因素并建立 logistic 回歸模型、隨機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機模型與 XGBoost 模型,在測試集中計算上述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及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結果  共納入 175 例患者,入重癥監護病房時測的乳酸、年齡、急性生理評分Ⅲ、血紅蛋白、平均動脈壓及體質量指數為 LASSO 回歸、隨機森林與 XGBoost 共同識別出的影響患者生存最重要的 6 個危險因素。通過以上危險因素構建的 logistic 回歸模型、隨機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機模型與 XGBoost 模型在測試集中的預測準確率分別為 0.75、0.79、0.79 與 0.81,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分別為 0.82、0.85、0.87 與 0.87。結論  通過入重癥監護病房時測的乳酸、年齡、急性生理評分Ⅲ、血紅蛋白、平均動脈壓及體質量指數 6 個危險因素構建的 XGBoost 模型的臨床預測效能較好,有利于醫生臨床決策。

引用本文: 李夏蔭, 邢彥, 趙晉, 柏明, 趙麗娟, 于艷, 周美蘭, 孫世仁. 經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橫紋肌溶解致急性腎損傷患者死亡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華西醫學, 2024, 39(7): 1041-1047. doi: 10.7507/1002-0179.20240609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血液吸附——第 30 屆急性疾病質量倡議工作組專家共識報告》解讀
  • 下一篇

    急性腎損傷患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中早期液體超負荷變化和死亡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