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燚 1 , 王瑤 1 , 代禮 1 , 王芳 1 , 陳志文 1 , 張凌 2 , 王艷艷 3
  •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腎臟病研究所(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創新研究室/護理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索局部枸櫞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RCA)在膿毒癥合并高乳酸血癥患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中的應用情況,為此類患者的 RCA 臨床應用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納入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行 RCA-CRRT 的膿毒癥患者。根據 CRRT 開始前初始乳酸水平將患者分為乳酸正常組(≤2.0 mmol/L)和高乳酸血癥組(>2.0 mmol/L),并對中度高乳酸血癥(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和重度高乳酸血癥(≥4.0 mmol/L)患者進行亞組分析。進行傾向評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并比較不同組別患者的基線特征和結局指標。結果  共納入 441 例患者,乳酸正常組 228 例,高乳酸血癥組 213 例。PSM 前,乳酸正常組與高乳酸血癥組的肝衰竭比例、慢性腎臟病比例、平均動脈壓、碳酸氫根、總膽紅素、肌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SM 后,乳酸正常組與高乳酸血癥組均為 162 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乳酸正常組與高乳酸血癥組的枸櫞酸蓄積發生率分別為 13.0%和 25.9%(P<0.05)。兩組的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高鈉血癥、濾器凝血事件發生率以及住院期間死亡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顯示,乳酸正常組與高乳酸血癥組首個體外循環壽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13 例高乳酸血癥患者中,中度高乳酸血癥 186 例,重度高乳酸血癥 27 例。PSM 前,中度與重度高乳酸血癥組的男性比例、糖尿病比例、白蛋白水平、國際標準化比值、白細胞介素-6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SM 后,中度與重度高乳酸血癥組均為 22 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度高乳酸血癥組與重度高乳酸血癥組的枸櫞酸蓄積發生率分別為 18.2%和 50.0%(P<0.05)。兩組的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高鈉血癥、濾器凝血事件發生率以及住院期間死亡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顯示,中度高乳酸血癥組與重度高乳酸血癥組首個體外循環壽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RCA 用于膿毒癥伴高乳酸血癥患者的 CRRT 抗凝時,枸櫞酸蓄積發生率較高(尤其是重度高乳酸血癥患者),應嚴密監測。

引用本文: 鄭燚, 王瑤, 代禮, 王芳, 陳志文, 張凌, 王艷艷. 局部枸櫞酸抗凝在膿毒癥合并高乳酸血癥患者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中的應用. 華西醫學, 2024, 39(7): 1075-1081. doi: 10.7507/1002-0179.20240613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熱射病的臨床特征及死亡危險因素分析
  • 下一篇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膿毒癥相關急性腎損傷 oXiris 濾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中的抗凝效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