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重慶 4000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構建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敏感指標體系,用于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為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質量的評價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PubMed、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數據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 2024 年 4 月 1 日。采用結構-過程-結果三維質量體系模型作為理論依據,并通過半結構式訪談,編制包含 3 個一級指標、9 個二級指標和 30 個三級指標的專家函詢問卷。通過 2 輪專家函詢確定最終的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敏感指標體系。結果  共 25 名專家參與問卷調查。2 輪專家函詢的積極系數分別 96%(24/25)、100%(24/24),2 輪函詢專家權威系數均為 0.906。最終形成的護理敏感指標包括 3 個一級指標、6 個二級指標和 21 個三級指標。所有指標均與肢體血循環監測密切相關,從結構指標、過程指標及結局指標 3 個維度綜合提高肢體血循環監測專科護理工作質量。結論  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敏感指標體系專科特色強,不僅明確了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還系統地構建了血循環監測質量管理層面的要求和標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及實用性。

引用本文: 何永琴, 易德坤, 李玉, 賴淋雨, 張玉梅. 肢體血循環監測護理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 華西醫學, 2024, 39(10): 1606-1610. doi: 10.7507/1002-0179.20240616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脊髓損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的最佳證據總結
  • 下一篇

    骨關節炎患者睡眠障礙非藥物干預的最佳證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