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究術前癥狀持續時間對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行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后療效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3月行單節段CDA且符合選擇標準的90例CSR患者臨床資料,根據術前癥狀持續時間分為早期干預組(59例,術前癥狀持續時間<24個月)和晚期干預組(31例,術前癥狀持續時間≥24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吸煙狀況、手術節段及術前頸部功能障礙指數(NDI)、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頸椎曲度(cervical lordosis,CL)、C2~C7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換節段角(disc angle,DA)、置換節段ROM(disc ROM,DROM)、置換節段間隙高度(disc intervertebral height,DIH)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早期干預組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略高于晚期干預組(P<0.05)。記錄并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等圍術期指標;采用末次隨訪時JOA評分、NDI及VAS評分較術前的變化值評價臨床療效,采用術前、術后即刻及末次隨訪時的CL、C2~C7 ROM、DA、DROM、DIH進行影像學評估;末次隨訪時,評估假體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異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椎體前緣骨吸收(anterior bone loss,ABL)及假體下沉。 結果 術后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4~120個月,平均53.4個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隨訪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晚期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長于早期干預組(P<0.05)。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JOA評分、NDI及VAS評分的手術前后變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兩組均未出現手術翻修者,末次隨訪時兩組HO、ABL及假體下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評估示,手術前后各時間點兩組間CL、C2~C7 ROM、DA、DROM、DIH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示,早期干預組末次隨訪時尚能維持術后即刻的CL,而晚期干預組CL已恢復術前水平;兩組患者C2~C7 ROM、DROM及DA在末次隨訪時均恢復至術前水平,DIH在術后即刻均顯著增大,并維持至末次隨訪。 結論 術前癥狀持續時間對CSR患者CDA術后療效具有顯著影響,與術前癥狀持續時間<24個月患者相比,≥24個月者術后住院時間更長,CL的維持能力可能更差。

引用本文: 李益, 何俊波, 吳廷奎, 丁琛, 王貝宇, 劉浩. 術前癥狀持續時間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行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后療效的影響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2): 176-182. doi: 10.7507/1002-1892.20231007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單側雙通道內鏡下單純減壓與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Ⅰ度退變性腰椎滑脫的療效比較研究
  • 下一篇

    一次離心法制備兔貧白細胞富血小板血漿的離心條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