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廣州 510006);
  • 2. 佛山市中醫院足踝外科(廣東佛山 5280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距舟楔關節融合術中髂骨植骨與不植骨治療Müller-Weiss病(Müller-Weiss diseases,MWD)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1月接受距舟楔關節融合術治療且符合選擇標準的44例(44足)MWD患者臨床資料。其中25例術中行自體髂骨結構性植骨(植骨組),19例不植骨(未植骨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身體質量指數、病程、側別、Maceira分期以及術前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正/側位Meary角、Pitch角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兩組手術時間、手術費用及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AOFAS評分、VAS評分評價患足功能及疼痛程度;基于X線片測量正/側位Meary角以及Pitch角,術后觀察關節骨性融合情況。計算上述指標手術前后差值(變化值)進行組間比較,評價療效差異。結果  兩組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組手術時間及手術費用均多于未植骨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獲隨訪,未植骨組隨訪時間16~77個月,中位時間41.0個月;植骨組為16~80個月,中位時間40.0個月。植骨組發生足背內側皮膚麻木1例、內固定物刺激2例、髂骨取骨區疼痛1例,未植骨組足背內側皮膚麻木1例、小腿肌肉萎縮1例;兩組并發生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兩組AOFAS評分較術前提高、VAS評分下降,正/側位Meary角以及Pitch角均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指標變化值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骨延遲愈合、骨不連發生,末次隨訪時均達到關節骨性融合。結論  距舟楔關節融合術治療MWD時,聯合自體髂骨植骨或不植骨處理的臨床療效和影像學改善程度無明顯差異。但不植骨處理可縮短手術時間及手術費用,并且可以避免因自體取骨引發的取骨供區并發癥。

引用本文: 鄒保利, 白文博, 沈國棟, 張凱亭, 徐鏡程, 朱永展. 距舟楔關節融合術中植骨與不植骨治療Müller-Weiss病的比較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3): 309-314. doi: 10.7507/1002-1892.20231200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跟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系統治療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 下一篇

    miR-515-5p靶向Toll樣受體4調控髓樣分化因子88/NF-κB通路抑制骨關節炎軟骨細胞凋亡及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