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市人民醫院骨科(安徽阜陽 236000);
  • 2. 安徽醫科大學兒童醫學中心(合肥 230051);
  • 3.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骨科(江西贛州 341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下閉合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不同類型不穩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兒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3個醫療中心收治的94例不穩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兒臨床資料。根據Song分型及是否合并關節脫位分為3組,其中Song 4型42例(A組)、Song 5型38例(B組)、合并關節脫位14例(C組)。3組患兒性別、年齡、側別、致傷原因、受傷至手術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采用超聲引導下閉合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記錄并比較3組患兒手術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超聲評估閉合復位失敗情況。末次隨訪時行X線片檢查,測量患側Baumann角、髁干角、提攜角、外側骨贅等影像學指標;并測量患側肘關節伸直、屈曲、旋前、旋后活動度;采用Mayo評分評價肘關節功能。 結果  A組手術時間顯著多于B、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C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C組分別有7、2、5例發生閉合復位失敗,失敗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8個月,平均15.7個月;3組隨訪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A 組2例延遲愈合,4例針道感染,1例滑車壞死,39例發生外側骨贅;B組1例畸形愈合,5例針道感染,1例再移位,26例發生外側骨贅;C組2例針道感染,10例發生外側骨贅。3組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均無肘內、外翻畸形發生。末次隨訪時,除A組髁干角顯著大于B、C組(P<0.05)外,其余影像學指標、肘關節活動度及Mayo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超聲引導下閉合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Song 4型肱骨外髁骨折手術時間長、術后并發癥多,更易發生外側骨贅。

引用本文: 劉朝宇, 賈國強, 黃秀明, 申向陽, 姚杰, 馬海龍. 超聲引導閉合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不同類型兒童不穩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療效比較.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3): 278-283. doi: 10.7507/1002-1892.20231201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腘肌腱裂孔前區縫合在外側盤狀半月板損傷并腘肌腱區不穩治療中的應用
  • 下一篇

    外固定架結合克氏針固定與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肘內翻畸形療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