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霈 1,2,3,4,5,6 , 周銘杰 1,2,3,4,5,6 , 陳楚翔 1,2,3,4,5,6 , 王洪立 7,8 , 蔣蘇 1,2,3,4,5,6
  • 1.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手功能重建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 3. 上海市周圍神經顯微外科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 4.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 200040);
  • 5.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上海 200040);
  • 6. 復旦大學手外科研究所(上海 200040);
  • 7.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上海 200040);
  • 8. 復旦大學脊柱外科中心(上海 2000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綜述頸椎術后C5麻痹(C5 palsy,C5P)研究進展,為臨床治療C5P患者提供參考。方法 廣泛查閱國內外頸椎術后C5P相關文獻,系統性闡述C5P發病機制、危險因素、臨床表現及診斷、預防、治療措施新進展。結果  C5P為頸椎術后出現的C5神經支配區肌肉無力,表現為肩外展、屈肘受限,發生率>5%,可能由節段性脊髓損傷或神經根機械損傷導致。對于存在危險因素患者,術中仔細操作及采取預防性措施可減少術后C5P的發生。大部分患者經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后功能可恢復,6個月以上無明顯好轉者可予以手術干預,可選用椎間孔減壓、神經移位等手術方案。結論  有關C5P發病機制及預防措施等已取得一定研究進展,但對于干預時機和手術方式仍需進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 徐晨霈, 周銘杰, 陳楚翔, 王洪立, 蔣蘇. 頸椎術后C5麻痹病因分析及臨床干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5): 608-612. doi: 10.7507/1002-1892.20240200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促進周圍神經再生的實驗研究
  • 下一篇

    兒童肱骨遠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區骨折治療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