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廣州 510006);
  • 2. 佛山市中醫院足踝外科(廣東佛山 5280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評估外側合頁骨折(lateral hinge fracture,LHF)對踝上截骨術(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早期療效的影響,并探究導致其產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 39 例(39足)采用SMO治療的踝內翻性骨關節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 29 例;年齡41~71歲,平均57.7歲。Takakura分期:Ⅱ期6足,Ⅲa期19足,Ⅲb期14足。依據術后即刻 X 線片判斷外側合頁位置是否并發LHF,比較發生與未發生LHF患者的截骨愈合時間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脛骨關節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TAS)、脛骨外側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和距骨傾斜角(tibiotalar angle,TT)手術前后變化值。對發生與未發生LHF患者的年齡、性別、側別、身體質量指數、Takakura分期、術前VAS評分、術前AOFAS評分、術前TAS、術前TLS、術前TT、SMO矯正角、截骨撐開量、截骨處內側至踝關節線距離(distance from medial osteotomy to ankle joint line,MD)、截骨處外側至踝關節線距離(distance from lateral osteotomy to ankle joint line,LD)等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進一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SMO術中發生LHF的危險因素。 結果 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2~54個月,平均27.1個月。術中13足發生LHF(A組),26足未發生LHF(B組)。X線片復查示A組1例合并脛骨關節面劈裂骨折患者出現截骨延遲愈合,予以石膏固定后成功愈合;其余患者截骨均愈合,兩組患者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VAS評分、AOFAS評分及TAS、TLS、TT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指標手術前后變化值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示,發生與未發生LHF患者的SMO矯正角、截骨撐開量和L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示,LD過大是SMO術中發生LHF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  SMO術中外側合頁位置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LHF發生,采取合適治療和康復方案,術后可獲得與未發生LHF患者相似的早期療效。

引用本文: 張凱亭, 李卓, 揭珂, 徐鏡程, 鄒保利, 莫方東, 鄒運璇, 朱永展. 外側合頁骨折對踝上截骨術早期療效的影響及危險因素分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6): 742-747.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02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脛骨平臺下低密度區骨量及體積對下肢力線影響的有限元分析
  • 下一篇

    基于低溫沉積3D打印技術構建新型組織工程半月板支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