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骨科(武漢 43001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使用高分子聚乙烯假體在術后隨訪15年以上的骨溶解發生情況。 方法 回顧分析2000年6月—2004年4月日本金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84例(105髖)行THA治療的髖關節疾病患者臨床資料。男7例,女77例;年齡41~75歲,平均56.4歲。繼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炎94髖、骨盆截骨術后4髖、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炎2髖、創傷性髖關節骨關節炎2髖、股骨頭壞死2髖、類風濕性關節炎1髖。Crowe分型:Ⅰ型79髖、Ⅱ型19髖、Ⅲ型6髖、Ⅳ型1髖。患者均使用第一代高分子聚乙烯髖臼內襯聯合26 mm氧化鋯股骨頭。術后攝X線片分析髖臼假體周圍輻射透光情況及骨溶解發生情況,并于末次隨訪時測量垂直距離(骨盆下邊緣淚滴線與髖關節旋轉中心垂線相交處的距離)、水平距離(髖關節旋轉中心至淚滴下緣淚滴間線與垂直線相交處的水平距離)、髖臼杯前傾角;并行CT掃描及CT三維多平面重建(three-dimensional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3D-MPR)分析髖臼和股骨側骨溶解情況;結合X線片和CT結果,根據Narkbunnam提出的評分標準對骨溶解進行評價。 結果 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5~18年,平均15.9年。術后發生髖關節脫位1髖,假體周圍骨折1髖;均未發生髖臼松動或內襯斷裂。除1例術后X線片檢查發現髖臼處有1條可透射線外,余83例X線片未顯示任何髖臼或股骨側可透射線;無1例患者行髖關節翻修術。末次隨訪時X線片檢查示,髖臼杯前傾角?10°~39°,平均22°;垂直距離3.5~47.1 mm,平均24.6 mm;水平距離22.6~48.1 mm,平均31.7 mm。末次隨訪時X線片和CT 3D-MPR圖像示患者均未出現髖臼或股骨骨溶解,根據Narkbunnam提出的骨溶解評分標準示任何區域均為0分。結論 高分子聚乙烯假體不會增加THA術后遠期骨溶解并發癥風險。

引用本文: 王希鵬, 劉江濤. 高分子聚乙烯假體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遠期CT成像骨溶解分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9): 1079-108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04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前交叉韌帶完整性對內側活動平臺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短中期療效的影響
  • 下一篇

    超聲骨刀系統行椎板切除、后縱韌帶骨化塊切斷聯合去后凸矯形治療多節段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