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益南 1,2 # , 張靜逸 3 , 冉永峰 3 , 李博 3 , 蔡曉斌 2 # , 江濤 3 , 薛德挺 1
  • 1.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杭州 310009);
  • 2.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骨科(浙江麗水 323000);
  • 3. 杭州華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脫細胞真皮基質(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磷酸氫鈣(dicalcium phosphate,DCP)復合支架的理化特性、成骨性能及在兔股骨髁缺損模型中的成骨能力。方法  采用微纖維化技術制備ADM/DCP復合支架,行DNA殘留、脂肪含量及α-半乳糖基抗原(α-1,3-galactosyle,α-Gal)抗原表位數檢測ADM/DCP復合支架的脫細胞效果;場發射掃描電鏡觀察及壓汞儀測定支架孔隙率行支架微觀結構表征;行支架X射線衍射分析晶型是否發生變化;支架溶解性檢測溶液pH值和鈣離子含量;支架體外礦化實驗觀察表面礦化物。選取健康雄性新西蘭大白兔12只,制備兔股骨髁缺損模型,左、右側缺損處分別植入ADM/DCP復合支架(實驗組)和骼金?人工骨修復材料(對照組)。術后6、12周取材行大體觀察;行Micro-CT檢測并定量分析相關指標 [骨體積(bone volume,BV)、骨體積分數(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表面積和骨體積之比(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數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間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觀察骨缺損修復及骨基質成熟情況。 結果  大體觀察示ADM/DCP復合支架為白色海綿狀固體。與ADM相比,ADM/DCP復合支架的DNA殘留、脂肪含量和α-Gal抗原含量均大幅降低(P<0.05)。場發射掃描電鏡觀察示ADM/DCP復合支架具有多孔聯通結構,豬真皮纖維上附著DCP顆粒;壓汞儀測得ADM/DCP復合支架孔隙率為76.32%±1.63%。X射線衍射分析示,ADM/DCP復合支架中的DCP晶相保持完整。體外礦化結果示ADM/DCP復合支架的羥基磷灰石層基本成熟。兔股骨髁缺損修復實驗示,術后12周切口完全愈合,無骨痂、骨贅。術后12周,Micro-CT觀察示兩組材料缺損部位已完成骨性愈合且生成大量新生骨組織,密度與周圍骨組織無差異,兩組材料成骨性能相當;除實驗組Tb.Sp 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外,兩組BV、BV/TV、BS/BV、Tb.Th、Tb.N、BM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12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示兩組新生骨和自體骨融合良好,骨組織均趨于成熟。 結論  ADM/DCP復合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修復兔股骨髁缺損具有與人工骨修復材料相似的成骨能力,是骨修復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支架材料。

引用本文: 藍益南, 張靜逸, 冉永峰, 李博, 蔡曉斌, 江濤, 薛德挺. 脫細胞真皮基質/磷酸氫鈣骨復合支架的制備和體內成骨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6): 755-762.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05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低溫沉積3D打印技術構建新型組織工程半月板支架的研究
  • 下一篇

    3D生物打印技術在耳廓修復重建中的應用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