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貴州遵義 563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改良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的中期療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采用改良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治療30例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18~41歲,平均27.3歲。肩關節脫位3~7次,平均4.9次;肩關節末次脫位至手術時間3~10 d,平均4.1 d。肩胛盂骨缺損均超過20%。合并Hill-Sachs損傷27例。術前、術后1個月、6個月和末次隨訪時,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評分、Rowe評分、美國肩肘外科協會(ASES)評分、Walch-Duplay評分及0° 外旋、外展90° 外旋活動度評價肩關節疼痛及功能。復查肩關節X線片、CT掃描及三維重建,觀察喙突骨塊在位、愈合吸收及肩胛盂缺損糾正、肩關節退行性改變程度等情況。結果  手術時間51~79 min,平均68.4 min。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6~60個月,平均44.6個月。術后VAS評分、UCLA評分、Rowe評分、ASES評分、Walch-Duplay評分以及0° 外旋、外展90° 外旋活動度均較術前改善(P<0.05);術后隨時間延長各指標進一步改善,各時間點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復查示,術后1 d喙突骨塊位于肩胛盂前下方;隨訪期間無肩關節骨關節炎發生,肩胛盂解剖結構正常,無喙突骨塊延遲愈合或不愈合。1例因摔傷后骨折,于術后20個月關節鏡下二次探查見喙突骨塊塑形良好,肩胛盂平整,無骨塊吸收及骨關節炎發生。結論  改良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功能恢復較好,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可獲得較好中期療效。

引用本文: 劉修齊, 仲鶴鶴, 陳方, 金瑛, 向寬, 謝淘, 熊華章, 吳術紅. 改良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的中期療效觀察.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6): 679-683.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12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LU-tarjet一致弧技術在治療復發性肩關節脫位伴關節盂巨大缺損中的應用
  • 下一篇

    彈性固定骨遮擋方法治療肩關節復發脫位的手術意外及術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