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宋慶法, 邵振興, 崔國慶. 彈性固定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Cuistow手術)研究進展.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6): 641-64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313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之一,但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脫位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關節,占全身關節脫位患者的40%以上,尤其常見于青壯年運動群體[1]。肩關節脫位以前向脫位多見,容易導致局部結構破壞,受輕微外力可再次脫位,稱為“肩關節前向不穩”。對于肩關節前向不穩保守治療效果欠佳,一般需手術治療,喙突移位手術是常用術式之一,尤其適用于骨缺損相對較大以及運動需求較高的人群[2-6]。喙突移位手術通過將喙突與聯合腱移植至關節盂前下方,從而為肩關節前向不穩提供一個骨性阻擋和軟組織阻擋,根據骨塊位置分為Bristow手術和Latarjet手術[7-8]。
喙突移位手術中喙突骨塊傳統采用螺釘固定[9-10],但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骨不完全愈合、骨塊吸收、骨塊骨折、螺釘松動或斷裂以及與肱骨頭碰撞發生相關并發癥等[11-12]。為了避免上述問題,Boileau等[13]提出在喙突移位手術中使用線袢固定,相對于螺釘的金屬剛性固定,線袢固定又稱為“彈性固定”。在后續研究中,Boileau及其團隊報道使用彈性固定的Latarjet手術骨愈合率為91%,而Bristow手術僅為74%[14]。為了提高傳統Bristow手術的骨愈合率,本課題組將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嵌入式榫卯結構(Inlay)運用到Bristow手術中,并命名為“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Chinese unique Inlay Bristow,Cuistow)”,中期隨訪結果證實了其可靠性和優越性[15-17]。術中通過嵌入式結構可以增加移植骨塊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從而提升術后移植骨塊愈合率,尤其對于彈性固定有較大臨床意義。目前,關于喙突移位手術,尤其是Cuistow手術中彈性固定的方式、與傳統螺釘固定比較的優缺點及生物力學穩定性等方面缺乏一致性觀點。因此,本文就彈性固定的起源和發展、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研究進展及我們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 彈性固定的起源和發展
1.1 傳統螺釘固定的不足
既往喙突移位手術中,轉移的喙突骨塊大多使用螺釘固定,螺釘固定生物力學穩定性及臨床效果已較明確[3,6,18]。但螺釘屬于金屬制品,螺釘固定可能引發一系列相關并發癥[10-11]。Butt等[19]通過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喙突移位手術后最常見并發癥是由螺釘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他們統計了30項研究(包含1658例患者),螺釘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6.5%。我們總結螺釘固定的并發癥和不足如下:① 術后肩關節過度活動可能導致螺釘出現問題,比如螺釘彎曲、斷裂、松動或脫落等,尤其對于職業運動員,這種風險更加突出。② 手術過程中,螺釘的長度和深度很難精確控制。螺釘過長可能會對神經造成損傷,或者刺激局部軟組織;而螺釘過短可能固定不牢固,進而導致術后喙突骨塊無法愈合,甚至出現骨塊移位。Butt等[19]的研究提示使用螺釘固定的喙突移位手術術后骨塊不愈合或移位發生率平均為10.1%。③ 關節鏡下喙突移位手術目前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關節鏡下完成螺釘定位和植入較為困難,容易引起螺釘位置欠佳[20-21]。
1.2 彈性固定的起源、發展和優勢
為彌補傳統螺釘固定的不足,2012年Boileau等[13]報道了一種彈性固定方式——線袢(Button),并對采用彈性固定的Latarjet手術患者進行了6個月隨訪,發現該固定方式術后骨愈合率為91%,與既往螺釘固定的骨愈合率相似,并且骨塊定位更準確,同時避免了螺釘相關并發癥。2019年該學者又對采用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后的121例肩關節前向不穩患者進行了2年以上隨訪,發現骨愈合率達95%,術后復發率為3%,并且93%患者術后重返運動[22]。Xu等[23]報道了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后隨訪3年的結果,發現臨床療效滿意,并且通過術后CT評估移植骨塊發現彈性固定實現了很好的關節盂重塑。Shao等[24]報道了全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結果,發現術后3年所有患者臨床評分改善均超過了最小臨床意義差值,移植骨塊愈合率達96.7%。生物力學研究方面,目前多項研究[25-28]顯示彈性固定與螺釘固定的喙突移位手術在生物力學強度方面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彈性固定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效果已得到了初步證實,而且在喙突移位手術中使用彈性固定能夠避免螺釘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1.3 彈性固定的不足
在喙突移位手術中,與螺釘固定相比,部分學者認為彈性固定在移植骨塊愈合率和術后肩關節穩定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2021年,Bonnevialle等[29]進行了一項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螺釘固定,彈性固定的移植骨塊愈合時間更長,術后3個月CT評估顯示彈性固定骨愈合率僅為41%,而螺釘固定的移植骨塊已完全愈合。一項關于二者的多中心比較研究[30]報道了308例實施Latarjet手術的患者,其中螺釘固定組236例、彈性固定組72例,經過2年以上隨訪,彈性固定組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率高于螺釘固定組(8.3% vs. 2.5%,P=0.02)。然而,螺釘固定組有5.9%患者需要再次手術,其中57.2%與螺釘并發癥相關;而彈性固定組未出現因并發癥再次手術患者。2023年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11]顯示與彈性固定相比,Latarjet手術中采用螺釘固定可降低術后脫位復發風險,盡管部分患者因螺釘本身并發癥需要再次取出螺釘。與此相似,1項meta分析[10]納入了5篇關于兩種固定方式臨床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彈性固定的脫位復發率明顯高于螺釘固定(5.8% vs. 1.6%;OR=0.240,P=0.001)。目前關于兩種固定方式的臨床研究多為證據等級較低的回顧性研究,未來需要進一步高質量研究以及更長時間隨訪評估兩種固定方式的優劣。
1.4 彈性固定不同處理方式的效果差異
對于喙突移位手術,目前彈性固定有多種方式,如使用1套線袢或2套線袢、打結時是否使用加壓器等。2022年Boileau等[31]比較了彈性固定打結時是否使用加壓器的區別,通過術后6個月CT評估移植骨愈合程度,發現直接使用手打結的骨愈合率為74%(25/34),使用加壓器打結的骨愈合率為94%(33/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arret等[32]探究了Latarjet手術中使用線袢的數量與臨床結果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與使用1套線袢相比,使用2套線袢并未帶來任何臨床效果上的優勢,反而增加了手術復雜性,操作時間約延長20 min。
2 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
2.1 Cuistow手術的研究進展
經典喙突移位手術根據喙突骨塊長短以及放置方式不同分為Bristow手術和Latarjet手術。多項研究[7-8,33]證實與Latarjet手術相比,Bristow手術時間更短、對局部結構破壞較小、患者重返運動比例更高;但Bristow手術只有1枚螺釘固定,并且移植喙突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相對更小,移植骨塊愈合率低于Latarjet手術。另外,多項研究[34-36]證實喙突移位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移植骨塊與關節盂之間達骨愈合,而骨不愈合是喙突移位術后肩關節不穩定復發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經典Bristow骨愈合率低的問題,本團隊基于中國傳統建筑中嵌入式榫卯結構對經典Bristow術式進行改良,采用特定器械將喙突根部修整成骨柱,在關節盂前下方制造與之匹配的骨槽。這種手術方式大大增加了移植喙突與關節盂之間的接觸面積和穩定性,有望提升傳統喙突移位手術的骨愈合率,并將其命名為“Cuistow手術”[15,37-39]。Gao等[40]的生物力學試驗證實基于嵌入式結構的Cuistow手術比經典喙突移位手術的初始生物力學穩定性更高。在臨床效果方面,本團隊對采用螺釘固定Cuistow手術的51例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術后3個月移植骨塊愈合率為92.1%,術后1年達96.4%;所有患者末次隨訪時 [隨訪時間(36.1±3.7)個月] 均恢復正常生活,無肩關節不穩定復發,治療效果滿意[16]。本團隊另一項研究對177例采用Cuistow手術且具有運動需求的患者進行2年以上隨訪,結果顯示94.4%患者術后重返運動,86.6%恢復至傷前運動水平,僅有2例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41]。由此可見,Cuistow手術相較于傳統Bristow手術在生物力學穩定性和骨愈合率方面表現更優。
2.2 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
相對于傳統金屬螺釘固定,一些研究[29]認為彈性固定在移植骨愈合方面表現更差,尤其是Bristow手術。Boileau等[13]報道在關節鏡下Bristow手術中使用彈性固定者術后半年移植骨愈合率僅為74%。Cuistow手術由于能夠增加移植骨塊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和初始穩定性,有望獲得比采用彈性固定Bristow手術患者更高的骨愈合率。本團隊對關節鏡下采用彈性固定Cuistow手術的56例患者進行3年隨訪,發現末次隨訪時移植骨愈合率達96.4%,遠遠高于采用彈性固定Bristow手術者[17]。另外,本團隊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對采用螺釘固定(63例)和彈性固定(54例)的Cuistow手術患者進行2年以上隨訪,發現兩種固定方式均實現了較高的移植骨塊愈合率(螺釘固定98.4%、彈性固定96.3%,P>0.05);兩者臨床結果均滿意,術后僅1例彈性固定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但螺釘固定患者在移植骨吸收率(47.6% vs. 18.5%)和內植物相關并發癥發生率(7.9% vs. 0)方面表現更差[39]。由此可見,針對傳統喙突移位手術采用彈性固定移植骨愈合率低的問題,Cuistow手術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未來需要更長時間隨訪評估彈性固定Cuistow手術的遠期效果。
Cuistow手術采用螺釘固定還是彈性固定,我們認為兩種方式均可選擇,具體取決于患者需求和醫生對手術技術的掌握程度。在彈性固定手術技術方面,與Boileau等[13]報道技術不同,我們在彈性固定術中未使用加壓器,在原有線袢基礎上穿入1根高強度縫線,這根高強度縫線既可在收袢過程中起到牽引作用,又可在收袢固定后打結,進一步加強線袢的穩定性[17]。另外,在使用線袢的手術中,可以將打結后的收袢線縫合前下關節囊和盂唇后,使用外排錨釘固定于關節盂3點鐘或5點鐘位置,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移植骨塊的穩定性,同時該方式可以將移植骨塊置于關節囊外[17]。對于Cuistow手術,螺釘固定關節盂骨槽直徑通常為10 mm、深度為7 mm;相應地,喙突根部骨柱通常也修整為10 mm×7 mm[15]。對于采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我們認為若術前評估喙突足夠長(>17 mm),且關節盂骨缺損程度不大(<15%),可以將骨槽和骨柱長度增加至9 mm,以進一步提升彈性固定的移植骨塊穩定性和骨愈合率。
3 總結與展望
彈性固定是喙突移位手術中的一種新穎固定方式,能夠避免傳統螺釘固定引起的金屬內植物相關并發癥。彈性固定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效果已初步得到證實,但與傳統螺釘固定相比,其在骨愈合率和術后復發率方面仍存在爭議。Cuistow手術可能是提升彈性固定骨愈合率的一種解決方案。
目前關于彈性固定的文獻證據等級相對較低,未來需要更高等級證據研究來比較彈性固定與傳統螺釘固定的優劣。Cuistow手術是喙突移位手術的中國經驗,其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優勢已得到初步證實。然而,目前Cuistow手術臨床研究的隨訪時間相對較短,需要更長時間隨訪來驗證其遠期臨床效果。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
作者貢獻聲明 崔國慶:文章構思及設計;邵振興:觀點形成,文章審改;宋慶法:文獻查閱、分析總結、文章撰寫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之一,但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脫位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關節,占全身關節脫位患者的40%以上,尤其常見于青壯年運動群體[1]。肩關節脫位以前向脫位多見,容易導致局部結構破壞,受輕微外力可再次脫位,稱為“肩關節前向不穩”。對于肩關節前向不穩保守治療效果欠佳,一般需手術治療,喙突移位手術是常用術式之一,尤其適用于骨缺損相對較大以及運動需求較高的人群[2-6]。喙突移位手術通過將喙突與聯合腱移植至關節盂前下方,從而為肩關節前向不穩提供一個骨性阻擋和軟組織阻擋,根據骨塊位置分為Bristow手術和Latarjet手術[7-8]。
喙突移位手術中喙突骨塊傳統采用螺釘固定[9-10],但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骨不完全愈合、骨塊吸收、骨塊骨折、螺釘松動或斷裂以及與肱骨頭碰撞發生相關并發癥等[11-12]。為了避免上述問題,Boileau等[13]提出在喙突移位手術中使用線袢固定,相對于螺釘的金屬剛性固定,線袢固定又稱為“彈性固定”。在后續研究中,Boileau及其團隊報道使用彈性固定的Latarjet手術骨愈合率為91%,而Bristow手術僅為74%[14]。為了提高傳統Bristow手術的骨愈合率,本課題組將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嵌入式榫卯結構(Inlay)運用到Bristow手術中,并命名為“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Chinese unique Inlay Bristow,Cuistow)”,中期隨訪結果證實了其可靠性和優越性[15-17]。術中通過嵌入式結構可以增加移植骨塊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從而提升術后移植骨塊愈合率,尤其對于彈性固定有較大臨床意義。目前,關于喙突移位手術,尤其是Cuistow手術中彈性固定的方式、與傳統螺釘固定比較的優缺點及生物力學穩定性等方面缺乏一致性觀點。因此,本文就彈性固定的起源和發展、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研究進展及我們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 彈性固定的起源和發展
1.1 傳統螺釘固定的不足
既往喙突移位手術中,轉移的喙突骨塊大多使用螺釘固定,螺釘固定生物力學穩定性及臨床效果已較明確[3,6,18]。但螺釘屬于金屬制品,螺釘固定可能引發一系列相關并發癥[10-11]。Butt等[19]通過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喙突移位手術后最常見并發癥是由螺釘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他們統計了30項研究(包含1658例患者),螺釘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6.5%。我們總結螺釘固定的并發癥和不足如下:① 術后肩關節過度活動可能導致螺釘出現問題,比如螺釘彎曲、斷裂、松動或脫落等,尤其對于職業運動員,這種風險更加突出。② 手術過程中,螺釘的長度和深度很難精確控制。螺釘過長可能會對神經造成損傷,或者刺激局部軟組織;而螺釘過短可能固定不牢固,進而導致術后喙突骨塊無法愈合,甚至出現骨塊移位。Butt等[19]的研究提示使用螺釘固定的喙突移位手術術后骨塊不愈合或移位發生率平均為10.1%。③ 關節鏡下喙突移位手術目前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關節鏡下完成螺釘定位和植入較為困難,容易引起螺釘位置欠佳[20-21]。
1.2 彈性固定的起源、發展和優勢
為彌補傳統螺釘固定的不足,2012年Boileau等[13]報道了一種彈性固定方式——線袢(Button),并對采用彈性固定的Latarjet手術患者進行了6個月隨訪,發現該固定方式術后骨愈合率為91%,與既往螺釘固定的骨愈合率相似,并且骨塊定位更準確,同時避免了螺釘相關并發癥。2019年該學者又對采用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后的121例肩關節前向不穩患者進行了2年以上隨訪,發現骨愈合率達95%,術后復發率為3%,并且93%患者術后重返運動[22]。Xu等[23]報道了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后隨訪3年的結果,發現臨床療效滿意,并且通過術后CT評估移植骨塊發現彈性固定實現了很好的關節盂重塑。Shao等[24]報道了全關節鏡下彈性固定Latarjet手術結果,發現術后3年所有患者臨床評分改善均超過了最小臨床意義差值,移植骨塊愈合率達96.7%。生物力學研究方面,目前多項研究[25-28]顯示彈性固定與螺釘固定的喙突移位手術在生物力學強度方面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彈性固定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效果已得到了初步證實,而且在喙突移位手術中使用彈性固定能夠避免螺釘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1.3 彈性固定的不足
在喙突移位手術中,與螺釘固定相比,部分學者認為彈性固定在移植骨塊愈合率和術后肩關節穩定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2021年,Bonnevialle等[29]進行了一項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螺釘固定,彈性固定的移植骨塊愈合時間更長,術后3個月CT評估顯示彈性固定骨愈合率僅為41%,而螺釘固定的移植骨塊已完全愈合。一項關于二者的多中心比較研究[30]報道了308例實施Latarjet手術的患者,其中螺釘固定組236例、彈性固定組72例,經過2年以上隨訪,彈性固定組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率高于螺釘固定組(8.3% vs. 2.5%,P=0.02)。然而,螺釘固定組有5.9%患者需要再次手術,其中57.2%與螺釘并發癥相關;而彈性固定組未出現因并發癥再次手術患者。2023年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11]顯示與彈性固定相比,Latarjet手術中采用螺釘固定可降低術后脫位復發風險,盡管部分患者因螺釘本身并發癥需要再次取出螺釘。與此相似,1項meta分析[10]納入了5篇關于兩種固定方式臨床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彈性固定的脫位復發率明顯高于螺釘固定(5.8% vs. 1.6%;OR=0.240,P=0.001)。目前關于兩種固定方式的臨床研究多為證據等級較低的回顧性研究,未來需要進一步高質量研究以及更長時間隨訪評估兩種固定方式的優劣。
1.4 彈性固定不同處理方式的效果差異
對于喙突移位手術,目前彈性固定有多種方式,如使用1套線袢或2套線袢、打結時是否使用加壓器等。2022年Boileau等[31]比較了彈性固定打結時是否使用加壓器的區別,通過術后6個月CT評估移植骨愈合程度,發現直接使用手打結的骨愈合率為74%(25/34),使用加壓器打結的骨愈合率為94%(33/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arret等[32]探究了Latarjet手術中使用線袢的數量與臨床結果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與使用1套線袢相比,使用2套線袢并未帶來任何臨床效果上的優勢,反而增加了手術復雜性,操作時間約延長20 min。
2 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
2.1 Cuistow手術的研究進展
經典喙突移位手術根據喙突骨塊長短以及放置方式不同分為Bristow手術和Latarjet手術。多項研究[7-8,33]證實與Latarjet手術相比,Bristow手術時間更短、對局部結構破壞較小、患者重返運動比例更高;但Bristow手術只有1枚螺釘固定,并且移植喙突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相對更小,移植骨塊愈合率低于Latarjet手術。另外,多項研究[34-36]證實喙突移位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移植骨塊與關節盂之間達骨愈合,而骨不愈合是喙突移位術后肩關節不穩定復發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經典Bristow骨愈合率低的問題,本團隊基于中國傳統建筑中嵌入式榫卯結構對經典Bristow術式進行改良,采用特定器械將喙突根部修整成骨柱,在關節盂前下方制造與之匹配的骨槽。這種手術方式大大增加了移植喙突與關節盂之間的接觸面積和穩定性,有望提升傳統喙突移位手術的骨愈合率,并將其命名為“Cuistow手術”[15,37-39]。Gao等[40]的生物力學試驗證實基于嵌入式結構的Cuistow手術比經典喙突移位手術的初始生物力學穩定性更高。在臨床效果方面,本團隊對采用螺釘固定Cuistow手術的51例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術后3個月移植骨塊愈合率為92.1%,術后1年達96.4%;所有患者末次隨訪時 [隨訪時間(36.1±3.7)個月] 均恢復正常生活,無肩關節不穩定復發,治療效果滿意[16]。本團隊另一項研究對177例采用Cuistow手術且具有運動需求的患者進行2年以上隨訪,結果顯示94.4%患者術后重返運動,86.6%恢復至傷前運動水平,僅有2例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41]。由此可見,Cuistow手術相較于傳統Bristow手術在生物力學穩定性和骨愈合率方面表現更優。
2.2 使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
相對于傳統金屬螺釘固定,一些研究[29]認為彈性固定在移植骨愈合方面表現更差,尤其是Bristow手術。Boileau等[13]報道在關節鏡下Bristow手術中使用彈性固定者術后半年移植骨愈合率僅為74%。Cuistow手術由于能夠增加移植骨塊與關節盂的接觸面積和初始穩定性,有望獲得比采用彈性固定Bristow手術患者更高的骨愈合率。本團隊對關節鏡下采用彈性固定Cuistow手術的56例患者進行3年隨訪,發現末次隨訪時移植骨愈合率達96.4%,遠遠高于采用彈性固定Bristow手術者[17]。另外,本團隊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對采用螺釘固定(63例)和彈性固定(54例)的Cuistow手術患者進行2年以上隨訪,發現兩種固定方式均實現了較高的移植骨塊愈合率(螺釘固定98.4%、彈性固定96.3%,P>0.05);兩者臨床結果均滿意,術后僅1例彈性固定患者肩關節不穩定復發;但螺釘固定患者在移植骨吸收率(47.6% vs. 18.5%)和內植物相關并發癥發生率(7.9% vs. 0)方面表現更差[39]。由此可見,針對傳統喙突移位手術采用彈性固定移植骨愈合率低的問題,Cuistow手術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未來需要更長時間隨訪評估彈性固定Cuistow手術的遠期效果。
Cuistow手術采用螺釘固定還是彈性固定,我們認為兩種方式均可選擇,具體取決于患者需求和醫生對手術技術的掌握程度。在彈性固定手術技術方面,與Boileau等[13]報道技術不同,我們在彈性固定術中未使用加壓器,在原有線袢基礎上穿入1根高強度縫線,這根高強度縫線既可在收袢過程中起到牽引作用,又可在收袢固定后打結,進一步加強線袢的穩定性[17]。另外,在使用線袢的手術中,可以將打結后的收袢線縫合前下關節囊和盂唇后,使用外排錨釘固定于關節盂3點鐘或5點鐘位置,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移植骨塊的穩定性,同時該方式可以將移植骨塊置于關節囊外[17]。對于Cuistow手術,螺釘固定關節盂骨槽直徑通常為10 mm、深度為7 mm;相應地,喙突根部骨柱通常也修整為10 mm×7 mm[15]。對于采用彈性固定的Cuistow手術,我們認為若術前評估喙突足夠長(>17 mm),且關節盂骨缺損程度不大(<15%),可以將骨槽和骨柱長度增加至9 mm,以進一步提升彈性固定的移植骨塊穩定性和骨愈合率。
3 總結與展望
彈性固定是喙突移位手術中的一種新穎固定方式,能夠避免傳統螺釘固定引起的金屬內植物相關并發癥。彈性固定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效果已初步得到證實,但與傳統螺釘固定相比,其在骨愈合率和術后復發率方面仍存在爭議。Cuistow手術可能是提升彈性固定骨愈合率的一種解決方案。
目前關于彈性固定的文獻證據等級相對較低,未來需要更高等級證據研究來比較彈性固定與傳統螺釘固定的優劣。Cuistow手術是喙突移位手術的中國經驗,其生物力學穩定性和臨床優勢已得到初步證實。然而,目前Cuistow手術臨床研究的隨訪時間相對較短,需要更長時間隨訪來驗證其遠期臨床效果。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
作者貢獻聲明 崔國慶:文章構思及設計;邵振興:觀點形成,文章審改;宋慶法:文獻查閱、分析總結、文章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