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廣東深圳 5180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喙突有限截骨線袢固定Latarjet(LU-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的中期療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2月,采用關節鏡下LU-tarjet手術治療56 例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齡18~41歲,平均26.3歲。肩關節脫位2~16次,平均7.5次。初次脫位至該次手術時間6個月~13年,中位時間4.6年。術前肩關節恐懼試驗及再復位試驗均為陽性;關節松弛度Beighton 評分1~7分,平均4.1 分;肩關節不穩定嚴重程度指數評分(ISIS)5~10分,平均7.8分。患側肩胛盂骨缺損面積15%~32%,平均22.4%,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Hill-Sachs損傷,Bankart損傷修復后再脫位6例。記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以及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手術前后肩關節活動度(前屈、后伸、外展、體側外旋、外展90° 外旋和內旋)及前屈、外展、外旋、內旋活動時肌力,肩關節功能美國肩肘外科協會(ASES)評分、Rowe 評分及Walch-Duplay 評分。通過X線片及三維CT分析移植喙突骨塊位置、骨塊愈合及塑形、肩胛盂骨缺損修復程度、肩關節退行性變化等。結果  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42~98 min,平均63.0 min;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5~7 年,平均6.3年。隨訪期間2例外傷導致肩關節半脫位、1例肩關節反復疼痛,余無其他相關并發癥發生。末次隨訪時,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體側外旋、外展90° 外旋及內旋活動度以及前屈、外展、外旋、內旋活動時肌力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肩關節功能ASES 評分、Rowe 評分及Walch-Duplay 評分均較術前提高(P<0.05)。影像學復查示,移植喙突骨塊垂直方向位置居中53例(94.64%)、偏上2例(3.57%)、偏下1例(1.79%);內外位置與肩胛盂齊平49例(87.50%)、偏內2例(3.57%)、偏外5例(8.93%)。術后喙突骨塊體積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其中術后6個月及1年時體積小于其他時間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移植喙突骨塊逐漸向四周延伸塑形,2~3年時形態基本穩定,肩胛盂最終與同側肱骨頭形成匹配的弧面結構,末次隨訪時喙突骨塊均達骨性愈合。末次隨訪時肩胛盂最適圓覆蓋率為89.6%~100%, 平均97.4%%;肩胛盂骨缺損面積為2.6%±1.3%,較術前(22.4%±5.4%)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肩關節均未出現明顯退行性改變。結論  LU-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可獲得良好中期療效。

引用本文: 吳冰, 陳派, 盧奕森, 梁新枝, 梁達強, 龍則靈, 李皓, 柳海峰, 歐陽侃, 陸偉. LU-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的中期療效.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6): 646-654.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5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彈性固定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Cuistow手術)研究進展
  • 下一篇

    保留喙肩韌帶喙突截骨Latarjet手術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早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