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骨科(福建漳州 363000);
  • 2. 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福州 3500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研制的反向牽引裝置在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術前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33例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根據術前牽引方法分為觀察組(16例,入院當天使用反向牽引裝置進行治療),對照組(17例,入院當天行跟骨牽引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患側側別、致傷原因、骨折Schatzker分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等待時間、術前相關并發癥(釘道松動、釘道滲液、釘道感染、軟組織壞死、軟組織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牽引后第4天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患者疼痛緩解情況,測量患側肢體腫脹值,采用制動舒適度評分表(ICQ)評估患者圍術期住院舒適度。 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及術前等待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術前相關并發癥;對照組3例患者出現釘道松動并滲液,2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牽引后第4天觀察組ICQ評分、VAS評分及患側肢體腫脹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線片示對照組跟骨牽引后脛骨平臺骨折分離及下肢力線有所恢復,但不如觀察組恢復明顯;觀察組骨折間隙明顯減小,脛骨平臺對位對線良好,側方成角畸形糾正。 結論  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入院后采用反向牽引裝置治療可加快軟組織周圍腫脹消退、減輕患者疼痛、縮短術前等待時間,提高患者術前生活質量,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療效良好。

引用本文: 陳明禮, 陳宗霖, 李洪瀚, 陳進鴻, 高鴻鵬, 黃淼, 薛觀錡, 林澤鵬, 楊榮源. 反向牽引裝置在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術前的應用效果.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7): 830-83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0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不同程度初級膝內翻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早期療效的影響研究
  • 下一篇

    髕骨骨折內固定術中判斷內外側關節面復位質量的新透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