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仁慈醫院脊柱外科(江蘇徐州 2210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機器人輔助微創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開放徒手TLIF治療單節段退行性腰椎滑脫(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臨床療效差異,并分析影響術后發生鄰近節段退變(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on,ASD)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且符合標準的116例L4、5 DLS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分為機器人組(45例,機器人輔助下MIS-TLIF)和開放組(71例,開放徒手TLIF)。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DLS Meyerding分度及術前Pfirrmann分級、Weishaupt分級、L3、4椎間隙高度(disc height,DH)、L3、4椎間活動度、矢狀位參數 [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傾斜角(pelvic tilt,PT)]、Cage高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評估椎弓根螺釘對上關節突關節侵犯(facet joint violation,FJV)等級,測量術前和末次隨訪時矢狀位參數及L3、4 DH、L3、4 DH損失、L3、4椎間活動度。根據術后患者ASD發生情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TLIF術后發生ASD的危險因素。 結果  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1~47個月,平均36.1個月;兩組隨訪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機器人組術后FJV發生情況優于開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矢狀位參數PI、PT、SS、LL變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機器人組L3、4 DH變化值、L3、4 DH損失小于開放組,L3、4椎間活動度變化值大于開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機器人組8例(17.8%)、開放組35例(49.3%)發生ASD,兩組ASD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示,開放手術,術前Pfirrmann分級Ⅳ、Ⅴ級,術前Weishaupt分級≥2級和術后FJV等級≥1級是TLIF術后發生ASD的危險因素(P<0.05)。 結論 相較于開放TLIF,機器人輔助MIS-TLIF治療單節段DLS能夠更精準地植入椎弓根螺釘,減少DH損失和FJV發生,有效降低術后中期ASD發生率;術前鄰近節段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退變、非機器人輔助微創治療和術后FJV是TLIF術后發生ASD的危險因素。

引用本文: 郭松, 張冶, 尚軍, 孟磊, 李東風, 李政陽, 王明月. 機器人輔助微創和開放徒手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治療單節段退行性腰椎滑脫臨床療效及對鄰近節段退變的影響.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1): 1379-138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5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結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腰椎爆裂性骨折療效
  • 下一篇

    不同程度皮膚外翻縫合對股前外側皮瓣供區切口瘢痕影響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