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 骨科研究所(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經脛骨低位骨隧道聯合減張線改良后交叉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與單純經脛骨低位骨隧道PCL重建治療PCL損傷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83例單純PCL損傷患者臨床資料。其中44例采用經脛骨低位骨隧道聯合減張線改良重建PCL(減張線組),39例采用單純經脛骨低位骨隧道重建PCL(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手術側別、致傷原因及術前脛骨后移雙側差異(side-to-side difference,SSD)、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膝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Tegner評分、Lysholm評分和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IKDC)評分(包括膝關節癥狀評分、日常活動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采用術前及末次隨訪時Lysholm評分、IKDC各評分、Tegner評分、VAS評分、膝關節ROM、脛骨后移SSD以及末次隨訪時患者滿意度評價臨床療效;采用MRI評估術后移植物恢復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60個月,兩組隨訪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MRI均顯示移植物情況良好,重建PCL移植物信號好,連續性及張力好。隨訪期間兩組均未出現再斷裂、移植物供區不適等相關并發癥。末次隨訪時,兩組Lysholm評分、IKDC各評分、Tegner評分、VAS評分、膝關節ROM及脛骨后移SSD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減張線組Lysholm評分、Tegner評分、IKDC膝關節癥狀評分及SSD手術前后變化值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VAS評分、膝關節ROM、IKDC日常活動評分和膝關節功能評分手術前后變化值及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經脛骨低位骨隧道重建PCL相比,經脛骨低位骨隧道聯合減張線改良PCL重建能有效改善重建術后PCL再松弛,膝關節功能恢復更好。

引用本文: 陳坤豪, 黃錫豪, 李棋, 李箭. 經脛骨低位骨隧道聯合減張線改良后交叉韌帶重建術的臨床療效.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1): 1340-134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709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老年股骨頸骨折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
  • 下一篇

    屈膝90° MRI對內側半月板Ramp損傷臨床診斷價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