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安徽蚌埠 2330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小腿后外側穿支皮瓣聯合游離腓骨修復上頜組織缺損的療效。方法  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16例上頜部惡性腫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齡54~75歲,平均64.3歲。上頜牙齦癌7例,硬腭癌5例,上頜竇癌4例。根據2017年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TNM分期,其中Ⅲ期8例、Ⅳa期6例、Ⅳb期2例。手術行病灶擴大切除后,遺留的上頜骨缺損依據Brown分類為Ⅱa類3例、Ⅱb類5例、Ⅲb類8例,軟組織缺損范圍為4 cm×3 cm~8 cm×6 cm。切取大小為5 cm×4 cm~9 cm×7 cm的小腿后外側穿支皮瓣修復軟組織缺損,長度為6~11 cm的游離腓骨修復骨缺損;小腿供區直接拉攏縫合(6例)或游離植皮修復(10例)。6例術后病理檢查示淋巴結陽性患者進行放療。術后6、12個月,患者采用華盛頓大學生存質量問卷(QUW-4)從面部外形、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語言功能及張口度五方面進行自我評價,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價吞咽功能。結果  術后病理檢查示患者均為鱗狀細胞癌。術后1例放療患者發生骨髓炎,1例皮瓣發生靜脈危象;其余皮瓣及供區植皮均順利成活,創面Ⅰ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5年,平均2.8年。隨訪期間2例患者分別于術后第4、5年因腫瘤局部復發死亡。術后患者QUW-4評分除6個月咀嚼功能評分及總分與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項評分與術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飲水試驗評價達正常4例、可疑9例、異常3例,12個月分別為10、6、0例;12個月時吞咽功能優于6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382,P=0.017)。結論  采用小腿后外側穿支皮瓣聯合游離腓骨修復上頜組織缺損,能同期修復軟、硬組織缺損,使患者面部外形以及吞咽、咀嚼、語言功能及張口度得到滿意恢復,中期效果良好。

引用本文: 顏明明, 宋璐玟, 馬正豪, 王濤, 胡愷, 王續紀, 李建成. 小腿后外側穿支皮瓣聯合游離腓骨修復上頜組織缺損.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5, 39(1): 88-94. doi: 10.7507/1002-1892.20241004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單孔非同軸脊柱內鏡下經跨棘突入路治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療效
  • 下一篇

    4保存撕脫皮膚延期回植在四肢撕脫傷治療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