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醫科大學北部戰區總醫院研究生培養基地(沈陽 110016);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 心血管外科(沈陽 110016);
  • 3. 沈陽藥科大學(沈陽 1100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與地西泮后心房顫動(房顫)發生率的差異。方法  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納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患者。通過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法,比較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組)與地西泮(地西泮組)后房顫發生率。結果  納入207例患者,其中男150例、女57例,平均年齡(62.02±8.38)歲。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患者53例,術前應用地西泮患者154例。匹配前兩組高血壓患者占比、吸煙患者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按1∶1傾向性匹配后,兩組各納入53例患者,兩組數據分布均勻。匹配后,右美托咪定組術后房顫發生率較地西泮組低[9.43%(5/53)vs. 30.19%(16/53),P=0.007]。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無死亡,術后主要不良事件無明顯差別,且右美托咪定組監護室停留時間[(21.28±2.69)h vs. (22.80±2.56)h,P=0.004]及機械通氣時間[(18.53±2.25)h vs. (19.85±2.01)h,P=0.002]更短。回歸分析發現,年齡、吸煙、糖尿病與術后房顫發生率上升有關(P<0.05);術前使用右美托咪定與術后房顫發生率降低有關(P=0.002)。結論  對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患者,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較地西泮術后房顫發生率低。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是術后房顫的保護因素,高齡、吸煙和糖尿病是術后房顫的危險因素。

引用本文: 郭志鵬, 張建, 李瑞, 梁漢青, 劉竹賢, 辛芳冉, 尹宗濤, 韓勁松. 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影響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新發心房顫動的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3): 428-433. doi: 10.7507/1007-4848.20220604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心臟康復計劃對小切口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快速康復作用的傾向性評分匹配研究
  • 下一篇

    梅氏微創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后左心房僵硬綜合征的回顧性臨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