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江 1,2,3 , 劉湘 2,3 , 馬堅銳 2,3 , 周子秦 2,3 , 涂賈子超 1,2,3 , 張如月 2,3 , 田苗 1,2,3 , 李瑩 2,3 , 袁海云 2,3 , 溫樹生 2,3 , 陳寄梅 1,2,3
  • 1. 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廣州 510006);
  • 2.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外科(廣州 510080);
  • 3. 廣東省華南結構性心臟病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08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治療功能性單心室合并內臟異位綜合征(heterotaxy syndrome,HS)的臨床經驗和結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4—2021年于廣東省人民醫院行TCPC合并HS的功能性單心室患者(HS組)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術后并發癥、遠期生存率以及影響生存的相關因素。將術后早期和晚期結果與匹配的同時期非HS患者(非HS組)進行比較。 結果 傾向性評分匹配前HS組納入患者55例,其中男42例、女13例,中位年齡6.0(4.2,11.8)歲,中位體重17.0(14.2,28.8)kg。右房異構53例,左房異構2例。一期完成TCPC者8例。TCPC手術類型包括心外管道39例、心內-心外管道14例、主肺動脈-下腔靜脈直接吻合2例。術后27例發生感染,19例肝功能損害,11例急性腎損傷。早期死亡5例,中位隨訪時間94.7(64.3,129.8)個月,1年、5年、10年總生存率為87.2%、85.3%、74.3%。傾向性評分匹配后HS組45例,非HS組81例。與非HS組相比,HS組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延長,術后感染率顯著增加(P<0.05),術后總生存率明顯下降,10年生存率較非HS組低12.9%。多因素Cox回歸分析提示,無脾為死亡的危險因素[HR=8.98,95%CI(1.86,43.34),P=0.006]。 結論 與非HS患者相比,合并HS患者TCPC術后的生存情況較差,無脾是影響該類患者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

引用本文: 韓林江, 劉湘, 馬堅銳, 周子秦, 涂賈子超, 張如月, 田苗, 李瑩, 袁海云, 溫樹生, 陳寄梅. 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治療功能性單心室合并內臟異位綜合征的傾向性評分匹配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4): 510-518. doi: 10.7507/1007-4848.20231003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下肢血管疾病患者的圍術期疼痛管理進展
  • 下一篇

    同期三尖瓣成形與單純封堵治療房間隔缺損合并繼發性中重度三尖瓣關閉不全的傾向性評分匹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