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03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不同手術入路行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療效,探討影響MG預后的因素。方法 回顧性納入2014年1月—2021年3月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行胸腺擴大切除術患者。根據入路方式,將患者分為劍突下入路組和肋間入路組,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良好結局定義為完全穩定緩解(complete stable remission,CSR)、藥物緩解(pharmacological remission,PR)或微小表現狀態(minimal manifestations state,MMS),不良結局定義為比MMS更差的結局。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MG預后的影響因素。結果 共納入187例MG患者,其中男82例、女105例,中位年齡50.0(36.0,60.0)歲。肋間入路組134例,劍突下入路組53例。與肋間入路組相比,劍突下入路組雖然手術時間更長[200.0(172.0,232.0)min vs. 141.0(118.0,169.0)min,P<0.001],但術中出血量更少[10.0(10.0,20.0)mL vs. 20.0(10.0,50.0)mL,P<0.001],術后住院時間更短[3.0(2.5,4.0)d vs. 5.0(3.0,7.0)d,P<0.001],并發癥發生率更低[1(1.9%)vs. 26(19.4%),P=0.001]。159例(85.0%)患者進行了隨訪,中位隨訪時間46(13,99)個月,良好結局率為90.6%,其中CSR率為33.3%。劍突下入路組的PR、MMS和總良好結局率與肋間入路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50歲是MG患者預后良好的獨立預測因素。結論 劍突下入路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MG是一種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手術方式。

引用本文: 盧高俊, 王若天, 劉寶東, 蘇雷, 錢坤, 張培龍, 趙騰, 張毅. 劍突下與肋間入路行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8): 1119-1126. doi: 10.7507/1007-4848.20231007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增強CT影像組學列線圖鑒別胸腺瘤風險程度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 下一篇

    細支氣管腺瘤25例臨床及CT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