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應金宏, 王鶯, 王秋香. 肺移植護理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8): 1156-1163. doi: 10.7507/1007-4848.20240205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肺移植是終末期肺部疾病患者有效且唯一的治療方式,對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明顯效果[1-3]。據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數據統計,近10年來全球肺移植手術量超過4 000例/年[4],肺移植術后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85.2%、59.0%[5],我國自1995年首次成功完成肺移植手術以來,該手術技術日趨成熟,截至2022年8月,國內已有54所醫療機構獲得肺移植資質[6],各年度開展肺移植手術量逐年上升[7],然而統計數據[8]顯示我國雙肺移植術后圍術期(<30 d)、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80.2%、60.3%和47.5%,明顯低于ISHLT報告數據,相比于其他實體器官移植,其術后生存率也明顯較低[1, 9]。在術后管理層面,我國肺移植術后排異、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顯著高于其他實體器官[10-11]。
護理人員作為肺移植團隊中的重要治療執行人員,其工作內容貫穿患者病情監護、手術配合、早期康復、健康指導和出院隨訪等各個環節,對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12]。肺移植手術在肺部終末期治療中具有明顯的普適性和重要性,因此提高肺移植術后護理質量、促進肺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術后結局是護理工作發展的重要內容[13]。故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進行檢索,收集肺移植護理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對發文量、關鍵詞等信息的分析,明確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研究現狀,把握研究動態,掌握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我國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采用高級檢索獲取建庫至2023年12月所有相關文獻。中文數據庫檢索式為“(主題:肺移植)AND(主題:護理)”,納入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學位論文,人工剔除重復、主題不相關內容后以refworks格式導出。英文數據庫以檢索式“lung transplantation* (主題) AND nurs* (主題)”進行檢索,以上述標準進行篩選后以純文本文件格式進行保存。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6.1.R5軟件對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軟件設置時間分區(time slicing)為1996—2023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分次選擇作者、機構、國家、關鍵詞等,連線強度選擇Cosine,共現選擇標準(g-index)K=25,閾值設置(top N per slice)為50,剪切方式為pruning sliced networks。以此形成各類別可視化共現圖譜,通過分析節點大小和節點間連線了解各節點的重要程度,體現國內外研究有關肺移植護理的基本現狀、研究熱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 結果
2.1 發文量
從CNKI檢索到相關文獻382篇,人工剔除重復、主題不相關內容后獲得文獻352篇。從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檢索到相關文獻130篇,進行篩選后共獲得文獻126篇。
將納入的中英文文獻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國內外有關肺移植護理的文章最早均出現在1996年,此后8年基本維持較低水平的發文量,除肺移植早期供體不足、手術量較少以外,也證明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相關研究在手術開展早期未獲得足夠的關注。國內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文量高于英文文獻,且自2004年后成倍增長,經歷了3個發文高潮,分別出現在2005年、2019年和2022年,說明我國護理領域對于肺移植護理領域的關注度日益增加。國外在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文高潮出現在2015—2017年,此后有所回落但每年均有相關文獻發表。由此可見肺移植手術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了護理領域的不斷開拓創新;見圖1。

2.2 英文文獻發文國家及合作關系
對納入的英文文獻進行發文國家分析,了解肺移植護理領域的國際發展態勢,利于展開國際合作。本研究共納入26個國家發表的英文文獻,其中美國以67篇的發文量居于首位,我國國內發文量為14篇,居于第2。根據普賴斯定律計算M=6.13,發文量≥7篇的核心發文國家共7個;見表1。

通過對發文國家進行共現分析,共提取26個節點,82條連線,節點越大說明發文量越多,節點顏色越鮮艷說明文獻越新。美國發文量最多且發文時間最早,歐美國家之間的合作度較高,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為主導,其交流合作強度明顯高于亞洲地區國家,提示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在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起步晚且國際交流較少,需加強國際化交流;見圖2。

2.3 中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可視化分析
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作者發文量及合作情況分析,可以了解肺移植領域研究者的研究程度及合作關系,肺移植護理領域中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合作情況見圖3。

a:中文作者;b:英文作者
如圖3a顯示,肺移植護理中文文獻發文作者共計489名,共產生合作連線966次,網絡密度為0.008 1,計算M=4.3,獲得發文量≥5篇的核心作者共34位,發文總量351篇,占比35.9%,提示發文量較高作者占比少,作者之間聯系不緊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其中以無錫市人民醫院朱雪芬團隊發文最多,達33篇,并以其為團隊核心研究肺移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圍術期心理狀態及體外膜肺氧合護理的相關研究,與其他研究團隊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可視化分析如圖3b顯示,發文作者共計496名,產生合作連線1 274次,網絡密度為0.01,提示國外肺移植護理團隊之間的合作較國內團隊更加密切。計算M=1.99,獲得發文量≥2篇的核心作者共83位,發文總量占比30.7%,提示英文文獻發文作者較為集中。
2.4 研究熱點分布
2.4.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研究者對其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提煉分析可以為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問題提供方向指導。本研究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了解肺移植護理領域當前研究熱點,獲得共現分析見圖4。

a:中文文獻;b:英文文獻
如圖4a顯示,中文文獻共提取關鍵詞365個,產生連線497條,共產生出現頻次≥11次的高頻關鍵詞6個,按中介中心性排序分別是護理、肺移植、體外膜肺氧合、肺康復、肺移植術、并發癥,提示國內對于肺移植護理的研究關注點在于圍術期護理,促進肺康復和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英文文獻共提取關鍵詞244個,產生詞間連線288條,出現≥5次的高頻詞共15個,按中介中心性排序前5名分別是lung transplantation、quality of life、international society、disease、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該高頻詞出現共95次,占總比38.9%,反映了國外肺移植護理領域研究的焦點內容;見圖4b。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可將關聯緊密的近似關鍵詞以固定算法進行歸納匯總,以清晰各概念間的相互關系[14]。本研究對納入的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反映肺移植在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
肺移植護理關鍵詞模塊聚類分析提示:中文文獻關鍵詞形成的模塊聚類值Q=0.519(>0.3),聚類輪廓值S=0.646(>0.5),表明該聚類結果合理、可信度高,各聚類模塊間重疊較多,聯系緊密,提示研究熱點較為集中。聚類身份標識(identity document,ID)號中#0、#2、#4、#7、#8、#9、#11、#12與患者圍術期護理相關,#1、#14與多學科聯合有關,#6、#15與相關科研進展有關,#5、#10、#13與術后康復,回歸社會有關;見表2。

英文文獻關鍵詞形成模塊聚類值Q=0.748(>0.3),聚類輪廓值S=0.940(>0.5),提示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結果結構顯著,可信度高,其中#0、#2、#3、#6、#8、#9標識與肺移植圍術期相關,#1、#4、#5、#7、#10、#11、#12與多學科聯合相關;見表2。
2.4.3 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是指某一關鍵詞在一段時間內高頻出現,提示該段時間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突現強度和突現時間作為關鍵詞突現的重要屬性,提示本研究領域研究熱點的發展及變化路徑[15],以推測該領域的前沿進展及研究趨勢。本研究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突發性檢測關鍵詞出現的時間、頻率及增幅,以探明肺移植護理的熱點前沿及進展趨勢。
中文文獻中,2010年以前肺移植護理更多從屬于肺移植臨床技術發展,重視與外科技術的配合,2014年起重視肺移植圍術期腎功能損傷及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2021年以后肺移植護理更重視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在致力于圍術期護理發展的同時關注患者術后社會回歸狀況的研究,關注患者長期生活質量,質性研究、循證護理等多種研究方法齊頭并進;見圖5。

英文文獻中,2005年以前國外相關研究更關心疾病本身的護理,2006年開始關注患者心理的護理干預,致力于提高患者依從性,2013—2015年護理領域開始重視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幾年心肺聯合移植及體外膜肺護理則成為了研究熱點;見圖5。
3 討論
隨著移植技術的迅猛發展,肺臟移植為終末期肺病患者器官功能改善、生存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了可能,成為治療終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5, 16],1995年以來我國肺移植技術在醫學領域有了長足發展,國內外也多見相關研究成果,為了考量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進展,本研究立足于1996年以來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發展現狀,借助CiteSpace分析軟件厘清肺移植護理發展歷程,掌握發展趨勢,發掘熱點前沿,為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3.1 肺移植護理研究呈上升趨勢
1996年以來國內外對肺移植護理領域的關注度持續增高,研究領域逐步開拓。國內外研究者分別以無錫市人民醫院朱雪芬教授團隊及瑞士巴塞爾大學Sabina De Geest教授團隊為主要研究力量,然各研究團隊之間缺少交流合作,建議后續可加強各個團隊、機構甚至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促進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發展,共同推動學科進步。
3.2 肺移植護理研究內容更加全面
結合關鍵詞研究分析,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研究早期聚焦于單純圍術期臨床護理,側重于配合外科醫生落實診療手段,隨著護理理念的進步及護理技術的發展,護理研究者在配合臨床診療的基礎上重視護理領域的進步。首先,體外膜肺氧合、肺康復、并發癥等內容成為肺移植護理的熱點。其次同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況,重視患者自我健康教育,將護理教育惠及范圍由單純圍術期護理延長至術后居家長期健康管理,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由此,肺移植護理發展可借鑒慢病管理思路,聯合社區衛生院等一線醫療服務單位,提高患者居家自護能力及術后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3.3 肺移植護理研究方法更加豐富
根據熱點分析可知,肺移植護理研究在探究初期研究內容局限,研究方式單一。隨著護理人員學歷的提高及科研能力的進步,肺移植護理相關研究不再局限于觀察性、描述性研究,研究方法更加豐富,研究成果更加顯著,提示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加強對研究技術的掌握,以便更好地開展護理科研,從而指導臨床工作。
3.4 肺移植護理未來研究展望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器官移植為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隨著移植手術量的不斷增加,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人員應重視自身能力的培養,重視“引進來、走出去”,努力學習新的醫療技術與研究方法,加強多學科、多中心的交流與合作。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清晰直觀的研究趨勢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外對于肺移植護理領域的日益重視,研究穩步發展,但仍存在研究團隊、機構分散,交流協作不緊密,發展不平衡等不足,需要再加強護理團隊科研、實踐能力的同時增進各機構、團隊之間的交流合作,豐富護理研究方法,促進學科共同進步。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納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軟件分析時參數設置存在主觀偏差,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擴大研究范圍,擴展研究方法,全面系統地對數據庫進行整理,為肺移植護理領域提供更全面準確的參考信息。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應金宏負責醞釀、設計、實施研究,采集、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統計分析;王鶯負責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和支持研究;王秋香實施研究,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和支持研究。
肺移植是終末期肺部疾病患者有效且唯一的治療方式,對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明顯效果[1-3]。據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數據統計,近10年來全球肺移植手術量超過4 000例/年[4],肺移植術后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85.2%、59.0%[5],我國自1995年首次成功完成肺移植手術以來,該手術技術日趨成熟,截至2022年8月,國內已有54所醫療機構獲得肺移植資質[6],各年度開展肺移植手術量逐年上升[7],然而統計數據[8]顯示我國雙肺移植術后圍術期(<30 d)、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80.2%、60.3%和47.5%,明顯低于ISHLT報告數據,相比于其他實體器官移植,其術后生存率也明顯較低[1, 9]。在術后管理層面,我國肺移植術后排異、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顯著高于其他實體器官[10-11]。
護理人員作為肺移植團隊中的重要治療執行人員,其工作內容貫穿患者病情監護、手術配合、早期康復、健康指導和出院隨訪等各個環節,對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12]。肺移植手術在肺部終末期治療中具有明顯的普適性和重要性,因此提高肺移植術后護理質量、促進肺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術后結局是護理工作發展的重要內容[13]。故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進行檢索,收集肺移植護理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對發文量、關鍵詞等信息的分析,明確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研究現狀,把握研究動態,掌握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我國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采用高級檢索獲取建庫至2023年12月所有相關文獻。中文數據庫檢索式為“(主題:肺移植)AND(主題:護理)”,納入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學位論文,人工剔除重復、主題不相關內容后以refworks格式導出。英文數據庫以檢索式“lung transplantation* (主題) AND nurs* (主題)”進行檢索,以上述標準進行篩選后以純文本文件格式進行保存。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6.1.R5軟件對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軟件設置時間分區(time slicing)為1996—2023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s)分次選擇作者、機構、國家、關鍵詞等,連線強度選擇Cosine,共現選擇標準(g-index)K=25,閾值設置(top N per slice)為50,剪切方式為pruning sliced networks。以此形成各類別可視化共現圖譜,通過分析節點大小和節點間連線了解各節點的重要程度,體現國內外研究有關肺移植護理的基本現狀、研究熱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 結果
2.1 發文量
從CNKI檢索到相關文獻382篇,人工剔除重復、主題不相關內容后獲得文獻352篇。從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檢索到相關文獻130篇,進行篩選后共獲得文獻126篇。
將納入的中英文文獻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國內外有關肺移植護理的文章最早均出現在1996年,此后8年基本維持較低水平的發文量,除肺移植早期供體不足、手術量較少以外,也證明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相關研究在手術開展早期未獲得足夠的關注。國內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文量高于英文文獻,且自2004年后成倍增長,經歷了3個發文高潮,分別出現在2005年、2019年和2022年,說明我國護理領域對于肺移植護理領域的關注度日益增加。國外在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發文高潮出現在2015—2017年,此后有所回落但每年均有相關文獻發表。由此可見肺移植手術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了護理領域的不斷開拓創新;見圖1。

2.2 英文文獻發文國家及合作關系
對納入的英文文獻進行發文國家分析,了解肺移植護理領域的國際發展態勢,利于展開國際合作。本研究共納入26個國家發表的英文文獻,其中美國以67篇的發文量居于首位,我國國內發文量為14篇,居于第2。根據普賴斯定律計算M=6.13,發文量≥7篇的核心發文國家共7個;見表1。

通過對發文國家進行共現分析,共提取26個節點,82條連線,節點越大說明發文量越多,節點顏色越鮮艷說明文獻越新。美國發文量最多且發文時間最早,歐美國家之間的合作度較高,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為主導,其交流合作強度明顯高于亞洲地區國家,提示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在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起步晚且國際交流較少,需加強國際化交流;見圖2。

2.3 中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可視化分析
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作者發文量及合作情況分析,可以了解肺移植領域研究者的研究程度及合作關系,肺移植護理領域中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合作情況見圖3。

a:中文作者;b:英文作者
如圖3a顯示,肺移植護理中文文獻發文作者共計489名,共產生合作連線966次,網絡密度為0.008 1,計算M=4.3,獲得發文量≥5篇的核心作者共34位,發文總量351篇,占比35.9%,提示發文量較高作者占比少,作者之間聯系不緊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其中以無錫市人民醫院朱雪芬團隊發文最多,達33篇,并以其為團隊核心研究肺移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圍術期心理狀態及體外膜肺氧合護理的相關研究,與其他研究團隊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英文文獻發文作者可視化分析如圖3b顯示,發文作者共計496名,產生合作連線1 274次,網絡密度為0.01,提示國外肺移植護理團隊之間的合作較國內團隊更加密切。計算M=1.99,獲得發文量≥2篇的核心作者共83位,發文總量占比30.7%,提示英文文獻發文作者較為集中。
2.4 研究熱點分布
2.4.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研究者對其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提煉分析可以為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問題提供方向指導。本研究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了解肺移植護理領域當前研究熱點,獲得共現分析見圖4。

a:中文文獻;b:英文文獻
如圖4a顯示,中文文獻共提取關鍵詞365個,產生連線497條,共產生出現頻次≥11次的高頻關鍵詞6個,按中介中心性排序分別是護理、肺移植、體外膜肺氧合、肺康復、肺移植術、并發癥,提示國內對于肺移植護理的研究關注點在于圍術期護理,促進肺康復和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英文文獻共提取關鍵詞244個,產生詞間連線288條,出現≥5次的高頻詞共15個,按中介中心性排序前5名分別是lung transplantation、quality of life、international society、disease、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該高頻詞出現共95次,占總比38.9%,反映了國外肺移植護理領域研究的焦點內容;見圖4b。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可將關聯緊密的近似關鍵詞以固定算法進行歸納匯總,以清晰各概念間的相互關系[14]。本研究對納入的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反映肺移植在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
肺移植護理關鍵詞模塊聚類分析提示:中文文獻關鍵詞形成的模塊聚類值Q=0.519(>0.3),聚類輪廓值S=0.646(>0.5),表明該聚類結果合理、可信度高,各聚類模塊間重疊較多,聯系緊密,提示研究熱點較為集中。聚類身份標識(identity document,ID)號中#0、#2、#4、#7、#8、#9、#11、#12與患者圍術期護理相關,#1、#14與多學科聯合有關,#6、#15與相關科研進展有關,#5、#10、#13與術后康復,回歸社會有關;見表2。

英文文獻關鍵詞形成模塊聚類值Q=0.748(>0.3),聚類輪廓值S=0.940(>0.5),提示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結果結構顯著,可信度高,其中#0、#2、#3、#6、#8、#9標識與肺移植圍術期相關,#1、#4、#5、#7、#10、#11、#12與多學科聯合相關;見表2。
2.4.3 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是指某一關鍵詞在一段時間內高頻出現,提示該段時間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突現強度和突現時間作為關鍵詞突現的重要屬性,提示本研究領域研究熱點的發展及變化路徑[15],以推測該領域的前沿進展及研究趨勢。本研究對納入的47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突發性檢測關鍵詞出現的時間、頻率及增幅,以探明肺移植護理的熱點前沿及進展趨勢。
中文文獻中,2010年以前肺移植護理更多從屬于肺移植臨床技術發展,重視與外科技術的配合,2014年起重視肺移植圍術期腎功能損傷及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2021年以后肺移植護理更重視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在致力于圍術期護理發展的同時關注患者術后社會回歸狀況的研究,關注患者長期生活質量,質性研究、循證護理等多種研究方法齊頭并進;見圖5。

英文文獻中,2005年以前國外相關研究更關心疾病本身的護理,2006年開始關注患者心理的護理干預,致力于提高患者依從性,2013—2015年護理領域開始重視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幾年心肺聯合移植及體外膜肺護理則成為了研究熱點;見圖5。
3 討論
隨著移植技術的迅猛發展,肺臟移植為終末期肺病患者器官功能改善、生存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了可能,成為治療終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5, 16],1995年以來我國肺移植技術在醫學領域有了長足發展,國內外也多見相關研究成果,為了考量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進展,本研究立足于1996年以來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發展現狀,借助CiteSpace分析軟件厘清肺移植護理發展歷程,掌握發展趨勢,發掘熱點前沿,為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3.1 肺移植護理研究呈上升趨勢
1996年以來國內外對肺移植護理領域的關注度持續增高,研究領域逐步開拓。國內外研究者分別以無錫市人民醫院朱雪芬教授團隊及瑞士巴塞爾大學Sabina De Geest教授團隊為主要研究力量,然各研究團隊之間缺少交流合作,建議后續可加強各個團隊、機構甚至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促進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發展,共同推動學科進步。
3.2 肺移植護理研究內容更加全面
結合關鍵詞研究分析,國內外肺移植護理研究早期聚焦于單純圍術期臨床護理,側重于配合外科醫生落實診療手段,隨著護理理念的進步及護理技術的發展,護理研究者在配合臨床診療的基礎上重視護理領域的進步。首先,體外膜肺氧合、肺康復、并發癥等內容成為肺移植護理的熱點。其次同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況,重視患者自我健康教育,將護理教育惠及范圍由單純圍術期護理延長至術后居家長期健康管理,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由此,肺移植護理發展可借鑒慢病管理思路,聯合社區衛生院等一線醫療服務單位,提高患者居家自護能力及術后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3.3 肺移植護理研究方法更加豐富
根據熱點分析可知,肺移植護理研究在探究初期研究內容局限,研究方式單一。隨著護理人員學歷的提高及科研能力的進步,肺移植護理相關研究不再局限于觀察性、描述性研究,研究方法更加豐富,研究成果更加顯著,提示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加強對研究技術的掌握,以便更好地開展護理科研,從而指導臨床工作。
3.4 肺移植護理未來研究展望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器官移植為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隨著移植手術量的不斷增加,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人員應重視自身能力的培養,重視“引進來、走出去”,努力學習新的醫療技術與研究方法,加強多學科、多中心的交流與合作。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肺移植護理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清晰直觀的研究趨勢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外對于肺移植護理領域的日益重視,研究穩步發展,但仍存在研究團隊、機構分散,交流協作不緊密,發展不平衡等不足,需要再加強護理團隊科研、實踐能力的同時增進各機構、團隊之間的交流合作,豐富護理研究方法,促進學科共同進步。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納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軟件分析時參數設置存在主觀偏差,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擴大研究范圍,擴展研究方法,全面系統地對數據庫進行整理,為肺移植護理領域提供更全面準確的參考信息。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應金宏負責醞釀、設計、實施研究,采集、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統計分析;王鶯負責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和支持研究;王秋香實施研究,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和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