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齡聰 1 , 鄭燕 1 , 龔天樂 2 , 周永強 1 , 閆潔熙 3 , 丁方回 2 , 李汛 1,2,3,4
  • 1. 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蘭州 730000);
  • 2.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蘭州 730000);
  • 3.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蘭州 730000);
  • 4. 甘肅省生物治療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蘭州 73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脂質代謝等指標與肝細胞癌中微血管浸潤的關聯并由此建立一個術前預測模型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間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接受肝切除術的389例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389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別納入訓練組(n=272)和驗證組(n=117),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微血管浸潤(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獨立危險因素并構建MVI預測模型,通過校準曲線、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及決策曲線分析驗證該模型的預測效能。 結果 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前與MVI獨立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總膽固醇、乳酸脫氫酶、 體質量指數、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25、乙肝DNA、最大腫瘤直徑和白蛋白-膽紅素評分。根據上述8個風險因素構建的MVI預測模型在訓練組和驗證組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9 [95%CI為(0.74,0.84)] 和0.75 [95%CI為(0.66,0.84)];校準曲線分析表明,預測曲線與標準曲線擬合良好;ROC曲線分析表明,MVI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較高;決策曲線分析證實MVI預測模型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結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了總膽固醇等指標和MVI之間的獨立相關關系,并基于這些指標成功地構建和驗證了MVI預測模型,可以幫助醫生在術前有效地識別肝細胞癌患者中的MVI高風險人群,從而幫助我們選擇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引用本文: 徐齡聰, 鄭燕, 龔天樂, 周永強, 閆潔熙, 丁方回, 李汛. 基于脂代謝標志物的肝細胞癌微血管浸潤術前預測模型的建立與驗證.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3): 320-329. doi: 10.7507/1007-9424.20231004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導管接觸溶栓與單純抗凝治療急性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對比研究
  • 下一篇

    不同比例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