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通外科(西安 71006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索引起十二指腸神經內分泌瘤合并肝臟和淋巴結轉移的關鍵基因及轉移的潛在分子機制。方法 對1例罕見的合并肝臟和淋巴結轉移的十二指腸神經內分泌瘤患者的癌旁十二指腸上皮組織(簡稱“正常組織” )、原發病灶、肝轉移灶和淋巴結轉移灶進行測序分析,篩選不同病灶之間的差異表達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進行功能富集分析。結果 以正常組織作為對照,篩選出了只在肝轉移灶中表達的DEGs有2 053個,只在淋巴結轉移灶中表達的DEGs有742個,分別只在這兩種轉移灶組織中表達且差異表達倍數前5位的基因分別是ORM1、C4BPA、AHSG、C9和LBP以及ABHD12B、AC100850.1、HOXC9、AC083967.1和HOXC8。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富集分析發現,DEGs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等。結論 從本研究中這例合并肝臟和淋巴結轉移的十二指腸神經內分泌瘤患者中發現了多個存在于轉移病灶中的DEGs和通路,這為治療和預防十二指腸神經內分泌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引用本文: 徐宇航, 薛棟, 劉暢, 黃文博, 徐晨曦, 趙偉, 孫祺. 十二指腸神經內分泌瘤伴肝臟與淋巴結轉移的轉錄組學差異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3): 309-314. doi: 10.7507/1007-9424.20231103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新輔助方案對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基于DACCA的真實世界數據研究
  • 下一篇

    導管接觸溶栓與單純抗凝治療急性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