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蘭州 730000);
  • 2. 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蘭州 730000);
  • 3.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胃腸及疝與腹壁外科(蘭州 73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影響原發性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術后復發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構建列線圖預測模型。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和甘肅省人民醫院經術后病理證實為GIST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使用R軟件相關函數按7∶3比例隨機分為訓練集和驗證集。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影響GIST患者術后無復發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的風險因素并以此構建預測GIST患者術后3年和5年無復發生存率概率的列線圖預測模型。使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一致性指數及校準曲線評估模型的效能,通過決策曲線分析評估列線圖預測模型與改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分級標準的臨床效用。結果 本研究最終納入454例患者,其中訓練集317例、驗證集137例。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腫瘤位置、腫瘤大小、分化程度、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TNM分期、有絲分裂率、CD34表達、手術方式、淋巴結檢出數目及靶向藥物治療時間為GIST患者術后RFS的影響因素(P<0.05),基于這些影響因素構建的列線圖預測模型區分GIST患者術后無復發生存的一致性指數(95%CI)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分別為0.731(0.679,0.783)及0.685(0.647,0.722),它區分GIST患者術后3、5年無復發生存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95%CI)在訓練集中分別為0.764(0.681,0.846)和0.724(0.661,0.787),在驗證集中分別為0.749(0.625,0.872)和0.739(0.647,0.832);通過Bootstrap抽樣1 000次對列線圖預測模型進行驗證并繪制的校準曲線結果顯示,在訓練集中列線圖預測的GIST術后3年及5年無復發生存率與實際的無復發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驗證集中一致性稍差;在訓練集中,采用決策曲線分析評估列線圖預測模型在閾值概率范圍為0.19~0.57時預測GIST術后3年無復發生存率具有較高的凈收益,閾值概率范圍為0.44~0.83時,模型預測GIST術后5年無復發生存率具有較高的凈收益,且在這些范圍內的相應閾值概率下列線圖預測模型比改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分級系統凈收益高。結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臨床上對GIST位于其他部位(主要包括食管、十二指腸及后腹膜)、腫瘤大小>5 cm、分化程度為較差或未分化、有絲分裂率≤5/50 HPF、CD34表達陰性、采用消融術治療、淋巴結檢出數目≥4枚及靶向藥物治療時間<3個月的患者需要密切關注其術后復發,構建的列線圖預測模型的區分度及臨床適用性良好。

引用本文: 張海寶, 王朝樣, 林浩, 巨家華, 楊熊飛, 楊偉林, 俞永江. 原發性胃腸間質瘤術后無復發生存危險因素分析及其預測模型建立:歷史性隊列研究.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5): 585-592. doi: 10.7507/1007-9424.202311053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結直腸癌患者血漿可溶性平足蛋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 下一篇

    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導向下地市級三級公立醫院發展日間手術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