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抗血小板聯合抗凝治療外周動脈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過Cochrane協作網制定的檢索策略,檢索截至2023年11月1日的國內外數據庫中的相關研究文獻,并使用Stata 14.0軟件以及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4.1軟件對結局指標進行meta分析。結果 納入符合要求的文獻共15篇共15 383例患者,其中抗血小板聯合抗凝治療(研究組)7 692例,單行抗血小板治療(對照組)7 691例。meta分析結果:① 癥狀:研究組的踝肱指數 [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可信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0.04(0.02,0.06)]及最小腔內直徑 [MD(95%CI)=0.48(0.40,0.55)]均大于對照組,而血漿D-2聚體水平低于對照組 [MD(95%CI)=–0.55(–0.57,–0.52)],肢體缺血風險概率低于對照組 [風險比(risk ratio,RR)及95%CI=0.67(0.56,0.80)]。② 血管通暢:研究組的血管通暢概率高于對照組 [RR(95%CI)=1.13(1.08,1.17)];不同治療方案干預后的結果顯示,兩種抗血小板藥物(簡稱“雙抗”)聯合抗凝的血管通暢率最高 [效應量(effect size,ES)及95%CI=0.90(0.86,0.94)],其他措施從高到低依次為單抗(即單用一種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抗凝 [ES(95%CI)=0.82(0.76,0.89)]、雙抗[ES(95%CI)=0.79(0.72,0.85)]及單抗 [ES(95%CI)=0.71(0.54,0.87)];不同抗凝藥物種類進行干預后的結果顯示,研究組中采用維生素K拮抗劑的血管通暢概率高于對照組 [RR(95%CI)=1.15(1.10,1.20)],而研究組中采用Ⅹa抑制劑的血管通暢概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RR(95%CI)=1.04(0.95,1.15)]。③ 出血:研究組出血風險高于對照組 [RR(95%CI)=1.55(1.27,1.89)];不同干預措施的出血率在單抗治療最低 [ES(95%CI)=0.02(0.01,0.02)],其他措施的出血率從低到高依次為單抗聯合抗凝 [ES(95%CI)=0.04(0.03,0.06)]、雙抗 [ES(95%CI)=0.08(0.06,0.10)]及雙抗聯合抗凝 [ES(95%CI)=0.12(0.06,0.18)];不同抗凝藥物種類進行干預后研究組中采用維生素K拮抗劑及采用Ⅹa抑制劑的出血發生概率均高于對照組 [RR(95%CI)=1.76(1.28,2.42);RR(95%CI)=1.44(1.12,1.84)]。結論 從本meta分析結果看,抗血小板聯合抗凝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的癥狀,提高血管通暢率,但會伴有一定的出血風險,其中以單抗聯合抗凝治療能夠取得最大的臨床效應和較低的出血風險。

引用本文: 曹又文, 馬江濤, 楊睿睿, 張建, 陳志龍, 鄭江華. 抗血小板聯合抗凝治療外周動脈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meta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4): 444-454. doi: 10.7507/1007-9424.20231200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藥涂球囊在腎動脈型大動脈炎治療中的應用
  • 下一篇

    初治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后達tpCR的預測模型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