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成都 6105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老年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發生術后譫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相關危險因素,為制定術后防治POD的應對措施提供依據。 方法 納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在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確診為結腸癌并接受結腸癌根治術的128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譫妄評估量表(4AT量表)評分對患者進行分組,收集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圍手術期主要臨床數據和實驗室指標,進行單因素和logistic回歸分析,以確定潛在的老年結腸癌患者根治術后發生POD的危險因素。結果 根據4AT量表評分結果,以總分 ≥4分作為判定患者POD的閾值,128例患者中發生POD患者有29例(22.66%),未發生POD 患者99例(77.34%)。① 一般資料比較:2組患者在性別、體質量指數、受教育年限、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和飲酒史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年齡、術前簡易神經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和美國麻醉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 圍手術期主要臨床數據比較:2組患者在ICU治療、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和術中低血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手術時間、麻醉時間、術中失血量和右美托咪定治療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 術前實驗室指標比較:2組患者在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白細胞計數、預后營養指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D-二聚體和白蛋白與纖維蛋白原比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④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前MMSE 評分低 [OR=0.397,95%CI為(0.234,0.673)]、手術時間長 [OR=1.159,95%CI為(1.059,1.267)] 和麻醉時間長 [OR=1.138,95%CI為(1.057,1.226)] 是老年結腸癌根治術患者PO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術前MMSE 評分、手術時間和麻醉時間與老年結腸癌根治術后發生POD密切相關,值得臨床實施圍手術期重點管理,以預防和管理POD。

引用本文: 劉春蘭, 陳濤, 劉莉莉, 代鑫, 黃冬梅. 老年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瞻妄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6): 733-738. doi: 10.7507/1007-9424.20231203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齒線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術治療Ⅳ度混合痔的療效及術后復發情況分析
  • 下一篇

    局部進展期中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對淋巴結檢出數目的影響及預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