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胃腸外科(廣州 5106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自1982年,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理念被提出并開展后,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率顯著下降,遠期生存率提升,因此TME已成為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的金標準。然而,TME術中盆腔自主神經損傷導致的術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居高不下,亟需探明解決。筆者團隊多年來經過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等系統研究,證實TME術中在鄧氏筋膜前方游離直腸前壁,并切除部分鄧氏筋膜是神經損傷的根源;相反,TME術中在鄧氏筋膜后方游離并完整保留鄧氏筋膜是可行且必要的,并通過解剖學研究,首次發現鄧氏筋膜術中標記線—衛氏線,率先提出了衛氏線引導的保留鄧氏筋膜直腸癌根治術(innovative TME,iTME)。通過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與傳統TME手術相比,iTME患者術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礙率顯著下降,且腫瘤學指標無差異,提示對特定分期的中低位男性直腸癌患者,iTME手術是更優的選擇。本文系統性回顧了iTME的研究歷程及實施標準,并對iTME的應用現狀及未來作一總結展望。

引用本文: 方佳峰, 衛洪波. 衛氏線引導的保留鄧氏筋膜直腸癌根治術(iTME)的實施標準及應用現狀.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5): 518-522. doi: 10.7507/1007-9424.20240107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的焦點問題及協和經驗
  • 下一篇

    結直腸癌治療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