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馬應龍長青肛腸醫院肛腸東區(北京 10019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經括約肌間入路聯合虛實結合掛線法治療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的療效及復發因素。 方法 回顧性納入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間于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167例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2組,即采用經括約肌間入路的聯合虛實結合掛線法治療組(簡稱觀察組,n=88)和切割掛線引流術治療組(簡稱對照組,n=79)。比較2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術前和術后1、2和3個月瘺道內口高度和肛管直腸壓力。根據隨訪期間復發情況分為復發組(n=50)和未復發組(n=117),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肛瘺復發的危險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無復發曲線。 結果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更長、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2、3個月的肛門靜息壓和肛門最大縮榨壓較高,內口高度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發組與未復發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指數、性別、出院后定期至醫院換藥、肛瘺手術史、內口明確及治療方式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出院后未定期至醫院換藥、有肛瘺手術史、內口不明確及切割掛線引流術是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累積未復發率分別為84.58%和67.73%,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經括約肌間入路聯合虛實結合掛線法治療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在肛門功能保護和促進創面愈合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出院后未定期到醫院換藥、有肛瘺手術史、內口不明確及切割掛線引流術是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應引起重視。

引用本文: 呂少海, 范學賀, 劉新. 經括約肌間入路的聯合虛實結合掛線法治療后位高位復雜性肛瘺的療效及復發因素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9): 1105-1111. doi: 10.7507/1007-9424.20240110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奶酪或茶攝入與胃食管反流病的因果關聯: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 下一篇

    上消化道潰瘍穿孔患者術后24 h乳酸變化趨勢對感染并發癥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