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中山 52841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究不同通氣模式對肥胖患者腹腔鏡減重手術后肺部并發癥(pulmonary complications,PCs)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間于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行腹腔鏡減重手術治療的肥胖患者。根據麻醉期間采用的不同通氣模式將患者分為壓力控制-容量保證通氣(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組和容量控制通氣(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組2組,比較PCV-VG組和VCV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和術后PCs的發生情況,同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肥胖患者腹腔鏡減重手術后PCs發生的危險因素。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了294例接受腹腔鏡減重術治療的肥胖患者,男138例,女156例;身體質量指數30~55 kg/m2、(42.40±4.87)kg/m2,術后發生PCs 63例(21.4%)。PCV-VG組160、VCV組134例,PCV-VG組的麻醉時間、(氣管插管后5 min時的)潮氣量、(氣管插管后5 min、氣腹后60 min及手術結束時的)峰值吸氣壓力和驅動壓,以及術后PCs發生率均少或低于VCV組(P<0.05)。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及有臨床意義的指標如吸煙史、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高血壓、身體質量指數、手術時間、術前第1 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術中通氣模式等納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納入因素經共線性檢驗分析顯示不存在共線性(容差均>0.1,且方差膨脹因子<10),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身體質量指數高及術中采用VCV模式增加腹腔鏡減重手術后患者PCs發生的概率(P<0.05)。結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對于行腹腔鏡減重手術的肥胖患者,通氣模式的選擇與PCs的發生風險關系密切,在臨床工作中,對于肥胖程度高的患者尤其需要關注其術后PCs發生的風險。

引用本文: 葉茜琳, 胡浩翔, 許錦雄, 涂澤華, 盧增停. 通氣模式對肥胖患者腹腔鏡減重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影響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8): 976-980. doi: 10.7507/1007-9424.20240201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不同病因行脾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及其相關凝血功能指標變化分析
  • 下一篇

    肝臟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